龙陵职中:民族团结心连心 技能圆梦气象新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位于城南马家坡,创办于1984年9月,占地总面积190.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为38907平方米,是一所由汉、傈僳、阿昌、傣、彝等民族组成的寄宿制县级职高。在校教职员工138名,党员教师63名,少数民族教师占近10%的比例,2021年在校生有3590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占到5%,拥有教学班69个,其中顶岗班级19个。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每一个教育环节,坚持“抓管理,保安全,提质量,促团结,谋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创建和谐、平安校园为宗旨,以育人为目标,以教学为中心,以技能赛为动力,狠抓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党建引领促平安 团结造就新和谐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有机融入学校发展大局,为构建平安和谐教育教学环境作出示范。坚持突出党建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引领作用,以“党建+民族团结”的模式,将民族团结融入教育教学,融入民族文化传承,融入学生的血脉,将学校构建成为各民族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成立了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具体措施,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抓出实效,抓出成果,形成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常态化格局。紧紧围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实施“细胞工程”,不断巩固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基础,采取“六个一”育人工程,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技能圆梦气象新”为教育载体,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学校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浓厚氛围。
民族团结进课堂 表彰先进树典型
学校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每一个教育环节,学校坚持以“五个每一个”活动为载体,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学校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在“五个每一个”中做出表率,始终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使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师生心中,真正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塑好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全体师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同时以课堂为阵地,设置民族教育课程,将民族理论常识和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日常课堂,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民族团结观念,增强爱国之情。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积极进行音、体、美校本课程开发,突出民族教育特色,音乐开设电子琴班、舞蹈班、声乐班等;美术开设特色书法班、剪纸班,手工班等;体育学科中纳入《传统民族体育活动》,为一部分在音、体、美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使各民族学生在活动中交流文化、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学校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系列活动和比赛,通过表彰先进,弘扬典型,以身边事激励身边人。彝族小伙郭跃龙入选助梦大国小工匠“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育人百名成才典型”,其优秀事迹在《人民日报》2017年2月23日14版上刊发,激励着学弟学妹们更加奋发图强。2021年7月10日,学校教师唐新翠在省民委、教育厅、人社厅举办的云南省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民族团结驻心间 教育先行强意识
学校坚持民族团结教育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把民族团结教育放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一是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学习《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民族常识》等有关民族团结进步的政策法规,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安全稳定的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人人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二是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学校结合实际把《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等丰富多彩的教材进行精心安排,并视其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让学生从这些读本和影视资料中认识各民族和他们的生活风俗以及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引导师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自信。三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文化墙、展板、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同时通过举办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艺汇演,体育比赛、黑板报、手抄报比赛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使师生、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学共乐。四是努力营造共同学习生活氛围,各民族文化共同融合发展的校园文化,使2427名各族学生生活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共同进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使民族团结进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遍校园。
活动承载大团结 阵地建设谱新篇
学校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利用主题活动、班会、校会、升旗活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六个一”活动为抓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我喜欢的一句民族团结的话、我会唱的一首民族团结的歌曲、我看过的一本民族团结的书、我知道的一位民族团结的模范人物、我了解的一个民族团结的故事、我自己的一件民族团结的事迹”中充分展现学生们的民族团结素养,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组织观看民族团结电教片、爱国主义影片,召开民族团结报告会、民族知识专题讲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座谈会,进行民族团结文章、“祖国在我心中”作文比赛,制作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板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班级、进宿舍、进处室的“三进”活动,通过推行教师按比例与学生结对帮扶活动、千名教师入户家访、宣讲、每周一教师政治学习、每月主题党日、选拔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宣讲员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班班通作用,利用制作的宣讲课件对各族学生进行主题班会宣传教育,全面形成了多载体、多层次、网络化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同时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团队阵地活动时特别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重点,在升旗活动和班会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做到“四讲”(一讲祖国悠久的历史;二讲祖国幅员辽阔;三讲祖国物产资源丰富;四讲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学校以活动承载大团结,充分发挥教育阵地作用,使各族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理念深植各族师生心中,构建起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团结奋斗共发展 乡村振兴同路行
加强民族团结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包括 56 个民族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付出了汗水、心血乃至生命的伟大事业。学校以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2014 年来,对龙陵县象达镇小米地村充分发挥挂钩单位的职能作用,加大民族地区经济扶持,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共建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视,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共计捐款捐物 80 余万元。加大教育扶贫政策执行力度,努力提高各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近三年,累计资助各族学生 500 余人,发放补助、救助金 200 余万元。积极开展科教扶贫、科技下乡、夜校培训等活动,参与教职工达 1500 多人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思想教育、舆论引导工作, 强化各族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把各族群众的心拢起来,把各族群众的力量聚起来,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有效激发各族群众内生动力。
创新筑梦新征程 凝心聚力铸辉煌
弘扬工匠精神重任在肩,打造技能强国正当其时。近年来,龙陵职中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育人方式和办学模式,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根据市场需求,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设置了农学、幼儿保育、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物流服务与管理、首饰设计与制作等20多个专业。为推动学校教学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引进了依能智慧校园平台SaaS云服务。2011年11月11日,在龙陵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华盛玉雕创艺厂联合开办了珠宝系玉雕教学基地。10年来,共培养玉石雕刻师1000余人,85人获得“云南玉雕师”,20人获得“云南玉雕名师”,4人获得“云南玉雕大师”,2人获得“中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学生多次参加各类雕刻大赛均获得奖项。学校每年向省内外企业输送优质毕业生700余人,月平均工资5000元左右,学生的表现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在重视学生就业的同时,着力打造升学通道,每年有90多人通过“三校生”高考升入本科、专科院校;与保山学院、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合作办学,每年有200多人直接升入大专院校,让更多的学生圆梦大学。建校37年来,经过历届龙职人的励精图治,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办学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目标明确、校企深度融合的云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龙陵职中将继续响应“青春似火,诚信如兰,爱校如家,职教圆梦”的呼唤,大力弘扬中国梦、大国工匠精神,努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助力龙职学子“成人、成才、成功”,为龙陵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好更多的技能型人才。(龙陵县职业高级中学供稿)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