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街乡马鹿塘村: 做足“五子”功课,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隆阳区辛街乡马鹿塘地处辛街乡西南边,距辛街乡人民政府驻地10公里,距城区22公里。村落多居住在缓坡,居住分散,属高寒山区,最高海拔2150米,最低海拔1900米,全村有国土面积9.16平方千米。全村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900毫米,年降水量1250毫米,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烤烟等农作物为主。全村共有352户,总人口1651人,人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村内有汉、白、彝、苗、景颇、傈僳、阿昌、傣、拉祜、仫佬10个民族,世代和睦共处、团结互助。近年来,马鹿塘村在辛街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感恩教育、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提升、产业扶持引进等各项工作,为群众开出致富“良方”,成功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全村在“整村发展、整村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现了从“贫困村”向“富强村”的华丽转变。
一、引好“路子”,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双推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马鹿塘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促党建”,把基层党建目标任务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有机融合,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心放在“抓亮点、创特色”上,实现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做到党建与乡村振兴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建立“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目标、定时限”的“五定”责任机制,把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双推进”抓在手、扛在肩。同时,充分利用党员大会、户长会、小组长会、公益岗会和入户调查等时机,由党员代表开展感恩教育宣讲活动,将党和国家的惠民利民政策讲清楚、说明白,使群众明白“惠”在何处、“利”从何来,增强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有效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二、充实“里子”,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双提升。马鹿塘村将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紧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精心措办惠民实事,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依托项目支撑,重点实施道路、饮水、健康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一是实施村组道路硬化及防护工程。实施建设乡村道路和村内道路8.7公里;实施硬化小组入户道路3公里,惠及200户,其中脱贫户100户;实施道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8个2800米,所有危险路段均做好防护。二是实施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实施3个人饮工程,架设管道3.5万米,共投入资金 668.68万元,惠及农户352户,其中脱贫户215户,全村已实现所有农户饮水安全。三是实施卫生健康工程。建设标准化卫生室1个,共投入资金35万元。卫生所面积181.93平方米,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4室实现分离,同时配套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四是实施电网和广播改造工程。全村9个自然村(村民小组)100%通380伏动力电,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100%。五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活动场所7个并正常投入使用,丰富当地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各项工程的成功实施直接惠及全村所有群众,不但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用电难等问题,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
三、谋好“点子”,群众收入和集体经济双增收。马鹿塘村将“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打造特色产业、丰富收入渠道”作为增收致富的根本导向,紧紧围绕增加群众收入这个核心任务,持续打好巩固传统农业、优化产业结构、抓实劳务输出、壮大集体经济等四张牌,逐步形成群众和集体经济稳定增收的产业新格局。一是巩固传统农业,促进增收。持续巩固发展烤烟产业,抓实精细化种植,烤烟收入与亩产效益逐年得到大幅提升,2022年发展烤烟种植1593亩,实际完成产量1752亩,预计今年创收接近800余万元;积极推进肉牛和生猪养殖,全村肉牛养殖稳定存栏500头以上、生猪900头以上;推动核桃产业发展种植4500亩,不断提升核桃品质与产量,同时利用合作社和电商服务中心帮助村民拓宽核桃销售渠道。二是优化产业结构,丰富收入渠道。扩大重楼、魔芋、续断种植面积,新增黄参、黄芽大戟种植,共种植中草药材350余亩;动员拓宽产业发展,种植万寿菊127余亩,每亩收入3000元至5000元;种植藠头100亩,亩产量达1500千克至2000千克。三是抓实劳务输出工作,稳定增收。积极组织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实现现有劳动力全覆盖,年均有序组织村民外出务工580人以上;全村增设保洁员、生态护林员、水库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29个,解决村民就近就业问题。四是壮大集体经济,拓展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土地经营、盘活集体资产、领办合作社等模式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2021年马鹿塘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主要来源为入股分红、村居民卫生费、饮水服务费、租车等,其中入股中西南电极厂分红收入3万元;入股鑫炬广源养殖场分红收入0.24万元;农村居民卫生费收入5.32万元;农村居民饮水服务费收入0.72万元;卫生服务费收入0.2万元,租车9万余元。
四、扮靓“面子”,村容村貌和乡风文明双转变。马鹿塘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部署要求,实行“一村一策”,全面推进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引导乡风文明改善。一是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针对村内柴草乱垛、棚圈乱搭、垃圾乱倒、畜禽乱跑现象,重点对水塘、道路、公共场所等,开展清理垃圾污泥、路障、塌墙破房、柴草垛等工作,村容村貌得到彻底转变。二是庭院卫生整治工作。结合村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一户一牌,遵照村规民约,严格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在“四包”责任的基础上执行看大门前后院场、看卧室、看客厅、看厨房、看厕所、看房前屋后的6看要求,在落实责任的同时,形成人居环境提升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三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村内制作了“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多一份自觉,多一分美丽”等宣传标语,让每个群众都知晓垃圾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升群众爱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设置垃圾池13个,钩背箱4个,铁桶12个,塑料桶30个,聘请一名垃圾清运及焚烧管理员,签订责任书,按每两天清运一次和保持垃圾不外溢的要求,村内垃圾实现自行焚烧。四是“厕所革命”改造工作。完成325户厕改任务,做好两个公厕日常管理维护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提升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民卫生健康意识得到显著提高,逐步形成人居环境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五是污水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农户“四水同收”303户。常态化开展河道清淤、塘(湖)清理工作,全村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五、保好“底子”,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双改善。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马鹿塘村积极做好事业民生改善工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改变村容风貌。向市总工会争取40多万元,解决76户农户房屋刷漆防腐、63户农户院场硬化、95户农户入户路平整硬化、70户农户厕所设施改造、83户人畜分离改造、199户阴沟硬化、64户建污水池、村公共区域整治、马鹿塘云立光彩小学教育基础设施等突出问题;2021年申请照明工程项目资金3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76盏,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二是开展各类上学资助活动。持续开展雨露计划和金秋助学等活动,切实解决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三是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全村群众实现100%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对长期慢性病患者和脱贫人口患大病、重病患者,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四是抓实社会保障兜底。全村享受农村低保47户92人,特困人员供养2户2人,做到应保尽保。
现在,马鹿塘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村民务工机会越来越多,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漂亮,村民素质得到提高,日子越过越舒坦”,这些已然成为马鹿塘村的真实写照。全村正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路上大踏步前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也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程向雷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