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乡音阐述新思想 善洲故里展现新气象 (推进作风革命 加强效能建设)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农家书屋 施 宣 摄
近年来,施甸县全面构建“抓严意识形态责任制、抓好理论武装和舆论引导、抓牢文明创建和文化发展、抓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一制两论两文两中心”四抓体系,以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为重点,在宣传思想战线积极开展“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效能建设,争做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主题实践活动,努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劲旅。
地道乡音凝聚思想之力
领导干部带头讲思政课形成长效制度化。该县形成了“县委书记带领全县学、挂乡领导宣讲乡镇学、驻村工作队巡讲群众学”的热烈学习氛围,为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能力提供了源源动力。十多年来已累计开展1710多场次宣讲活动。县委宣传部一级主任科员何显祥是县内外知名的理论宣讲“土专家”,在他看来,理论宣讲的“土”就是要举例时“结合本地的实际,用本地鲜活的人、事、物科学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表达时“接地气,用通俗的语言把大道理讲小、把深道理讲浅、把老道理讲新、把空道理讲实、把冷道理讲热、把硬道理讲软、把歪道理驳倒。”如今,他所在的杨善洲精神宣讲团已充实到50多名成员,并成立了13个乡镇“百姓宣讲团”,打造一乡一品牌,一乡一示范,宣讲的乡音传入乡野田间、工厂楼宇、机关校园。2022年以来,全县共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200余场次,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30场次、杨善洲精神宣讲160多场次,为省内外25个培训班讲授杨善洲精神系列专题党课,受益人数达20000余人次。
制作理论宣讲短视频形成专题系列化。2022年以来,该县自制“微党课”“强支书喊话”“创文小剧场”“两会精神学习进行时”等133期理论宣讲短视频,党的创新理论随着一句句解说、一声声顺口溜、一张张图文海报、一个个幽默且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播到每一次的点开浏览和转评赞中一步步传向了千家万户,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群众心里,截至目前,在34万多人口的施甸县城里,县级自制的理论宣讲短视频总浏览量已达200万+。
志愿服务绽放文明之花
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在施甸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总调度下,全县实行“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的志愿服务模式,276个志愿服务团体、41356名志愿者根据工作特性与群众需求相结合,广泛组织开展“爱在身边 文明传递”“科普进校园”“争当新时代善洲标兵”“缅怀先烈·共铸中华魂”“助力疫情防控”“爱心义诊”“农民工法律援助”等文明实践活动,138个网格责任单位到社区持续开展卫生整治和不文明行为劝导志愿服务。成功举办“善洲故里点亮志愿之光”——施甸县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首届最美志愿者颁奖大会,24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获奖并纳入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库,推动各乡镇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将精神文明创建推向深入。如今,在城区、在村居,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已经成为一道温暖亮丽的风景线。
精神文明处处传。全县持续打造的“善洲故里·德润民心”道德品牌深入人心,一批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善洲标兵”“新时代好少年”“最美志愿者”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2022年上半年,高质量持续推动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及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提升创建质量。非杨同学被评为2022年 “新时代云南好少年”,被省级推荐参加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的评选。目前,施甸县已成功评选为云南省文明城市,同时获评国家级文明校园1个,省级文明单位10个、省级文明村镇12个、省级文明校园1个,市级文明单位17个、市级文明村镇61个,评选县级“最美志愿者”30名,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多彩文化丰富生活之乐
把农家书屋打造成“心灵栖息地”。以施甸县图书馆牵头形成总分馆统筹协调体系,做到服务一体化,分馆有特色,活动有拓展。2022年,农家书屋出版物计划更新补充数量为60种8768册,站点图书均达到5000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50多场次,参与人数达5000多人次。依托农家书屋开设“善洲讲堂”,引导党员群众走进农家书屋学党史,把农家书屋打造成“党史学堂”。
把文化场所打造成“爱好共享地”。在施甸县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民乐培训班里,至今已有400多名学员参学,其中,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13岁,来自不同的区域,有退休人员和农民、在校学生等,培训的内容以二胡、小三弦为主。在广场公园活跃的太极拳队伍里,累计有近300名干部群众自发参加;民族打歌、健身操、曳步舞、鬼步舞等10余支广场舞团队每天都在广场组织广场舞健身,广场公园成了音乐舞蹈健身的“海洋”。
把创作平台打造成“精品工作室”。鼓励摄影、绘画、歌舞、文学、音乐、书法6大创作群体以施甸县本土文化资源为基础,创作一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反映施甸文化内涵、体现较高水准、具有全省或全国影响的文艺作品。本土作家李俊玲的散文集《隐秘的人间》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2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是施甸县本土作家的作品首次入选国家级项目,也是本年度云南省唯一入选作品。施甸原创歌曲《我在善洲故里等你》MV荣登覆盖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的香港卫视文旅台《世界华语原创音乐金曲榜》,纪录片《布朗山》在凤凰卫视中文台、香港台、美洲台、欧洲台《纪录大时代》栏目播出,对施甸提升文化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立足定位塑造气象之新
该县紧紧围绕“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传承杨善洲精神红色旅游示范区、打造保山中心城市联动发展区”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矩阵作用,通过推行“全媒体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采、拍、写、编、剪于一体的“多面手”10人,并执行“周策划月分析季通气”制度和“宣传报道策划部门会商”制度,对外大力开展传承弘扬杨善洲精神专题宣传、施甸特色文化旅游宣传和以水稻制种产业为主,蔬菜、特色水果为辅的绿色食品主题宣传,优选报道角度,讲好施甸故事、凝聚施甸力量。2022年初以来,在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发布稿件8128条(次),被中央、省、市各媒体平台采用稿件1232条,其中,浏览量100万+8条,10万+53条。
不断擦亮杨善洲精神品牌。该县清明节缅怀杨善洲老书记主题系列新闻在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晚间新闻和云南新闻联播播出,善洲林场生态环境系列主题新闻《白玉兰开馥郁香 熠熠生辉似玉雕》《大树杜鹃争春俏 灿若云霞艳似火》等在中央、省、市等媒体平台播出。精心拍摄4期传承弘扬杨善洲精神MV并在市县平台推送,获得广泛好评。善洲林场入选为云南新地标之红色地标。
树好杂交水稻育种基地招牌。该县牢牢把握施甸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题词“云南施甸——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的大好契机,专题策划“粮食安全——施甸在行动”系列报道和“两用核不育系”水稻知识科普。其中,《60000份有“身份证”的水稻育种材料在云南施甸开播》被全国200余家媒体转载转发,新华网客户端浏览量达125.2万,采用频率再创历史新高。
“绘制”施甸美食美景地图。该县开设美味施甸、美景施甸专栏,其中,《好身手——47岁大叔一天摘下54棵棕榈树棕包》原创作品在抖音上线收获浏览量233.6万,点赞量2.2万,评论2430,收藏718,创下该县融媒体中心首条原创作品在本级平台过百万的记录。《保山施甸县两项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闻刊登于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施甸:小康路上“藕”遇丰收》等多条新闻被中央、省、市媒体平台采用。(张碧露 何卫锋 何显祥)
责编: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