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乡: 党旗引领茶山绿 “大地茶海”看振兴 (春到司莫拉·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茶 园 许 腾 摄
初秋,走进腾冲市清水乡驼峰社区虞家营自然村,千亩连片茶山铺满缓坡,树木错落有致,青砖碧瓦、飞檐斗拱、青石铺地、阡陌纵横,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跃然眼前。
虞家营自然村隶属于清水乡驼峰社区,位于腾冲机场东部,距腾冲市区13公里,距清水乡政府7公里,国土面积9.2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41户、1054人,现有党员20人,设有党支部1个,是清水乡唯一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近年来,清水乡聚焦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以“一环三片、六村六品”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资源特点、产业基础等因素,以“产业+旅游”为核心,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推动乡域全面振兴。
党员站出来喜搬迁
驼峰社区虞家营老寨子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地势陡峭,村寨两边都是悬崖陡坎,是远近闻名的“搬桩寨”,地质灾害隐患突出。从2010年到2017年,历时7年,清水乡党委整合各类资金计2280万元全面实施了虞家营整村易地搬迁工程。围绕“搬得来、待得住、能致富”的九字方针,按照“党建领航竖起‘一面旗’、规划先行辟画‘一张图’、项目整合共谋‘一盘棋’、风貌管控同唱‘一首歌’、严格管理受益‘一方人’”的“五个一”统筹推进项目建设,整合项目资金实施了三通一平、村委会、卫生所、学校及室内外文化活动广场、村内美化绿化亮化及污水处理设备等附属设施建设,如今的虞家营新村,房屋整齐划一,巷道干净美观,文化活动场所、卫生所、养殖小区、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初具规模。
党徽亮出来谋出路
虞家营整村搬迁后,村民原有的田地基本都在老寨子附近,距离新村较远,种植不便,很多土地被闲置下来。在驼峰社区党总支部、虞家营党支部的引领下,村民小组长虞国福带头成立了志通供销合作社,将老寨子闲置土地集中流转。组织社员外出多地考察,在对技术、产量、销路等作了实地了解之后,决定种植百香果。2021年,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余亩,实现销售收入196余万元。合作社社员从原来的8户增长到46户,从虞家营扩展到文兴村、瞿家营、陈家寨、荆竹寨等周边村寨,一片片荒山挂满了绿果,村民也获得了土地流转、种植、采摘、包装等多份收入。2022年,合作社流转土地735亩,除了百香果之外,合作社还实验种植罗汉果,拓展了肉牛、土鸡和生态鱼养殖,销售收入预计有望突破300万元,提供就近务工2000余人次,带动群众增收60余万元。
党旗飘起来共发展
虞家营自然资源丰富,有1460亩耕地、810亩茶园、12000亩林地等资源,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虞家营党支部盘活资源,引进企业流转茶园,实现一份土地、两份收入,每年促进村集体及农民增收110万元以上,带动群众就近务工200余人。驼峰社区党总支部、丝路碧玉党支部结对共建,构建“资源共享、双向服务、双向共赢”的合作格局,打造一个集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茶餐饮、茶山露营、绿道骑行等为一体的“大地茶海”旅游景区。围绕乡村振兴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以“山水游”“文化游”“民俗游”让广大游客和本地居民体验乡村乐趣、享受田园生活、体验民俗风情,推动乡村旅游往体验式发展,让游客了解乡村、爱上乡村。2020年3月,“腾冲驼峰大地茶海研学实践教育营地”被云南省文旅厅列为2020年50个省级重大文旅新业态项目。截至目前,共接待各类研学旅行活动10万余人次,各大企事业单位团建活动达6000多人次。依托司莫拉,大地茶海串联起花缘里、茶博园、热海、半个山等景区景点,报团取暖,开发设计多款一日游、半日游精品路线,构筑乡村生态旅游环线,实现村村皆景、处处能游、户户参与,打造清水乡村特色旅游品牌。
党心红起来创和谐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清水乡坚持“党委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的模式,从培养群众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入手,重点在虞家营实施“六个一”活动,即:组织好一个教育、开展好一个活动、建好一个阵地、建好一个培训体系、提供一个好环境、培养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深化“1+1+N”农村末梢治理模式,强化群众主体意识。围绕“支部到组、自管到户、商量到人”主题,由群众推选产生矛盾纠纷调解员、安全生产监管员、乡风文明宣传员和“路长、巷长、院长”,让村民在乡村公共事务上争做“主人翁”而不做“旁观者”。由党支部牵头,率先在虞家营实行“巷长制”,以虞家营自然村为试点,开展“新时代文明银行”积分评比兑换活动、开展“优秀村民小组长”“最美清水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最美村庄”等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建立“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正向奖励机制,以“加减法”的方式让群众在“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整治环境、发展产业和弘扬优秀传统、关爱特殊群体、创建文明家庭”方面比成绩、比实效,带动村民见贤思齐,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诚实守信、邻里和睦。如今的虞家营从一个地势偏陡、地质灾害频发、生产生活极其不便的传统落后村落蜕变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许腾)
责编: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