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咖农”的土地情缘(我奋斗我幸福)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积极乐观开心伽农辛雪
晾晒咖啡豆
潞江坝的咖啡种植基地
本报记者 蒋蕾
●从2002年正式成为一个“咖啡人”至今,辛雪已在潞江坝这片被人们誉为“中国最好的咖啡产区之一”的热土上种植并从事咖啡事业20年。聆听辛雪和咖啡的故事,我们也看见了一个保山“咖农”与土地间的动人情怀——
“又要种咖啡了!”9月4日,今年40岁的辛雪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精心播撒的咖啡种和之前培育的瑰夏种苗。
辛雪是我在今年春季认识的一位咖农、咖啡庄园管理者、咖啡品种瑰夏庄园守园人。他是隆阳区蒲缥镇秉塞村人,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咖啡种植。作为一个从事咖啡种植20年的咖农,辛雪有些“小聪明”,一些诸如“套种”这样在种植行业中并不新鲜的词汇,在他这里总能被运用自如。
“很多人头疼咖啡惹虫子,我就在咖啡园里种上几棵柿子,等柿子树结果的时候,虫子都跑去吃柿子了,自然无暇来吃咖啡豆。我无须打农药,也基本免去了损失。”辛雪得意地说。
春风吹过,咖啡园里的草渐渐长高了,正常情况下,人们都会选择齐地割草,只恨不能把它们连根除掉。可辛雪偏不,“拦腰割草才能保住土地的水分,割过的草活不长,割下的部分还能引来蚯蚓翻土,反倒省去不少人工……”不得不佩服,辛雪的“金点子”真不少!
不管如何,这些在土地上积攒下来的“金点子”,都是源于生活和实践的智慧,他以“土生土长”的方式寻求利益最大化,即不根植于破坏,更不直接导致毁灭。辛雪坦言,自己从小不爱学习,“没有专心坐课堂的天分”。然而从他黝黑的肤色中,谁也不会质疑他的天分可能正在于“寻宝林中,探秘自然”。
“我家也有咖啡地,我打小喜欢田间地头的热辣生活,人家看课本,我钻进林子里捡拾咖啡豆”——一种自由自在的情怀悄然生发于天地间。自然课堂授予辛雪知识,他活学活用,最终又将这些知识回馈于自然。
1987年,辛雪的阿姨出嫁了。用辛雪的话说,阿姨是“光荣地嫁进了热经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正是这样一种机缘,让可能天生就适合种咖啡的辛雪有了较为系统的接触咖啡知识的机会。
机会成就命运。2002年,台湾咖啡企业联兴热带作物开发(云南)有限公司入驻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顺利应聘的辛雪开始从事咖啡加工工作,正式开启了他的咖啡从业路。因为“基础在,上手快”,2003年到2008年,他被公司抽到昆明做出口加工检验;2009年到2011年又调回潞江坝从事咖啡采购工作……在不断地努力中,他成功转型为一名咖啡庄园管理者,并在近几年负责起管理“林果咖啡有机园”的瑰夏基地等一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很多人看到了辛雪的努力与成功,尊称他为“瑰夏达人”。
管理作物不等同于人,身上没有白领、蓝领可穿,活得亲自干,许多道理也得通过与植物的接触以及反复交流对话才能得出,而物质回馈更是需要用脚底板上跑出的沟壑条数来计算。说到底,一直以来,辛雪从未脱离田间地头劳作的日子,虽然很苦很累,但苦亦是甜,热爱就是辛雪坚持咖啡种植这份事业最直接的动力。
回首近十年来保山咖啡产业的发展之路,一些人早早改了行,一些人远走他乡,可辛雪依然驻守在家乡的山头,守望随四季变换时而葱茏时而鲜红的咖啡果园。及至此时此刻,谈到咖啡他依然表现出热爱无限、手舞足蹈,这种“能够走下去的路”,除了热爱的不断输血,也离不开辛雪所在企业的实力与情怀。
曾几何时,联兴公司的咖啡豆主要用于出口日本以及美国、欧洲等国家部分地区。“像雀巢、肯德基一类的知名企业都买过我们的咖啡豆”,介绍起自家公司和自家咖啡时,辛雪脸上不经意间浮起了一丝“我爱我家”式的骄傲。
2008年始,咖啡行业发展下滑,咖啡生豆出口量逐年减少,联兴公司由此把发展目光转向了国内。到了2013、2014年,咖啡的价格已是大幅滑落,潞江坝很多农户种植咖啡入不敷出,索性砍掉咖啡树从此不再回头……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联兴公司总经理曹存礼于2018年大胆承租了位于芒宽乡三坝沟三叠水的一片面积为378亩的村小组咖啡地,投入资金500余万元种植优质咖啡。辛雪参与到这片新基地的管理中来,经数年发展,这里现已取得欧盟有机、中国有机咖啡基地认证。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一部分原有老树我们进行了嫁接与改良,热经所扶持我们的一些新苗我们也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我们认定只有走精致化农业之路才能长久立足!”辛雪坚定地说。
或许是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同公司领导层以及业内高人的密切交流,辛雪对产业发展的认识在多年前便有了与世界接轨的高度。这种源于高度和专业的自信,已远超他在“公认学府”中取得的最高学历。基于自身的社会责任,他认为做精致农业必须要保证种植、采摘环节的生态。“这些如精灵般可爱的果实就诞生在我的家乡,我们不能让它停留在昨天并且成为历史故事!”
业内人士大都知道,一杯好的咖啡除去豆种基因品质,最重要的还在于风味的“干净”。“干净(这里主要指种植、采摘、加工环节)才是咖啡最重要的品质!我认为不管再好的咖啡豆,不生态即污染,落地即腐败,所以我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在各个环节中不断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保证咖啡出产的‘第一环境’,确保咖啡口感的干净……”在咖啡品种、晾晒过程以及加工方式的进化等方面已形成自己独到见解的辛雪,在管理话题上亦能侃侃而谈。
辛雪回顾了自己多年来不断运用并改进闭合循环等“聪明办法”以保证咖啡生态品质的历程,同时也道出自己对未来采摘季可能面临的劳工短缺之现实的隐忧:“种咖啡回报期长,村里很多年轻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去了,我们短期内可能无法改变这种现状。”“然而提高酬劳也是一种鼓励采摘的办法,为保证全红果的采摘品质要求,我们不在乎比别人付更高的工钱!”
谈及家乡咖啡产业的未来,辛雪有着自己的想法:“如能抱团发展,将种植和采摘、加工环节纳入标准化,那就会产生更大的普惠效应并找到理想的发展之路……”
毕竟,单一追求产量的时代渐行渐远,在信息通、物流通、销售渠道亦畅通的当下,消费者对咖啡品质的要求也与时俱进。“从我们潞江坝到保山市区,平均每隔五公里就有一杯咖啡喝。不几年前人们对咖啡普遍还处在一种认知缺失的状态,而如今只需要看场馆建设的积极性就足见咖啡经济发展之迅猛!”感慨中,辛雪指出了保山咖啡行业发展的挑战与机会。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