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施甸

后寨村:破茧成“金” 编织“茧”秀前程

发布时间: 2022-09-20 09:51:09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9028-34.jpgLLL保山日报网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秋天,走进施甸县酒房乡后寨村,高标准连片桑园、样板茶园映入眼帘。今年,后寨村在全县率先领办了昌民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发动和依靠党员群众,发展蚕桑、茶叶规模种植。LLL保山日报网

  化“零”为“整” 擦亮特色产业品牌LLL保山日报网

  后寨村将零星产业整合,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持续深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全村98户群众栽桑养蚕,发展高标准连片桑园1600亩,从根本上扭转以往产业“零敲碎打、小散羸弱”及农户“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产业困局。依托合作社,后寨村建成施甸县内最大的智能化小蚕共育中心统一定种,建成全乡唯一的蚕茧烘干中心统一烘茧,蚕茧烘干中心平台集散全乡蚕茧统一收购,与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统一销售,实现了“四个统一”的标准化产业模式。后寨村成功申报云南省农科院蚕蜂研究所乡村振兴挂钩帮扶点和省级专家人才工作站,引进知名专家驻村指导,搭建起“技术中心+技术员+农户”的科技服务模式。目前,合作社引进小蚕共育专业人才3人、技术8项,小蚕孵化率达95%以上,蚕茧质量达到6A级(最高级),每公斤收购价格比隆阳区高4元、比施甸坝区高2元。LLL保山日报网

  化“废”为“宝”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LLL保山日报网

  “这里是20世纪80年代的村公所,那边是20世纪90年代的村委会。合作社成立后,我们变‘废’为‘宝’,将1190平方米的闲置用房改建成了茶厂和蚕茧烘干中心,为合作社创收19.2万元。”后寨村党总支书记罗王周说。LLL保山日报网

  变“废”为“宝”的妙招盘活了“老阵地”。为化解项目资金难题,后寨村开展了热火朝天的“聚力先锋行”行动。由村“两委”带头,发动普通党员、村民小组长、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激发“内力”,对易地搬迁拆旧建筑废料二次利用,主动对接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聚引“外力”,节省工程投资5.1万元。为了破解村庄留不住人、土地撂荒严重的难题,该村试点流转外出务工家庭、无劳力或劳力不足家庭桑园30亩,实施种、养、销“一条龙”公司化运营,实现净利润5.7万元。借鉴蚕桑产业成功经验,由党员带头盘活撂荒茶园,完成村级茶厂SC认证,打造“善洲茶园”示范样板园860亩,带动群众215户,交售鲜茶叶200吨,产值110万元,户均增收0.5万元。LLL保山日报网

  化“繁”为“简” 打通富民强村之路LLL保山日报网

  后寨村将繁杂的利益分配简化,全村162户全部加入合作社,占全部家庭户的75.3%,建档立卡脱贫户、监测户全覆盖。合作社约定500元1股,村集体以智能化小蚕共育中心、集体茶厂、蚕茧分拣烘干中心折价240万元入股,162户社员共以8.1万元入股,集体占股96.7%,社员占股3.3%。合作社章程明确规定,扣除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成本,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为可分配盈余,40%按照出资比例用于社员分红、60%用于合作社发展基金。四六分利益联动机制既为合作社扩大再生产留足了资金,社员也得到了实惠,今年底可分红8.9万元,户均549元。LLL保山日报网

  产业兴旺让后寨村焕发了生机,破旧民房变成了靓丽民居,泥泞小道变成了宽阔柏油路,村史馆内“破茧成‘金’后寨向‘前’”的乡村精神文化内核,正传承着后寨村永远向前的精神力量。罗春莉LLL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LLL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