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腾冲

与子同袍

发布时间: 2022-10-08 10:00:57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9月3日,全国抗战胜利纪念日。rrr保山日报网

  9月14日,腾冲光复日。rrr保山日报网

  9月18日,国耻日。rrr保山日报网

  9月,是一个热血难凉的季节。9月19日上午,腾冲试验中学升旗仪式上,全校师生为“九一八”事变中遭受国难的同胞们集体默哀三分钟。学校党总支书记李端尚作了题为“勿忘国耻 强国有我”的演讲,号召同学们不忘国耻,努力学习,积极行动,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发图强。rrr保山日报网

  “号角连营复声声,思绪不度雁门,rrr保山日报网

  谁鏖战于烽火连城,与君共赴这征程。rrr保山日报网

  多少马革裹了忠诚,埋进了枯冢荒坟,rrr保山日报网

  谁用金戈铁马来证,我们死守天下的魂。rrr保山日报网

  你说与子同袍醉疆场,我不负生死之交……”rrr保山日报网

  伴随着歌曲《与子同袍》,我回想起那战火连天的岁月。rrr保山日报网

  ●岂曰无衣rrr保山日报网

  《无衣》是诗歌,出于春秋《诗经·秦风》。rrr保山日报网

  在《诗经》中,有两首以“无衣”为题的诗歌,一首属秦风,一首属唐风。rrr保山日报网

  《秦风·无衣》讲述的是秦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兄弟之情。其中“同袍”“同泽”中的“袍泽”为后世留下了“袍泽”这个情谊深厚的称谓,也留下了“同仇敌忾”这个团结的成语,更留下了礼乐文治之外,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rrr保山日报网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rrr保山日报网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rrr保山日报网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rrr保山日报网

  这首威武雄壮的军歌,大意说的是:谁说没有战袍?我和你在一起。国家召唤我们,拿起刀枪上战场。史诗一样的故事,充满传奇的旋律,千百年来为勇士壮行,为英雄鼓舞。我们在诵读的时候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章句中所蕴含的雄浑力量,这种力量感透过“重章叠唱”的形式,如澎湃的浪潮般冲击着人们的心灵,是秦人尚武精神忘生轻死之体现,是将士勇气、诺言、意志的真实再现。rrr保山日报网

  每次聆听《秦风·无衣》这首诗歌,我都能感受到如烈火般燃烧的激情,它浸染着我的情绪,让我的血液为之沸腾。闭上眼,似乎能听到一声远古的呐喊:“岂曰无衣?”这一声喝问,激起万丈豪情,志气与决心如风雷呼啸席卷而来,“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戈矛闪耀着寒光,衣甲团绕着杀气,将士们在危难当中同甘共苦、团结一致、共御顽敌的一幕幕,在充满硝烟与死亡的味道里,以一种超越苦难的高尚人格与革命情谊,以及这种人格和情谊在那异常艰苦的远征中展现出的强大力量瞬间席卷了我。rrr保山日报网

  ●与子同袍rrr保山日报网

  腾冲,是我心目中的神圣之地,因为那里有着我们中国人不畏强敌、同仇敌忾、舍身救国、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民族先烈们的足迹,有着他们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rrr保山日报网

  很多人是从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里,了解当年的那场泣血战役。rrr保山日报网

  1942年5月,为了切断当时国际援华物资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日本法西斯从东南亚反抄中国大后方,自缅甸侵入滇西的土地,占领腾冲城,企图攻占云南、威胁重庆,迫使中国就范。5月5日,中国军队及时炸毁了怒江上的惠通桥,将沿滇缅公路进犯的日军阻击在了怒江西岸。从此两军在怒江东西两岸对峙,腾冲人民配合抗日军队坚持抗战达两年零四个月之久。rrr保山日报网

  1944年5月,为收复滇西失地,打通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在腾冲、龙陵发起了滇西反攻战。右翼军第二十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血战南北斋公房,激战云天。远征军从高黎贡山杀向腾冲城,与他们如影随形的依然是变幻莫测的战局和生死未卜的行程,城南来凤山成为绞杀生命的修罗场。腾冲城是滇西最坚固的城池,并有来凤山作为天然屏障,与龙陵互为依托。日军经过两年多的经营,在两地筑有坚固工事及堡垒群,准备了充足的粮弹。1944年8月2日,腾冲城攻击战打响,日军凭借坚固的城防工事坚守,与中国远征军展开了巷战。日本人两年的经营把腾冲城内房屋都被内部打通,设置了无数明暗射击点,在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房屋、每一个拐角和每一个屋顶,都配备了交叉火力。这也导致突入腾冲城内的中国远征军官兵,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据《滇西抗日战争史》记载,中国远征军攻城部队每日多则前进二三十米,少则只能前进五六米,进展十分缓慢,因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伤亡代价。rrr保山日报网

  收复腾冲,战斗异常惨烈。第116师搜索连代理连长蔡斌曾这样回忆腾冲城内的巷战:“满街全是正在着火冒烟的残梁断柱,破砖烂瓦都是烫的,一下雨砖瓦还会‘嗞嗞’作响。到处是枪声,到处是敌我双方官兵的尸体,三五个躺在一起的也不少。新鲜的红血和凝固的黑血混在一起,红血变成黑血,手榴弹一炸,苍蝇就成堆地飞起来,发泡的尸体上全是蛆。我在上海、武汉都和日本鬼子干过,但没有像在腾冲时这么惨烈。”rrr保山日报网

  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在《腾冲会战概要》中记述:“房屋连椽,大部坚实难破;且顽敌家家设防,街巷堡垒星罗棋布。尺寸必争,处处激战,我敌肉搏,山川震眩,声动江河,势如雷电,尸填街巷,血满城沿……”后来日本学者描述此战役为“玉碎之战”,全部日军以身殉国。rrr保山日报网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从远征军开始反攻之日始,当地政府立即组织数万民工运送枪弹粮草、抢修桥梁公路、救助伤员,老弱妇孺亦竭尽全力,完成了从保山户帕运送60万斤军粮给远征军的任务。在军粮供应不上时,当地民众宁可自己少食或不食,努力保障前线所需。将士勠力用命,民众鼎力支援,但苟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抗战者,虽毁家纾难,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rrr保山日报网

  ●修我戈矛rrr保山日报网

  1944年9月14日,赶在“9·18”国耻日之前,腾冲宣告光复。rrr保山日报网

  从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腾冲城,历时127天,经大小战役40余次,远征军以伤亡军官1234名、士兵17075名、盟军官兵阵亡14人的沉重代价,击毙敌军指挥官藏重康美大佐联队长及以下军官100余名、士兵3395余名,俘获敌军官4名、士兵60余名。rrr保山日报网

  第二天抗日县长张问德进城,只见一片废墟,满眼焦土,城内的房屋建筑全部毁于战火,腾冲,这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城,遭遇前所未有的涂炭。《秋生草堂诗文集》里这样说:“九月十五城攻克后,入城巡视,怆然泪下。荒凉城里尽丘墟,五百人家付烬如。尸积纵横喷鼻臭,草痕黄落见枝枯。难分宅第知谁姓,认识门联是我庐。旷古奇灾情惨重,欲求完室一家无。”老县长连自己也只是在倒塌的门边见到他自己在沦陷前写的对联,才认出这是自己家的位置,然而已是一片瓦砾。作为中国第一个依靠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全歼日军而获得解放的城池,腾冲军民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共同谱写了彪炳史册的光辉篇章,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rrr保山日报网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硝烟尚未散尽,爷爷和油灯庄许多村民做了义工,参与腾冲城战后的清理工作。满目疮痍的焦土之上,到处是来不及掩埋的远征军将士的尸体,仅在城外西北角突出的拐角楼,就层层叠叠堆着200多名为攻入城墙阵亡的将士……他们清理战场,抬埋烈士遗体,有的已腐烂,尸臭熏天,蛆虫蠕动,回家后打干咽,呕吐,几天吃不下饭。火化后大家找遍全城也找不够骨灰罐,便把自家腌咸菜用的土瓦罐都献出来,洗干净,依然不够。1944年,滇西腾冲,成为抗战史上最典型的“焦土抗战”之地。3346,仅是墓冢数字;9618,才是腾冲收复战阵亡人数。rrr保山日报网

  腾冲光复后,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倡议兴建陵园以祭悼阵亡将士,并为之命名“国殇”。如果没有“国殇墓园”,人们恐怕很难将足下这片美丽的热土同78年前的那场“焦土抗战”联系起来的。硝烟远去,岁月并没有抹去侵略者的罪孽,更没有忘记抗日军民勇赴国难、视死如归的悲壮。今天,当我们走进腾冲国殇墓园,并把它们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是对后世子孙最好的、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rrr保山日报网

  ●与子同仇rrr保山日报网

  本以为节日期间,来这里的人不会太多,但一进园门就发现实情和预估相去甚远。秋日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星星点点地洒在草地和碑石上,祭奠英灵的新鲜菊花,从入园口到坡顶的纪念塔下,无处不在。老人、青年、孩子……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人们面色凝重。整个小团坡,安葬着3346多名在战斗中牺牲的中国远征军将士和19名盟军官兵,每块墓碑上都镌刻着阵亡官兵的官衔军职和姓名。纪念碑剑指苍穹,松涛阵阵,历史在这里一点点清晰起来,让人震撼。腾冲城内这些纪念抗战阵亡将士的建筑物,之所以能历经78年岁月洗礼仍伫立如初,不仅是因为腾冲人血脉中始终饱含着对抗战英灵的深切缅怀,更是因为这些建筑物以极其生动的方式记录了历史,彰显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休戚与共。rrr保山日报网

  “庸夫不识亡国恨,烈士坟头看落花。”当我们脚下踩着每一寸带血的泥土,抚摸着丛莽中尚未风化的白骨,面对着一排排烈士墓碑时,父亲在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之所以要记住战争,不是为了记住战争的本身,而是为了记住我们的先烈为战争付出的代价,我们的先辈饱尝战争带来的痛苦,为的是避免把这样的痛苦再传给下一代。rrr保山日报网

  从国殇墓园回来的第二天,受原预备二师参谋长彭劢将军长女彭京士姑姑所托,中秋节来临之前去拜访原国殇墓园管理所老所长毕世铣。她梦见毕老,心中牵挂老友健康。毕老不在家,在邻居的帮助下,我们在靖边广场找到毕老。周围人来人往,海晏河清,看着矍铄的老人家,白发在晚风中飞舞,我的眼泪就来了。rrr保山日报网

  “现在你们看到的国殇墓园几乎是按照1945年建成墓园原样修复的。”毕老已经退休10多年了。1984年他从来凤公园到墓园工作,参与了国殇墓园的整个修复工作。在毕老看来,国殇墓园是中华大地上的抗战丰碑,更是牵动人心的感情纽带。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它略带斑驳,政治上的风云变幻却未改变它最初的模样。墓园内虽然遍布国民党军政要人的手书,但历经多场政治运动,它仍保持着落成典礼时的原样,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墓园落成至今,往来无数凭吊之士,未必人人会细看角落里的布告,但“永垂矜式”的初衷,却在抗日战争凝结的深厚民族感情中得以绵延不辍。rrr保山日报网

  2013年,国殇墓园内立起一道全长133米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墙上镌刻了10万多个名字,内中包括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以及战马的名字。rrr保山日报网

  每年从全国各地乃至北美等地,仍源源不断地有当年远征军的后人联系腾冲政府相关部门,把失散的人员信息补充进来。rrr保山日报网

  在毕老家中看到了散放在椅子上的《参考消息》,“位卑未敢忘忧国”,父亲走后,就很少再看到有人在读《参考消息》了。毕老给我看了清代举人张砺在墓园落成时为腾冲民众祭阵亡将士所撰的诔文“……荣誉齐江流而随永兮,江有竭兮誉无穷。凤山岿崛兮松翠葱葱,扶舆孕毓演而为邱兮,宜众烈之幽宫……”rrr保山日报网

  ●硝烟岁远岂敢忘rrr保山日报网

  踩着刀尖血光,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牺牲的人,都应得到最大敬重。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今日之中国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踏上伟大征程,居安仍要思危,盛世更需警钟。rrr保山日报网

  9月19日,腾冲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开展“缅怀先烈 弘扬民族精神”征文比赛,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9月19日下午班会课上,各班开展了“勿忘国耻 强国有我”的主题活动,警示人们永远引以为戒。9月20日下午,校学生会“黉学之声”校园广播站接续作了题为“勿忘国耻 强国有我”的主题播报,鼓励每一位中学生从这段悲壮的历史中,继承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坚守中国人应有的尊严,让前辈们的每一滴鲜血都流入后人的体内,向世界昭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rrr保山日报网

  伟大的抗日战争,唤起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历史的灾难无一不以巨大的进步来偿还,正是那些伤痕和屈辱给予我们站立的力量!”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这刻骨铭心的屈辱,我们从未忘记,更不敢忘记。“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晴空,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忠魂无断绝,国祚永延。”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腾冲人民愿以青山为证,誓守天下烈士的英魂。本刊特约撰稿人 段秋云rrr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rrr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