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 “串”起太平生态循环产业链(春到司莫拉·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用玉米秸秆、牧草做养牛饲料,牛粪做农作物肥料……近年来,施甸县太平镇围绕生态农业做文章,以养带种、以种促养,打造种养循环产业链,探索出一条生态富民新路径。
“去年我家大大小小卖了七八头牛,一共卖了10多万元呢!”说起养牛,太平镇兴华村肉牛养殖大户杨顺东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5年前,他结束了外出务工的生活,回家养起了牛,种起了地,到现在,一家六口人看顾着20多头牛、7亩饲料草、13亩烤烟、20多亩“两青”作物,每年有20多万元的收入,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走进杨顺东家的肉牛养殖棚,几头体格健硕的牛正在进食草料。“养牛是个精细活,每个环节都不能疏忽,我们村的养殖专业合作社经常给我们提供养殖技术方面的知识培训。”杨顺东介绍,草料对于牛的品质来说是很重要的,但兴华村位于山区,种植草料的土地不多。近年来,村“两委”和养殖合作社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养殖户在种植“两青”为主的基础上,匀出少量土地种植饲料草,将“两青”收成后剩下的枝叶以及饲料草作为草料喂牛,牛的粪便又作为农家肥促进农作物生长,形成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大大提高了农业收入。目前,兴华村全村400多户农户中,养殖肉牛的农户占比达88%,养殖肉牛总数达900多头;种植“两青”的农户占比达95%,种植面积达3800多亩。
太平镇是施甸县农业大镇之一,烤烟种植、“两青”种植、猪牛养殖一直是这里的支柱产业。烤烟与“两青”作物轮作,种植与养殖的良性循环让这里的农户基本能够实现一亩地产出收益达到1万元。
随着太平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青贮饲料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太平镇党委书记郭瑞钦介绍,去年村里引进了金牧粮草种植项目,目前已经成功育苗40多亩。金牧粮草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产量高,一次性种植可重复收益20年,种植金牧粮草解决了这里草料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农业综合效益。
在金岗元种养示范基地的金牧粮草试验田里,精心培育的金牧粮草种已经长到了2米多高,来年春天,这里的养鹅基地、肉牛养殖场、金牧粮草种植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园将投入使用。郭瑞钦介绍,目前,金岗元种养示范基地已经接到了外地客户订购的20亩金牧粮草苗的订单。他们将一直围绕群众增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将太平镇打造成生态种养循环示范乡镇。
丁 婷 鲁航君 蒋建国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