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增知陶情 银龄尚学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我去年5月份退休,7月份开始参加老年大学学习活动,退休后无所适从的孤独感、失落感得到有效缓解,从此爱上了老年大学,现在报了三个专业班学习。”日前,昌宁县老年大学柔力球班学员杨少清在下课间隙,和同学开心地交流着。
近年来,昌宁县聚焦老年人所需所盼,把发展老年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和推动,着力提升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推动老年教育由低层次娱乐型向高层次赋能型转变,让广大老年人养老变享老。
起经架纬,夯基立柱
重统筹。昌宁县成立县乡两级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研究出台《昌宁县老年教育发展实施意见》,制定实现目标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保障措施。目前,全县乡镇老年大学已实现全覆盖,30%以上的村(社区)建有老年大学教学点。坚持规划带动,将老年教育纳入全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全面建设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体系提供有力支撑。抓推进。抓规模发展,召开全县老年教育工作推进会议,挂牌成立乡镇老年大学。抓资源整合,推进实现有机构、有阵地 、有队伍等“六有”目标。抓示范带动,发挥县老年大学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平安校园、智慧校园、多彩校园建设,抓实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规范化管理,突出作用发挥,让广大老年人实现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强保障。将老年教育纳入全县重要工作范畴,坚持考评问效,每年调研督查2次以上。选派教师参加省、市老年教育工作专题培训,举办乡镇老年大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为乡镇办学提供服务。开放办学,积极探索“上下、内外、长短、大小”相结合,“党组织+班级”“社团+班级”“培训+班级”“旅游参观考察+班级”等灵活便捷的办学模式,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
学训结合,与时俱进
在办学过程中,昌宁县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敞门、开窗、架桥、织网行动,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老年大学办学网络,着力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敞开老有所学的门。按需设置课程,线上线下开展多种模式教学,帮助广大老年人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开启与时俱进的窗。设置长期班专业课程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帮助老年人掌握运用智能终端新技术使用方法,乐享新时代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高效便捷生活,架起跨越数字鸿沟的桥。定期举办专题培训,提升老年人识诈、防诈能力,教育引领老年人杜绝“天上掉馅饼”思想,密织识诈防骗的网。
搭台赋能,康乐有为
昌宁县以培养新时代“三有”老人为目标,帮助老年人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搭台赋能,实现其自我价值的升华。创建乡贤工作站。探索成立13个乡(镇)乡贤工作站,3个村(社区)乡贤工作站示范点,凝聚乡贤人士140余人,带动老年群体发挥积极作用,力所能及参与到和谐社会共建共治中来。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组织昌宁县“银秀芳华”志愿服务队文艺队、宣讲团、服务队3个服务小组,开展文艺文化传承、党的理论宣讲和文明和谐社会建设。鼓励师生下沉社区。注重加强人才培养,引导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为,鼓励师生积极融入社区、服务社区。大批师生运用学习成果服务社区建设,成了传承传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的骨干力量,在乐学有为的实践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让老年大学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张赛芹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