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隆阳

隆阳区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移民样板”

发布时间: 2022-11-24 15:53:51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358ead23f2f186aa52f85448c846509.png888保山日报网

  小湾水电站开发建设以来,隆阳区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紧紧牵住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综合治理三个牛鼻子,全力抓好移民安置点建设。如今隆阳区潞江镇、芒宽乡新建的4个安置点已经成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的一张名片,书写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秀美画卷。888保山日报网

  紧紧牵住规划引领牛鼻子,着力建设安置点美丽家园。隆阳区自2007年启动小湾安置点建设,共投入小湾专项资金2.1亿元,建成小平田、铁厂坡、孔雀山、敢顶4个安置点,安置移民445户1950人。在合理规划主体工程的基础上,隆阳区结合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融入了墙体彩绘、牌坊、傣家孔雀造型等元素,为安置点增加了亮点和温度。在住房保障上,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结合移民宅基地面积、人员结构和习惯喜好,采取统建和自建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开展移民搬迁住房建设,既确保了安置点整体协调,又兼顾移民个性需求。建房过程中,区搬迁安置办及时跟踪施工进度、安排专人实地指导,真正做到房屋质量达标、布局规范合理。888保山日报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隆阳区逐步完善了安置点垃圾处理、违建整治、增植补绿等措施,建立健全了长效管护机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提升了,喜欢出门的人也就多了,每天晚饭过后,安置点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篮球场上身影矫健,老人在凉亭下拉着家常,孩子在儿童之家嬉闹着舍不得走。各个安置点生机勃勃,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村组基本形成,各个安置点成为了搬迁群众的美丽新家园。888保山日报网

0378c00b68d38bd68a3d92765023f6f.png888保山日报网

  紧紧牵住产业发展牛鼻子,着力推动移民户增收致富。隆阳区按照基础建设先行、产业发展开路、技术培训提升的思路,积极探索产业发展升级转型的方式方法,打好移民增收致富组合拳。一是统筹整合,奠定发展基础。在生产区规划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加强与自然资源、水务、交通等部门的协调对接,充分整合项目资金,完善生产区基础设施,改善移民生产条件,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深入调研,打造产业品牌。根据安置点的气候特征和水土特点,隆阳区经多方考察研究,确定了“1000亩火龙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和“1000亩柠檬产业扶持项目”,即2012年起,在小平田、敢顶分别扶持种植火龙果500亩;2014年起,在铁厂坡、孔雀山安置点分别扶持柠檬种植500亩。两个项目共投入后扶资金897万元。通过引导移民科学种植管理,形成规模化、特色化、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如今,火龙果、柠檬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安置区的主导产业。按照近年来的市场价格,进入盛产期的火龙果、柠檬亩产值均在1万元以上,为移民增收致富提供保障;三是加强培训,激发内生动力。为提高移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致富本领,隆阳区在安置点大力开展技术培训,针对群众种植养殖热门品种,聘请专业授课老师,每年在各点分别开展8次左右培训,把实用人才培养纳入到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移民增收等环节,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素质高、技能强的乡村经济发展能人。888保山日报网

  紧紧牵住党建引领牛鼻子,着力开启新生活幸福篇章。隆阳区小湾安置点移民来自库区瓦窑、水寨、瓦渡、丙麻4个乡镇15个村委会62个村民小组。搬迁安置初期,由于移民来自不同乡镇、村组,文化背景、社会关系不同,搬迁到新的居民点,建立新的集体组织后,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难以融入当地群众,组织治理能力差,矛盾纠纷突出。为提高安置点自治水平,在移民群众中树立新风正气,隆阳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移民小组办公楼、党员活动室的作用,健全服务阵地,为安置点建章立制、创新治理提供条件。动员邀请有威望、有影响力的老党员、致富能手、专业技术人员等群体参与基层管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增强移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自主性、高效性。实行民主决策制度、群众代表大会制度,大力倡导婚事、丧事简办,破除封建迷信,革除陈规陋习,建立平等、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各个安置点定期开展“优秀党员”、“文明家庭”评比活动,传播正能量,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不懈努力,如今移民群众的生活习俗、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均发生了较大转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在迈向全面小康、加速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移民正用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合力谱写出发展新篇章,创造出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董丽姣)888保山日报网

责编:姜维888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