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烟粮协同发展 促进农户增收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生态种植 杨兆春 摄
腾冲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气候适宜,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全市有耕地122.36万亩,其中,水田72.7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旱地49.57万亩,占40%,是云南重要的粮、烟、油生产基地,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124.5万亩,总产43.1万吨,单产346公斤;水稻面积44.4万亩,单产443公斤,总产19.68万吨;夏玉米面积36.7万亩,单产376千克,总产13.8万吨;大豆6.6万亩、平均单产113千克,总产0.75万吨;油菜32万亩、单产157千克,总产5万吨。种植烤烟12.13万亩,其中,冬早烟面积2.65万亩,大春季烟9.48万亩。烟叶产量1.675万吨,农民收入5.59亿元,税收1.23亿元。
在粮烟油用地矛盾日益突出,防止耕地“非粮化”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腾冲市围绕烤烟、粮食、油菜籽三大传统主导产业,不断探索创新套种栽培模式,通过合理轮作、间套种,解决好烟粮、烟油争地矛盾,解决好“种粮吃饭”与“种烟用钱”协同发展问题,走出一条“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粮烟融合、一体发展”的新路子。
算好经济账
推动烟粮油轮作成为种植习惯
腾冲是农业大县,群众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收入,在保障粮食生产解决吃饱的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吃好、穿暖的问题,而烟、粮、油轮作是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成熟的种植模式。主要有烟后纯种玉米、烟后纯种大豆、烟后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大豆、玉米收获后再种植油菜等模式。就收益计算,烟后纯种玉米单产一般在400公斤左右,按3元/千克计算,产值1200元;烟后纯种植大豆一般在150—200公斤,按7元/千克计算,产值1100—1400元;烟后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玉米产量不减,纯增一季大豆,按每亩玉米平均单产400公斤,大豆单产80公斤,实现产值1760元;烟后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比纯种植玉米或大豆增加560元。种植烤烟亩均效益4600元;油菜亩产180公斤,亩产值1260元,烤烟、油菜、玉米大豆每亩总产值达7620元,周年每亩达纯利润3359元。目前,在成熟技术支持和良好效益引导下,烟粮油轮作已成为腾冲农民成熟的种植习惯。
走好创新路
推行“烟粮油”周年三熟栽培技术
充分利用烤烟收获早,肥料有结余,秋季田地闲置的空隙,在烤烟中下部采收后进行套种玉米或大豆,增加一季粮食产量,开展早熟品种试验、密度、施肥、海拔适宜区、茬口等试验,逐步集成“烟—粮—油”周年三熟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烟套玉米。在海拔1650米以下,7月中下旬,7月25日前,烤烟地套种玉米——玉米又套种油菜周年三熟栽培;以界头镇、曲石镇最多,全市面积达3.5万亩。烟套大豆。在海拔1700米以下,7月中下旬,8月5日以前,烤烟地套种大豆——大豆收后种植油菜周年三熟栽培;2021年大豆面积6.6万亩,总产0.75万吨。品种上推广本地大白豆、农环资2号、农环资6号、云黄12号、云黄13号等。烟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22年在推广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过程中,结合烟后套种玉米或大豆取得的成功经验,创新性地提出“烟—大豆玉米复合带—油”周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全市推广1.8万亩。该技术主要选择海拔1650米以下烤烟田块,烤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7月下旬采至中部烟叶时进行玉米大豆播种,大豆玉米复合带状采用2∶3模式,每亩玉米种植密度不减,还可增加大豆种植,形成合理的茬口安排。
打好特色牌
推进热区烤烟水稻协同发展
腾冲市南部地区海拔较低的6个乡镇,重点为早植烟种植,2022年种植面积2.65万亩,平均亩产值4100元,实现烟农收入1亿元以上。主要采取烤烟水稻协同发展模式,烤烟移栽季节为1月下旬,到2月上中旬,积极开展烟后水稻早熟品种、抗病性强的品种筛选试验与烟后水稻配套栽培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新的集成烟后水稻配套栽培技术,有效提高了水稻单产,使烤烟与水稻得到协同发展,切实解决了当地粮烟争地、群众增收、财政增长难题,为腾冲市南部热区乡镇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通过烟油、烟稻、烟菜等轮作模式,在解决“种粮吃饭”和“种烟用钱、种油用钱”问题的同时,有效破坏了病虫宿主越冬场所,减少了烤烟、油菜、蔬菜等旱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受种植节令影响,还存在油菜收获同烤烟(水稻)岔口交叉,烤烟、水稻急需栽种而油菜达不到成熟收获等问题,在下步工作中,腾出将学习各地区的先进经验,重点在早熟、抗病品种选育上下功夫,围绕新品种、新技术开展试验示范与集成创新,抓实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构建以烟为主的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杨兆春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