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保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核心阅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山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家门口的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获得感满满的金山银山。
山中“看点”成增收“卖点”
百花岭,高黎贡山保护区东麓一个汉族、傈僳族、白族、彝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小山村,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500多户2500余人。
这里曾是一个交通闭塞、贫困落后的小山村。20世纪90年代,世代居住在山里的村民们仍沿袭着刀耕火种的生产生活方式,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偷捕盗猎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普遍存在。
1983年,高黎贡山成立保护区后,为了扭转这种靠山吃山的流弊,管理部门开始启动“抢救式”保护管理模式,对到保护区内偷砍树木或者偷捕野生动物的人员,都要给予重罚。“我们祖祖辈辈靠山吃山,不让进山伐木打猎,我们怎么活?”村民们疑问不小,甚至出现保护区工作人员被村民围攻、殴打的现象。
“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帮周围的百姓找到新的生存之道。”“只有把保护与发展的问题解决了,管理部门与村民的对立关系才能解决。”对此,相关部门围绕生存与保护不断探索。1995年,百花岭村成立了中国首个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开启了由当地村干部、村民、教师、学生等人员为主,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路径。
高黎贡山本是中国鸟类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已知分布的鸟类共有19目58科525种,占云南鸟类总数958种的54.8%、中国鸟类总数1400种的37.5%,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8种。近年来,随着观鸟旅游经济的兴起,百花岭村依托高黎贡山丰富的鸟类资源,全力打造“观鸟大本营”,让山里的“看点”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卖点”。
今天,百花岭已被誉为“中国的五星级观鸟胜地”“中国观鸟的金三角地带”“飙鸟的最好地带”,许多村民也由曾经的狩猎人变成了资深“鸟导”。目前,百花岭共有“鸟导”60余名、“鸟塘”20多处,农家客栈20余家,全村2500余人中旅游从业人员700余人,每年实现观鸟旅游收入超过4000万元。更重要的是,观鸟还带动了集自然、农业、历史、民俗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发展。
百花岭,在保护绿水青山中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与脱贫致富共享共赢的发展路径。傈僳族村民李习说:“过去,我们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就是进山打猎、烧林种地。现在,我们护林爱鸟,我不仅是‘鸟导’,自己建的‘鸟塘’里还有个国家一级保护类别的明星鸟——黑颈长尾雉。国内外来拍它的人特别多,仅此一项家里每年就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
生态“颜值”变“绿色”产值
每年6月,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社区山林里的各类野生食用菌陆续破土而出,找菌子、卖菌子便成了大部分村民夏季的主要活计,野生食用菌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项绿色产业。2021年,社区实现野生食用菌收入1500余万元,户均增收超2万元,“游浩瀚林海,食野生食用菌”成了四角田社区开展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
四角田社区国土面积33.2平方公里,距县城13公里,辖16个村民小组881户2691人,属于山区脱贫村。社区有可耕地3002亩、茶园5800多亩、桑园1500亩,到户森林面积却达3.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84.6%。早在1995年,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2019年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社区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十分适宜野生食用菌生长,还有临近县城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社区党总支依托资源禀赋,将“党建+绿色生态”作为社区“红色党建”助力“绿色发展”的着力点。针对社区“绿而不富”的困境,社区将壮大林下食用菌产业作为“党建引领绿水青山”的发展模式,与市、县林业技术推广部门携手,采取农户直接参与方式,在社区开展“野生干巴菌人工促繁与保育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管护留种、调控环境等提高野生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系列成果。随后,以社区为中心向周边区域推广,因势利导引导农户保育促繁、科学采摘、保护菌塘,提升农户的野生菌管护水平,促进菌类稳产高产,走出了一条不出村就能致富的路子,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如今,以牛肝菌、干巴菌为主的野生食用菌成了四角田“一村一品”的名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守林、护林、惜林成为群众的自觉。在生态“颜值”变“绿色”产值的进程中,社区实现了从“造林绿化千佳村”到“生态文明富裕村”的蝶变,村民切实享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红利。
“两山”理论引领绿色发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保山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最富聚的区域之一和全省重点林区草区之一,全市林地面积达2219.32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7.6%。境内有高黎贡山、龙陵小黑山、腾冲北海湿地等14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37.4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3%。其中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重要生物圈保护区,高等植物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兽类占五分之一、鸟类占三分之一,被世界学术界誉为“自然博物馆”“物种基因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保护机制、持续加强资源保护、持续推进生物生态安全综合管护能力建设,全力筑牢了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69.8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0%,湿地保护率53.09%;今年1月至6月,保山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100%,9个国控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优良率100%。
全市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为载体,通过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域旅游+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绿色发展模式,实现了从单纯生态保护向生态优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融合转型,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市2021年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97.86亿元、同比增长8.21%,为保山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生态支撑。中国紫皮石斛之乡龙陵、中国咖啡第一村新寨、中国五星级观鸟胜地百花岭、腾冲银杏村、腾冲司莫拉佤族村等“两山”转化示范区成为美丽保山绿色发展的亮丽名片……
不负青山不负人。这既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也是处理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真谛。本报记者 辛 文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