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苑

边地风情与精神原乡 ——评李俊玲散文集《隐秘的人间》

发布时间: 2023-02-06 09:58:32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TTT保山日报网

  □ 黄玲TTT保山日报网

  李俊玲的散文集《隐秘的人间》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2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值得祝贺!这位70后布朗族写作者的散文多以施甸这个小县城的民族风情、风土人文为写作背景,以小见大,开掘出丰富的人文地理内涵;切入时代,对人生世态有深入透视,使她的散文体现出独特的文风。TTT保山日报网

  《隐秘的人间》收录李俊玲近3年来所创作的25篇散文,从书名便透露了作家的文学审美追求,她希望从个人经历与感受出发,书写出滇西小城施甸特有的乡俗民情,体现出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形态。每个作家笔下都有自己不能忘怀的故乡,这是作家生命成长的摇篮,也是散文写作的基点。TTT保山日报网

  翻开《隐秘的人间》这部散文集,滇西小城丰富的人间万象扑面而来。这是一个地处边境、多民族共居的小城,这就注定了它的人文地理和民风民情的与众不同。在李俊玲笔下,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小城。因为这里的一切与她的生命成长有关,“一种风俗以不同的方位烙印在我的喜怒哀乐里”,那些记录着她生命过往的人和事,带着回忆进入文字,犹如干花在温水中一点点复活,缓缓绽放出动人光彩。在《小城人物》中,那些穿过时间迷雾向读者走来的,都是在作者心灵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和事,李俊玲把自己和小城的关系生动地比喻成植物与土地的关系,她说:“一个人在一座城待久了,便会成为这个地方的一株植物,知晓着这方土地的温度,湿度,酸碱度,以及风向,水位,日照时长,以自身特有的姿态融入这些看似恒久却不断变幻的指数中,成为它细微而不易察觉的一部分。”作为一名70后作家,李俊玲为我们展现的是80年代的成长记忆,一座小城的历史通过她的记忆在文字中复活,鲜活而生动。照相馆的马师傅,老中医赵医生,“叫客的”老朱丸,身带巫性的钳婆,送报纸的老张头……李俊玲以一个成长中女孩的眼光,透视人世间来来去去的人影。写出了一座城的时代面貌,一群人的丰富多姿,笔触真诚,文风朴素,温情而不失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TTT保山日报网

  回忆,是散文的肌理,可以让往事浮现于文字。而那些经过岁月淘洗后积淀下来的,一定是在作者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和事。比如亲人、朋友、时代中的个体。李俊玲是一个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写作者,她的思绪穿透时间,将那些消逝的影像重现于文字。正是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会消逝,所以文字保留下来的记忆才显得格外珍贵。它不仅是生命个体成长的印痕,还可以是一个时代的风俗画,可以从一个侧面见证人类曾经的悲欢离合。TTT保山日报网

  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的感受和思考、淳厚的亲情、深刻的生命体验,构成了这部散文集丰富的内容,为读者打开一扇扇独特的窗户。TTT保山日报网

  女性视角在李俊玲的散文中是一种观照世界的角度,淡泊而内敛,为其散文叙事增加了细腻独特的情致。《秋风恸》中从女性的角度,写出了传统和世俗对女性的戒备与警惕。一个秋天出生的属虎的女人,在世人心中竟然如此忌惮,在婚礼上要喝下从八口水井取来的“八井水”,以示灭其“虎威”。连作家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竟然也难逃传统的窠臼。这个习俗后面隐藏的,是众多女性卑微的命运。这篇散文还写出了母亲、女儿两代女人的生育之痛,对女性生命经历的苦难表达了悲悯的情怀,具有浓郁的女性特色。TTT保山日报网

  散文需要哲理的思考,它可以让读者透过事物的表象,抵达作家心灵深处洞见她灵魂的波澜。充满智慧的思辨,可以为散文增加内涵和深度。《有龙在侧》中展示了边地小城丰富多姿的龙文化,也思考着人与自然与生俱来的默契,对民间智慧进行礼赞。《大地之子》写出了边境文化的独特,作家坦承自己的美学理想,就是希望看到“人充满劳绩,仍诗意的栖居在大地”,“像虫鱼,像草木,始于大地,终究归于大地。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人在深秋》是一篇写意式的散文,看似散漫的思绪,却渗透了作家对人生世事的体悟。从北京到边城,从自己的童年到女儿的成长,用水墨画式的笔法勾勒出了一幅广袤的人世秋景图。而生活的琐碎与具体,则冲淡了自古以来秋的肃杀之气,染上了几许尘世的温馨。它让读者真切地感受了作家心灵世界的起伏跌宕。TTT保山日报网

  散文取材于作家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是典型的“我手写我心”。如何从个人的感受出发,接通一个更为广阔的现实世界,这是近年来散文写作界许多作家正在思考的问题。李俊玲在《隐秘的人间》中,也在进行思考和探索。她的很多篇章中,都是以自己的主体视角切入对世界的观照,对生命存在的思考。比如《院落的世界》这一篇,写作的视角很小,只是作家生活的一个小院,从南到北只有25步的行走空间。但是内容却渗透主体情思,以细致入微的方式去观察空中的鸟类和地上的蚁群、蛐蛐、蚯蚓、毛毛虫……它们进入作家的视野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一种生命平等的态度,写出了微观世界惊心动魄的效果。在人眼容易忽视的角落,其实一样上演着“猎杀、恩爱、相守、分离、耕耘、孕育、死亡……无数的众生皆在世界上演着它们的一生。”TTT保山日报网

  布朗族相信万物有灵,民间信仰对李俊玲的写作有潜在的影响。她相信除了红尘人间是看得见摸得到的人间,还有一个看不见的人间存在,比如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民间才会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说法。这大约就是她选择其中一篇书写鬼神的文章《隐秘的人间》作为这部散文集标题的理由。她还想通过书写,传达出一个写作者对文学的崇拜。她认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应该对身处的生存处境永怀好奇之心和敬畏之意,为乡土赋形,为众生代言。这样的写作理念决定了她的散文是有温度的写作,她是怀着对故土和亲人的热爱,去书写这块土地上的芸芸众生,同时也为自己构建起精神的原乡。TTT保山日报网

  生命的存在形式立体多元,包罗万象,散文创作就是要以一个“情”字,串联起那些散落人间的碎片,把它们变成闪光的珠串。TTT保山日报网

  李俊玲的《隐秘的人间》让人有一种阅读的快意。首先是一个真字,作家以真情实感入文,写出了自己生命成长中的诸多场景,乡情、亲情、爱情,如溪流缓缓流过,滋润人心。《食事记》在略为琐碎的叙事中展现了红尘烟火的温馨,个体对吃的记忆和边地小城独具特色的食物,让人口舌生津。作家要传达的不仅仅是对食物的珍爱,更强调人对美味与生俱来的探索与辨析能力。《李劳动的幸福》《见字如面》《心内科的日子》《父亲的习惯》等篇目,则是作家对爱情、亲情的生命体验,读来让人感动。尤其作为一名军嫂,其经历的艰辛曲折更是让人动容。如作家所言:“书写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用笔与脚下的这方土地,时刻保持着最密切的肉体关系,我将记下在我生命中逝去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时光,那些悲欢。”TTT保山日报网

  其次,李俊玲的散文以细腻、深刻而见长,体现了一位女性作家面对人生世事温馨的情怀。在她的散文中,边地生活的诸多物象携带着某种陌生气息进入读者的视野。既生动、新鲜,又充满阅读的吸引力。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适当的距离可以创造更好的阅读效果。透过散文中纷繁的物象,还体现了作家与大地的亲密关系。作为边地小城的施甸具有丰富广袤的自然特色,它与作家的生命已经形成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也是一名写作者可贵的地理和精神意义上的家园。通过诸多边地风情的生动描绘,使得李俊玲的散文逐步建构起自己的精神原乡,呈现出独特的文学风貌。TTT保山日报网

  我写故我在,这是李俊玲散文所追求的目标。如她在散文中所言:“当我的脚再次踩到乡间松软的泥土时,仿若自己也是一株稻米,把生命中每个特别的瞬间都一一呈现给了这个纷繁的人间。”同时她的散文也丰富了布朗族当代作家文学,为文坛奉献了一束美丽的花朵。祝愿她在散文的道路上一路畅行,佳作连连。TTT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TTT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