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元宵节 烟火满人间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喜乐元宵节 烟火满人间
封丽华
常听人们感叹,年味淡了。也常看到朋友圈里充溢着怀念,怀念小时候的年,怀念三年前的年,怀念几千年来人们心中关于年的意象和图腾。
在我看来,今年的年是温馨的,也是节制的。人们经历了疫情三年的痛苦,身上多了些隐忍,对未来也比任何时候都充满渴望。从腊月二十三开始,送灶、掸尘、贴春联、贴门神,到年三十吃团圆饭、守岁迎新、拿压岁钱,再到初一接灶君、初二祭财神……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虽然比起从前过年少了些热闹,但该有的礼信,一样也不少。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这一晚,对还沉浸在过年喜悦中的人们来说,就变得更加有仪式感。在这一晚,汤圆是必不可少的。
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汤圆。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团团圆圆、甜甜蜜蜜。据说,汤圆起源于宋朝,是中国传统小吃的典型代表。边地腾冲继承了中原遗风,在元宵节这天,人们同样会煮上一碗香甜可口的汤圆,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庆祝元宵。
汤圆的主料是糯米面,把磨好的糯米面用水调和至可以捏成团的程度,再将核桃、花生、芝麻、玫瑰花等香料舂细,和上豆沙,均匀搅拌做成汤圆馅。然后就是包汤圆,包汤圆可是一项技术活。汤圆包好后,将其放进沸水里煮,飘在锅中的汤圆上下浮沉,轻轻地打着旋儿。当汤圆彻底浮出水面时就熟了,把它们捞出来再倒上事先熬好的白酒水,这时,一碗带着玫瑰清香的汤圆就做好了。用心咀嚼,香香甜甜,软糯爽口,齿间弥散的永远是浓浓的亲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或深或浅,或浓或淡。
如果说城里的元宵节是充满现代气息的火树银花还有绚烂的烟花,那么乡村的元宵节就更接地气一些。在农村,吃汤圆的仪式感远远没有看龙灯、鱼灯、狮子灯、仙灯、茶灯等表演有意思。究其根源,还是明洪武年间朝廷对云南多次用兵,两湖、川广、苏浙等地的兵卒来到边地腾冲军垦戍边,中原各地的民歌小调、舞蹈以及小型剧目也随之传来,再与当地老百姓的劳动生活融合在一起,演变成独具特色的腾冲花灯。
不同村镇的灯会有不同村镇的特点,这样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把春节点缀得五彩缤纷。一般来说,从大年初二起,各村表演队就会出灯,直到元宵节这天。当然,也有人力跟不上的地方,主要就是在元宵节这天热闹一番。
在腾冲众多乡镇中,曲石、打苴的渔灯是最有特色的,有纸扎鳌鱼、青鱼、黄鱼、绿鱼、红鱼、花鱼各一对,共十二只灯。若遇闰年,则加一只泥鳅灯,还有渔翁、鹭鸶、蚌等角色,配上“鱼跃龙门”“金龙抱柱”等游戏,队形多变,此起彼伏,宛如游龙,深受人们喜爱。在和顺、中和、荷花、北海、曲石双龙、界头这些地方,则主要是舞龙灯和狮子灯。如果一个村里带头演灯的人组织能力强,再加上假期读书的学生回家,正是培养接班人的时候,那么这个村的灯会就会开展得热火朝天。
演灯的表演队组织好后,承头的人会给邻村邻舍递灯贴,各村社就会以队上的名誉摆好活动场所,有的在文宫、有的在老年活动中心,也有的在学校。地点准备好,热心的村民就开始烧香,摆上作为谢礼的水果、糖果等。灯会表演队一到,总是先给村子贺上几句吉利词。贺吉利的人都是乡土才子,先贺平安健康,再贺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接着可能就是贺寨子里德高望重的人或者某家有人考上大学,又或者是哪家做生意赚到钱,哪个常年外出归家的人又为乡邻乡亲做了些有意义的事等。每一道吉利都是顺心又顺意的,家家户户讨了吉利满怀幸福而归。收灯的时候,还要把灯烧毁,待来年表演时再做新灯。
腾冲的元宵节礼仪是要延续到正月十六的,即过小年。正月十六这天,家家户户燃香点烛、调羹做肴,对祖宗行祭祀仪式。农村孩子会到秋场争着再使一把秋,因为傍晚就要拆秋,也意味着愉快的假期即将结束,该收一收心了。
烟火年年,人间安暖。年,悄悄地走了,但时光还在继续,人们带着年的温情,不疾不徐地走向春天……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