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顺的“创业圆梦曲”(我奋斗我幸福)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吴东顺在捡茶花
位于高黎贡山脚下的茶业基地
萃取红花油茶
与省外客商洽谈合作事宜
本刊特约撰稿人 段秋云
●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到今日造福一方的“云南省百名优秀企业家”,她历经15年的艰苦奋斗,摸索出一条以茶叶、茶油、茶果、茶花及相关系列深加工产品为主,涉及原生态资源开发、农业开发、生态养生等核心内容的产业发展之路,将源自高黎贡山的原生态自然资源分享推广至千家万户,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
春天来了。
立春时节,位于腾冲市马站乡和睦社区茶花村的1500余亩红花油茶园茶花盛开,美不胜收的景色引来了北京、上海、广东的游客徜徉其间,流连忘返。
“腾冲红花油茶是云南山茶花的原始种,栽培面积、产量、品种数量均为全国之最,尤以和睦村居多。2014年我们到和睦村建立了和睦茶油文化展示中心,和中国林科院、市林业局共同挂牌保护和睦村的红花油茶树。”今年39岁的吴东顺望着这满山的花海兴奋地对来自省外的商家们说。
据吴东顺介绍,目前茶花村这1500余亩红花油茶树中,挂果树有4万多株,最古老的红花油茶树至少有800多年树龄,100年以上树龄的红花油茶树有7000余株,原生态古茶树占全市原生林的10%以上。目前,吴东顺经营的腾冲高黎贡山生态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依靠腾冲古茶树、红花油茶树、香果树、核桃树“四棵树”的自然资源,组建了高黎贡山木本植物油料技术研发团队,研发油料作物资源保护、新品种培育、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高产技术研究等生态产品。
随着产业的壮大,这家成立于2009年5月的民营企业,已发展为集基地种植、管理、采收、科研、加工生产、销售、体验、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化服务型企业。带动茶农3万多户,直接受益茶农12万多人,公司吸纳下岗人员20人,再就业大学生12人,特殊科技人员8人,季节性农民工220人,年均可为每户茶农增加收入40000元以上,在促进乡村振兴、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创业创新、脱贫攻坚、扶危济困等方面均做出了积极贡献。
缘起古树茶
吴东顺是土生土长的腾冲界头镇人。从小生活在高黎贡山脚下的她,对大自然有着由衷的敬畏和热爱。从西南科技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先后在腾冲滇滩、猴桥、自治口岸做进出口贸易公司,担任过高黎贡茶业高级品茶员、茶艺师考评员,自此开始了和茶叶打交道的人生旅程。
“一切都缘于对古树茶的热爱。”回忆最初的创业经历,吴东顺对笔者说。
古树茶全身都是宝,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角鲨烯、维生素E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茶籽油内涵角鲨烯、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茶多酚等营养成分,可用于食用、化妆、日用、工业、医用等领域。200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第18号公告》中将茶籽油批准为新资源食品。
在高黎贡茶业公司上班的吴东顺与丈夫黄申海看到了这一商机,兴起了把这些茶籽变废为宝的念头。2009年成立腾冲高黎贡山生态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吴东顺负责公司技术部产品的创新、研发,黄申海担任公司董事长,负责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公司管理。
高黎贡山是云南主要茶产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保证了高黎贡山茶籽的原生态、无污染。“我们第一个茶油工厂就是2009年在身处高黎贡山腹部的芒棒乡上营村开始建设的,舍茶甘露基地的小木屋也是2009年建的。”吴东顺说。当年,吴东顺着手技术研发,带领员工开始收购云南大叶种普洱茶籽,进行茶籽油试加工。按照传统工艺,他们将生产出的茶籽油带到昆明、浙江、北京、上海等地进行检验,因为技术不成熟,茶籽油口感、色泽、水分均达不到食用油要求。黄申海说:“那些年,只要听说有人做,我们都会到各地考察学习榨油技术。”经过三年探索努力,终于自主研发出一套适合茶籽油生产的低温物理冷榨工艺。这套工艺一举取得了国家7项专利,采用这套工艺冷榨出来的茶籽油,不添加任何介质,完全保留了茶油的营养成分,100%纯天然,色泽、口感均达到了国家行业标准且具有企业特色。
工艺解决了,公司又面临着籽油出油率低的问题。茶籽生长过程中挂果率低,遭受病虫害等较为严重,没有成熟的管理技术,收购价格低,农民不愿意花大把时间去采摘茶籽,茶籽依然没有得到利用,生产加工过程中也造成了大量的茶籽浪费。吴东顺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她带领员工,下到山间地头对茶树进行管理研究,就茶树抚育抚状、病虫害防治、绿色有机茶园管理、提质增效技术方面进行技术研发,当年茶籽质量、挂果率得到了提升,出油率由原来的6%提高到25%。吴东顺把这套技术向当地林户宣传,受到了林户的热情拥戴。
茶农段生才告诉笔者,原来五六亩茶树收获六七百斤茶果榨不了几斤油,公司开始收购后,每公斤茶籽30元,价格稳定,每年差不多有两万元的收入。茶籽出油率提高了,茶籽收购价提升了,茶籽得到充分的利用,农户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带动。到2019年为止,这一举措带动了当地208户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
保护红花油茶
每年霜降一到,天气转凉,水汽凝结,就到了茶果收获的季节。茶果茸毛脱尽,果皮光亮,果仁饱满,呈黑色或茶褐色,果壳变薄出现微裂状,这个时候就要及时采摘。受条件的限制,茶果的采摘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方式——爬到树上用竹竿敲打。随着竹竿在空中挥出的完美弧线,茶果就如同满天星辰般散落到地上。
现有产品过于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该怎么发展?
吴东顺把目光投向了腾冲红花油茶,并就新产品的生产加工进行了研究及实地考察。腾冲红花油茶是云南山茶花的原始种,栽培面积、产量、品种数量均为全国之最,尤以和睦村居多。鉴于和睦村红花油茶的数量和品质,公司将腾冲红花油茶以原生态物理冷榨工艺进行加工生产,茶油清冽透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
公司研发团队还从茶花、茶籽、茶叶、茶尖中提取茶氨酸、茶多酚、茶蛋白、芽茶素研制出古茶润养保湿液、古茶凝眸亮采眼霜、古茶精华液、古茶舒安焕颜四季霜、古茶亮颜BB蜜粉、古茶卸妆液、古茶润露水光套盒等化妆品。这些古茶系列化妆品依托高黎贡山的灵气和大自然的生态美,散发着幽幽的金属光泽,呵护着人们对容颜健康的需求。
随着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展,红花茶油系列产品供不应求,公司决定下山建厂,落地项目和政策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5年12月,位于腾冲市石头山工业园区的加工厂顺利建设完成,占地面积20亩,建设面积6598平方米,标准化示范基地31500亩,订单联办基地6万亩,辐射面积40万亩,年产1000吨食用植物油系列产品。此时,公司自主研发已获取29项专利,吴东顺把取得的专利运用到生产线设备的制造上,生产出第一批油的时候,把茶油带到北京、浙江、上海进行检验,产品均达标,她心里的石头才落下来。
为保证产品原料的质量,带动当地农户发展。吴东顺多次到荷花、团田、新岐、新华、明光等基地进行考察,与当地农户签订相关协议、成立专业合作社,提出“茶农与公司利益共享,风险由公司承担”的发展理念。采用“公司+科研+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走“产、加、销”一条龙道路。与茶农签订价格保护收购合同,每年对茶农进行4-6次《绿色、有机茶园栽培管理》《水肥调控、提质增效技术》《茶油初加工技术》等培训,实现公司和茶农双赢。
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企业发展的生命在于产品创新。吴东顺为充分挖掘产品价值,实现利益最大化,依托专家工作站主要以云南大叶种茶籽、腾冲红花油茶籽、高黎贡山野生香果花、叶、径、果、渣开发出了系列的高端食用油、美容化妆、日用洗涤系列32个品。利用自助研发并获取的24项专利用于新生产线设备的设计制造。产品上市,市场反馈良好。
2011年,吴东顺开始建立企业内部专家工作队伍,到2015年止,中心团队现有总人数32人。其中外聘顾问、专题项目研究人员8人,公司内部人员24人。2014年公司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达成长期合作,建立“高黎贡山植物油料综合利用开发专家工作站”。2015年11月“姚小华专家工作站”申报成功。工作站先后与中科院、林科院合作研发和加工。并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成长型中小企业、云南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保山市企业技术中心、保山市现代农业庄园等荣誉。
吴东顺的奋斗历程也得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充分肯定和鼓励。她从获得云南省优秀农民工到腾冲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从保山市产业建设领军人才到云南省百名优秀企业家。
创业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作为一家本土企业,吴东顺希望能将公司建设成一个展示腾冲特色的窗口。三年前,新冠疫情暴发,公司无可避免受到冲击,订单业务急剧减少,年茶果收购量不足10万吨,不得已辞掉大半员工,企业经营进入严冬模式。
在吴东顺看来,“危机也有自己的周期,未雨绸缪、做好准备,危机终将被克服。”吴东顺说。
为此,吴东顺在和睦民俗体验馆成立自然养生研究院,搭建自然养生平台“四季高黎贡”品牌,结合四种古树、四个基地、二十四节气传统养生饮食文化和女性内调外养的自然疗养体验,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和体验内容。四季高黎贡自然养生项目以春茶禅修、夏香疗修、秋桃养修、冬茶美修呈现腾冲高黎贡山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美景、自然美食、自然人文、自然疗愈,让省内外的朋友在世界物种基因库的怀抱里一年四季健康快乐。
如今,疫情已渐渐散去。新的一年,吴东顺希望用信心和奋斗继续前行。她将依托挂牌保护的3万余株千年古茶树和高黎贡山16万亩生态茶园基地、15万亩红花油茶基地、高黎贡山60万亩野生香果基地,不断挖掘腾冲茶花、香果、茶叶、核桃的药用价值,造福一方百姓,为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乡发光发热。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