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翅膀 ——访青年企业家、浩天玻璃有限公司经理叶飞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每天早上7点,叶飞总是第一个到达自己的工厂。
叶飞所经营的浩天玻璃有限公司坐落在保山东边的保山工贸园区中,是整个保山乃至滇西有一定规模的玻璃制品企业,主要以门窗玻璃的二次加工、钢化业务为主。
“要说不焦急是不可能的,疫情以来,我们这里的业务量直接掉了一半。现在,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想方设法留住这些跟我多年的兄弟姐妹,一个都不掉队。要知道,他们背后都是一个个的家庭,对于有些家庭来说,这份工资就是他们家唯一的收入。”叶飞坦然地聊起疫情以来自己的心路历程,许多回忆会从内心涌起。
置业保山
16岁的年纪,叶飞的选择并不多。他在当过近乎免费的学徒后,毅然决定南下到云南,主要在昆明从事铝合金门窗制作、安装。一年多的打工经历,让他熟悉了门窗行业的方方面面,掌握了熟练的操作技术。
叶飞把自己想单干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家人们都犹豫了。这时,又是妈妈坚定地支持了叶飞。最后,是在亲戚的帮忙下,从信用社借到1万元钱,又东拼西凑了3千元,这1万3千元就是叶飞仅有的本钱了。他揣着家里的钱和幸福的希望,带着二哥踏上了南行的路,一起来到了保山。
90年代的保山,正是经济开始发展的年代。叶飞到了保山转悠了一圈后,决定就在保山落地。他在南苑商场门口找到了心仪的商铺。商铺带着一个小阁楼,总共20多平方米,一个月500元的房租。一楼摆材料、工具,二楼住人。小小的商铺,解决了他和哥哥的吃喝拉撒。
刚开始的一个月,生意寥落,进店的寥寥无几。租商铺、进货就用去了大部分资金,最困难的时候全身上下就有600元钱。没有办法,叶飞又向家里开口再借几千元钱。没有生意,兄弟两个只能闲着晒太阳、到对面的二手书店借书看。
坐以待毙总不是办法,叶飞动起了脑筋——既然别人不找自己,那么自己要主动地去宣传。于是,他印了一批小传单,兄弟两个没日没夜地到处去贴小广告。积极的宣传,为他们带来了第一单生意。
业务来了,兄弟两个铆足了劲,把活完成得又好又快,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于是,好心人帮忙介绍,一传十、十传百,叶家门窗店总算在保山立起了口碑。“做生意,就是自己内心里要有一杆秤,要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做我们实体行业,质量就是第一生命。而且也要懂得吃亏是福的道理。”
叶飞在那段时间真正地成长起来了。兄弟两个白天出去上门安装,晚上就在铺子里加工构件。白天黑夜苦干,每天出门一身灰、睡觉一身黑,“感觉自己像个挖煤的”。那段时间很辛苦,可是每次当他结了账,给远在武汉上大学的大哥打学费生活费、给在家里的妈妈打钱的时候,心里的甜蜜和成就感是无法为外人理解的。
开店第一年,他就还清了所有的贷款,而且还有了几千元的存款。那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那是浸透了他汗水的一沓沓钱。那一年过年,他们兄弟两个为了省点钱、多接几单活,连老家都没有回。兄弟俩在小店里,炒了几个小菜,就算过了一个年了。
“玻璃大王”
叶飞的门市店,一开就开了10年,周边的居民都知道,菜市场门口那个做门窗的小叶手艺好、收费公道,来找叶飞做活的人也越来越多。
“我这个人呢,从一开始自己做事到现在,坎坎坷坷都遇到不少,顺境逆境很难用一句话讲清楚。”叶飞这么评价自己最开始的创业经历。由于赶上了市场经济的好时候,门市的生意好,人员也增加了。叶飞又从老家找来了自己的表弟,在本地也招了学徒。可是,有一点他一直在坚持,就是即便再有人他也要亲自上工地、亲自干活。“小门市不像大品牌,坐着等客户来,而是要主动去服务好客户。服务客户最紧要的一条就是言必行、行必果。只要答应客户的事情,即使自己吃点亏也要按照承诺的事情做完。”这是叶飞做人的准则,也是对员工的要求。员工多了,就要担起管理的责任,而在叶飞看来,老板最大的责任是按时按数给员工兑现工资。这是老板对员工的承诺、也是员工对老板的信任。“我这个人,不喜欢说那些空话大话。我就是告诉员工,只要好好跟着我,我就不会抛弃任何人。”即便到了疫情当下,叶飞也从没有辞退过一个人。
2002年,保山的泰龙建材市场开建。当时,有一位大沙河做建筑的老前辈找到了叶飞,希望叶飞能够去承包项目的门窗工程。老前辈的一番话,叶飞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小叶,这个活我可以交给很多人。可是,我找到了你,因为你这个人比较靠谱。我不要你一分钱好处,也不吃你一顿饭,我只要你认认真真地把这个活干好。”
那是叶飞第一次接手大型项目的操作,当时自己账上现金也不多,这样一个项目对叶飞来说还是有风险的。可是,正是冲着老前辈的信任,叶飞接下了这个活。泰龙建材市场项目一做就做了两年多,期间,叶飞一边要跑工地,一边还要照顾店里。由于当时泰龙项目销售情况并不乐观,所以还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即便如此,叶飞也没有想过转手把项目转包出去,而是亲力亲为地上前线、上一线。
“当时真是把我忙坏了,记得有那么一段时间,每天要骑单车来回几十公里。一天下来,回家连话都不想说。”创业是艰辛的,创业的结果是可喜的。那几年,自己的生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始制作塑钢玻璃门窗。
“我这个人或许是天生性格的原因,比较谨慎,在经营方面比较保守。这确实让自己也错失过很好的机会。”当时在广东有个非常好的项目邀请叶飞去投资,而且和他合伙的那个人在国内市场还非常有实力,可是左思右想之后,叶飞还是放弃了,这是他认为自己错失的最大的机会。
2007年,为了抓住塑钢型材玻璃的机遇,叶飞主动上昆明找厂家,想要拿到代理资格。当时,厂家中比较大的就是海螺塑钢。因为当时叶飞规模较小,最开始厂家根本不信任。叶飞就以磨的方式,最终拿到了保山的代理权,并连夜上昆明押送第一车货回到保山。就这样,叶飞掌握了上游材料的供应、下游市场的生产安装,基本的企业运营牢牢地掌握在叶飞的手里。
晶莹之梦
“做事,就要做全流程。这样才能把控整个生产的情况,才能应对市场的变化。到现在,我也是坚持这个理念。”经过多年的发展,叶飞的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在门窗型材销售、门窗制作安装上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也一步步扩大,新的契机又出现了。
2015年,经过考察,叶飞发现在保山玻璃的加工、钢化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当时仅有的一家钢化玻璃厂的生产效率极低,而且供货不稳定、不准时,经常造成销售企业有单无货的窘境。有需求就要去满足,创建一家自己的钢化玻璃厂、彻底掌控从原材料生产到销售安装的全流程、全环节成了叶飞的新目标。最开始厂址选在客运站对面的工业用地上,初期投入资金200余万元。
厂子架子拉起来了,设备到了,叶飞又一头扎进厂房学习生产技术。在他的世界里,只有自己先掌握了技术,才能算是摸清了生意的门道,才能从容应对风险。浩天玻璃厂就是在他所带领的6个人的手上,一砖一瓦地建起来的。“那时候真的是白加黑、5加2的干。每天从机器上下来,整个人都是一身的灰。”最开始工厂里就6个人,还包括了他媳妇、侄儿子。因为资金有限,刚开始厂房非常简陋,到了夏天雨季,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玻璃厂是“吃电”的电老虎,每个月就要“吃掉”10万多度电。
有一次,因为功率负荷瞬间增大,直接拉爆了变压器。那天下着大雨,叶飞陪着电力施工人员在大雨中整整干了两天,才把用电恢复起来。经过一年多的生产,工厂逐步稳定,因为价格适中、质量过硬,浩天玻璃逐渐为市场所青睐,德宏、大理的订单也随之增加。
2019年,借力政府的政策东风,浩天玻璃公司搬入保山工贸园区,从一家小微生产企业成长为保山工贸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长为保山具有标杆意义的本土实体企业。而叶飞的愿望是浩天玻璃要走进千家万户,让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都用上浩天玻璃。
2020年,疫情忽然暴发,考验着浩天、考验着叶飞。
“我们确实遇到很大的困难,而比起工厂的困难,我现在更在乎跟着我这么多年的这些兄弟姐妹。我现在就是一个信念,把工厂撑下去,让这四十多个工人一个不掉队、一个不离开。”在外部市场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浩天玻璃还是实现了生产的正常化,没有因为疫情而拖过一个订单。
2022年,叶飞开始探索私人定制的生产线路,把自己巨大的生产优势,变成可以提供私人家庭门窗直接定制。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浩天玻璃真的如玻璃一样,在浴火之后,获得新的生命力。
“人这一生,唯一没有办法的事情就是后悔。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么样去活、怎么样去活得更好。”未来,他也想抽出更多的时间回归到家庭生活中,去弥补自己的遗憾。
玻璃是晶莹的,造玻璃人的心也是晶莹剔透的。
王 伟 李 鹏 姜华梅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