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腾冲

种菌记(我奋斗我幸福)

发布时间: 2023-03-27 09:13:19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LLL保山日报网

  工人采收黑木耳LLL保山日报网

  孙兴海妻子革映芬采摘树窝LLL保山日报网

  冯思贵展示黑木耳大丰收LLL保山日报网

  魏再讲查看香蕈出菌情况LLL保山日报网

  木耳入席LLL保山日报网

  晒干的黑木耳成品LLL保山日报网

  香蕈入席LLL保山日报网

  □ 王云娟LLL保山日报网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他们是三位种菌能人,从进城打工到回村创业,他们转变发展思路,扎根农村搞产业,并带领一方乡亲共同致富,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成为了“新农人”的优秀典范。LLL保山日报网

  春分至,万物勃发,生机盎然。各地陆续进入春耕备耕的最忙季节,而腾冲市五合乡的人工食用菌也已经进入了忙碌的采收期。春耕变“春收”,小菌棒正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将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奋进蓄力。LLL保山日报网

  香蕈朵朵立,撑起“致富伞”LLL保山日报网

  人勤春来早。立春刚过,一朵朵淡黄色的小香蕈(xùn)从菌棒里探出头,簇拥了整个架子。深吸一口气,扑鼻的清香,大棚里一下子便有了春天的气息。LLL保山日报网

  刚刚破晓,腾冲市五合乡整顶社区的种植户魏再讲和妻子已经在大棚里忙碌起来,采摘、分拣、包装……刚采摘的香蕈每市斤价格在25元左右,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销往大理、昆明等地。站在大棚里,魏再讲一边采摘香蕈,一边喜不自禁地说:“去年亩产已经超过2.5万公斤,今年长势更甚,产值估计能超过60万元。”LLL保山日报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接种、养菌、翻堆、转色……菌龄成熟,放入大棚内一个月便能采收,能持续采收半年之久。4-28℃的温度、80-90%的湿度,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将大棚内的小气候无限接近山林间的大气候。魏再讲先是到朋友的种植基地学习,再是到普洱调查研究,最后是自己慢慢摸索,于是才有了这些知识和技术的习得和掌握。“现在村子里已经有4户群众跟我种植了,我还带动了妻子娘家那边10多户群众种植,有什么问题都会咨询我,基本上能解‘燃眉之急’。”魏再讲自信的直言道。LLL保山日报网

  “山珍非似树般栽,朽木偏生好食材。”素有“诸菌之冠,蔬菜之魁”美誉的香蕈可鲜吃,可放红绿辣椒蒜片素炒,可配猪牛肉丝爆炒,还可放入红烧肉中解腻。自然晾干后更是清香浓郁,推荐使用冷水泡发2小时左右,与土鸡搭配,汤鲜味美;与土鸡蛋组合,鲜滑爽口;与香油碰撞,鲜香耐嚼……有它入菜、上桌,三餐便得到升华。魏再讲告诉笔者,正是自己爱吃香蕈,才会在创业的时候选择种植,他想让“春天”留在香蕈里,让自己和其他人能一年四季吃到“春天”。LLL保山日报网

  经过四年的种植经验积累,魏再讲还想有更大的发展,他说:“第一二年是试种,这两年是发展,未来三年争创带头致富。现在已经成立了合作社,并且由之前的6万棒扩大到10万棒,咱不光种植香蕈,还要种大球盖菇、平菇等菌,用小菌子撑起‘致富伞’。”LLL保山日报网

  木耳排排开,绽放“致富花”LLL保山日报网

  太阳刚刚升起,镜头一转,五合乡的黑木耳种植基地也是一派繁忙景象。LLL保山日报网

  走进鹿山村钱塘坝的黑木耳种植基地,一根根菌棒交织而立、整齐排列。菌棒上,一簇簇肉嘟嘟、黑绒绒的木耳像一朵朵小花绽放着。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娴熟地将一朵朵黑色木耳从菌棒上采摘下来放入背篓里。LLL保山日报网

  “货高招远客。”只要摘满一篓,工人们就会及时倒入基地一旁的晾晒架上。为保证耳片的晾晒效果,黑木耳种植户冯思贵则会轻轻地在晾晒网上将黑木耳铺平。据他介绍,“优质的干木耳表面黑而光润,有一面呈灰色,手摸上去感觉干燥,无颗粒感,嘴尝无异味。我们种植的黑木耳主要销往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年前采摘的黑木耳已经在检测后销售一空。那时采摘的黑木耳品质是最好的,价格在65元/公斤。到了清明节前采摘的,价格在50元/公斤,此时也是黑木耳产量最高的时期。等过了清明节采摘的,价格只能到30元/公斤。”LLL保山日报网

  村民就近务工,收入稳稳当当。正在采摘木耳的工人刘某说:“过去,到处打工,一个月也就两千多块。现在,能长期在木耳地干活,每天80块的收入,还能照顾老小,已经很满意了。家门口就有的赚钱机会,还省去了东奔西跑。”打菌包、采摘、晾晒等工作用工需求量大,可吸纳60余人务工。冯思贵也表示,“黑木耳采摘和晾晒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打菌包的过程也很简单,只要有务工意愿的村民过来,我们都欢迎。”LLL保山日报网

  春天多吃木耳,清淡低脂防春燥。“黑木耳含有较高的粗蛋白、氨基酸、多糖、铁等,泡发后,可荤可素,可炒可拌,单吃无味却非常容易入味,特别是和肉类搭在一起,异常鲜美,比吃肉还香……可以说,黑木耳是集美味与营养于一身的好食材。”好客的冯思贵在说话间,准备用刚刚采摘的黑木耳做刺身。只见他先用盐水漂洗,再沸水焯熟过凉,最后配以芥末酱油蘸料。入口,肉质肥厚、软糯弹滑,稍带软骨质,刺身感极佳。最后还不忘叮嘱大家:“泡发时间不宜太长,且一次不宜泡发太多,并且泡发后的黑木耳与新鲜黑木耳一样,过夜不可食用。”LLL保山日报网

  小木耳,大产业。黑木耳营养价值高、价格稳定、市场前景好……冯思贵说起黑木耳总能滔滔不绝:“我是芒市人,到五合种植木耳是看中了五合的自然资源,每亩近3万元的投入,利润能达到2万余元。”LLL保山日报网

  “小木耳,大产业”,这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木耳产业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褒奖,更是指明了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方向。据悉,冯思贵已带动周边8户群众种植黑木耳。LLL保山日报网

  树窝簇簇拥,铺就“致富路”LLL保山日报网

  晌午过后,五合乡腊勐社区孙家老寨子的树窝(平菇)种植户孙兴海和老伴革映芬在大棚里开始忙活起来。LLL保山日报网

  一排排菌袋摞得整整齐齐,一簇簇色泽光亮的树窝从菌袋两端涌出来,十分讨喜。“这段时间,气温回暖,树窝的产量也提高不少。品质好、不难卖,干劲更足。”正在采摘树窝的革映芬对着镜头笑呵呵地说道。LLL保山日报网

  “我和老伴年纪大了,现在每两个月才打一次菌包,每次1500包左右。劳动量不大,卖菌子的钱也能够贴补家用。明天恰好是赶集日,得多采摘点。”只见革映芬弯着腰,娴熟地用双手掐住菌菇根部,轻轻一提,新鲜的树窝就被摘下,顺手放进地上的竹篮里。孙兴海告诉笔者,平时街坊四邻也会到大棚里直接采摘。街天和街三都会采摘到集市上售卖,差不多采摘50斤,价格在4到5块一市斤。等三甲集镇的农贸市场建好后,自己就固定一个摊位,每天都过来售卖新鲜的树窝。LLL保山日报网

  孙兴海是退伍老兵,退伍后曾在集镇上杀过猪、卖过肉。后经人介绍说种树窝效益好,便带着妻子改行种植树窝,一种就种了十多年。“隔行如隔山,湿度、温度、光线等都是学问,拌菌种、发菌丝、养菌包等都是方法。”边学边做,经他手种植出来的树窝不仅朵大肥嫩、菌香扑鼻,口感更是紧实鲜美。LLL保山日报网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随着树窝产量的季节性变化,闲暇时我们就种种园子地,捎带着卖点新鲜小菜。”革映芬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五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所有家当。是大棚里的树窝陪伴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并重拾了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心。现在,大儿子开罐车,收入还算稳定,日子是越过越好。小儿子也当过兵,在三甲集镇上买地建了房,生活也幸福满满。”LLL保山日报网

  丰收,是对耕耘的犒赏。在五合,与他们一样赶上“春收”的菌农还有很多。菌子是一茬接着一茬出,致富的路也是越走越宽阔。LLL保山日报网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从进城打工,到回村创业,不少“新农人”开始转变发展思路,到农村扎根蔚然成风。菌农们,让我们提振信心,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一起迎接食用菌产业的大好“春天”。LLL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LLL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