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顺江印象—— 火烧肉土榨米线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顺江火烧肉土榨米线
□ 万菊芬
几年前有一次去固东镇银杏村,路过顺江时,曾特意拐进去停留小憩,就为品尝正宗的“顺江火烧肉米线”,而那次品尝,其实没有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
在顺江街西北街口,有好几家火烧肉米线铺,正值赏银杏的黄金时期,慕名而来的游客在米线铺之间川流不息,完全笼罩在烤肉的烟雾和香味中了。那场景,立马让我想到那句流行语:“人间烟火气,最是抚人心。”几乎没有挑选的余地,因为每家的生意都火爆,到了要排队等候和没有座位只能蹲着或站着吃的地步,于是我们随便找了一家,反正家家都是“正宗”的。当老板终于把沉沉大碗递过来的时候,我瞧见切成碎条的火烧肉和各种花花绿绿的佐料铺满了碗头。烤肉呛人的烟雾一阵阵钻入鼻腔,各种嘈杂塞满了耳朵,桌子上油污斑斑,举箸时突然没了吃的欲望,胡乱扒了几口,就打道回府了。
不久前到顺江参加腾冲市文联组织的“顺江笔会”,让我对顺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了更多的了解,特别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第一次看到土榨米线的加工工艺,吃到了真正正宗的顺江火烧肉米线。东道主是固东镇和平社区。和平社区交通便利,位于腾板路二十七公里处的顺江街,与国家级旅游景点火山公园和腾冲最美乡村银杏村毗邻,素有“顺江故州”之美称。顺江西岳宫有李根源的书法石刻“顺江故州”——“故州”,在腾冲能获此殊冠的并不多见,由此可以追溯顺江文化和腾越文化的关系。姑且不表,那不是浅近的片言只语就能究其悠远和深厚的,从龙华寺的残碑和异种古茶园、古墓碑群、火山姊妹湖等,可略窥一二。这里的顺江山歌、打保境、洞经等民俗文化,也在传承中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长盛不衰。
笔会的行程,自然是围绕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安排的。在参观毕党建示范点“小河边”自然村后,我们便前往西北边的龙华寺、姊妹湖和龙塘村。龙华寺,大约建于清康熙年间,立于门墙下的一方古碑,字迹大多已经被岁月的风雨侵蚀而模糊,透出悠远的历史气息。在寺外的一株银杏树下,特别安排了现场山歌对唱,两位歌者虽年逾半百,却能随口编唱,男声粗朴高亢,女声清亮悠长,如金石丝竹,遏云绕梁,金黄的银杏叶都为之动情,伴着节奏翩翩起舞,算是让大家见识了顺江山歌的特点和魅力。
游览过火山湖,一行人穿过幽静的松林,走进龙塘村非遗传承人杨明庄的家。据说,他家是整个顺江目前唯一还延习着土榨米线加工工艺的人家。
一走进宽敞干净的院子,嗅觉灵敏的我立刻就被摆放在桌子上的五颜六色的各式佐料吸引了。一大锅汤色洁白的骨头汤,冒着腾腾热气;切成丝条的烤五花肉,肥瘦适中,油而不腻,松香扑鼻;剁碎的火烧西红柿、青红辣椒,色泽鲜艳,汁丰水盈;红萝卜丝、莴笋丝,鲜嫩匀称,怡神悦目;辣椒油、芝麻油、蒜蓉油、花椒油,油油生香;生蒜末、香菜、米醋、酱油、味精……躺在大盆小碗各式各样的容器里,被冬日的阳光晕染成一幅色彩缤纷的油画,刺激得人味蕾发痒,几欲垂涎。
随着人群走进榨房,但见一架身躯庞大的长长木榨横在屋里的一侧,杨明庄正骑在榨棒的这端,双手拉着固定在榨棒上的一根粗实木棒,利用杠杆原理,慢慢地用力下压,将臀部重重地顿在榨棒上,榨机发出嘎吱嘎呀的沉重喘息声。榨棒的另一端,圆润洁白的米线正均匀地从圆形的榨筒中徐徐吐出,丝丝缕缕地垂到榨筒下方土灶上的大锅里。木柴燃烧的火苗红红的,锅里的水咕咕欢跃、雾气氤氲。如此原始的压榨机及榨米线的过程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杨明庄的儿子杨文泰已经是新的传承人,他告诉我,土榨米线工艺复杂,从淘米、泡米、磨浆、压浆、做粑、蒸粑,再到眼前的土机榨,锅里煮熟,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冷却后捞出理顺放置好,前后十道工序。如果算上制作各种佐料,那少说也有二十多道工序,而且全部为手工制作。如此复杂的工艺,该需要多大的耐心、细心和恒心,需要多少人的团结协作,才能坚守传承几百年不衰啊!我的心着实被震荡了一下。
走出榨房,一切已经就绪,我们坐到桌旁,按捺不住味蕾的躁动,便毫不客气,捋起袖子,端起放有米线的大碗,根据各自喜好,把丰富多彩的各种佐料一一倒入碗中,再浇上一勺骨头汤,搅拌均匀。哇,大功告成!一大碗沉甸甸的、色香诱人的火烧肉土榨米线摆在眼前。顾不得用筷子一丝一缕挑起来,直接把嘴凑近碗边,哗—哗—哗,似乎,只有“扒”的粗野吃相,才配得上顺江火烧肉米线的丰富和粗犷。哧溜——哧溜,新鲜、软糯又劲道的土榨米线,吸饱了佐料混合后的香味,被灵巧的舌头旋拌几下,便顺顺溜溜滑进喉管,落到胃里。哇,这“火焰上的美味”,可是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品尝过的,说它是人间至味一点不为过。眼前土榨米线的色香味,完全颠覆了我对顺江火烧肉米线的认知,让我重新审视这门古老工艺背后的蕴藉。
土榨米线的味道,是用机器做的米线完全无法相比的。纯手工制作的土榨米线,不像机器做的那样细腻、密实、光滑和有看相,由于榨筛眼是人工锤錾的,洞眼大小不是绝对均匀,所以榨出来的米线有一种粗粝的饱满感。如果把机器做的米线比作美女如云的秀发,那么土榨米线就是婴孩胖乎乎的小手指了。正因为如此,土榨米线质地粗疏,非常有利于佐料香味的浸润渗透,加上手工米线现榨现吃,非常新鲜,而且沸水焖熟后的米线颇有筋骨,软硬适中,食之香糯无比。这三点是机制米线无法与之相比的核心所在,其貌不扬的土榨米线,恰恰因为其原始、粗疏、质朴和新鲜,保留了最真最纯最鲜的味道而备受青睐、名扬四方,成为一代代顺江人记忆中的家乡味道,成为萦绕在游子心头那份剪不断的乡愁。
顺江火烧肉土榨米线,还因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而成为顺江文化的一张名片。顺江火烧肉土榨米线据说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朝洪武年间,为了稳固边境,大量江西籍中原人士进入顺江故州境内戍边屯垦,带来了中原文化。经过中原传统文化与当地民族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便产生了独具特色的顺江文化。顺江火烧肉米线就是其产物之一,手工土榨米线,松明火烧五花肉、炭烧番茄辣椒,烙着边疆民族饮食文化的印记,而各种大碗小碟丰富多彩的佐料,无疑是中原汉族精致、高雅的饮食文化体现。一碗米线,融入的是色彩丰富的佐料,更是多元文化交融后呈现出来的文化大餐。
土榨米线的传承人,学的是古人智慧,坚守的是一份初心,守护的是一份情感。一代代守榨人,艰辛劳作,收入微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琐碎复杂的工艺工序,硬是凭着一颗赤子之心,凭着一种工匠精神,将这份手艺坚守、传承和发扬,在漫长的岁月里,被时间的转轴打磨成一颗晶莹圆润的珍珠,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一碗顺江火烧肉土榨米线,其味绵长,其情悠远。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