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堵镇探索“和管家”微治理模式——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力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翁堵镇探索“和管家”微治理模式——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力
本报记者 杨景皓 通讯员 茶潇琦
社会治理重在基层、难在基层。昌宁县翁堵镇积极探索“和管家”微治理模式,组建“微组织”、建立“微机制”、开展“微行动”、实行“微项目”,达到“一管到底、一步到家”的治理效果。
配备四级管家,以“微组织”实现自治高水平。根据农户居住相对集中的实际情况,打破常规村民小组界限,合理划分微治组织(微治组、微治点),构建“X”个微治组和“N”个微治点的“X+N”模式,由居住在各个微治点的群众民主选出有威望、有热情、有能力的党员担任,负责联系微治点内的群众,形成配备“微治员—微治组长—微治专班—村党总支”四级“和管家”的微管理和微服务模式,做到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
建立四种机制,以“微平台”突显群众唱主角。建立民情气象站,依托“微治组长+微治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一套社情民意搜集、办理、反馈、评价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定时进组入户,全面收集辖区群众的家庭状况、服务需求等个案信息,逐户建立群众家庭信息档案。搭建微治理事平台,聚焦社情民意,按照“责任共担、福利共享、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建立适用、实用、管用的社区治理“微公约”,一般违反“微公约”的问题由微治组及时提醒制止或商议解决。推行微治协商机制,针对群众关注的区域管理的重点难点事务,微治组内部商议解决不了的,适时组织微治组长、微治员召开议事会,邀请社区群众参与讨论解决,让各类小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小区微信群,微治组定期发布各类政策咨询、网上预约服务、善行义举榜、志愿风采展等,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组建四个专班,以“微行动”注入共治新活力。结合各村(社区)青年后备力量人才培养情况,整合驻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青年人才、乡贤、退休干部、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员等多方力量,建立“微智人才库”。在民情气象站征求到的信息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分别建立社会事务、综治维稳、文化活动、志愿服务四个专班,从“微智人才库”中选取擅长相关方面的人才参与,开展契合群众生活的“微行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
实行“四色”管理,以“微项目”提升服务精准度。在民情气象站征求到的信息基础上,以农户为单位根据疫情防控、重点人口、矛盾纠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按照“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划分群众类别,划分为红色风险家庭户的每日进行一次联系、每周见一次面,划分为橙色风险家庭户的每周进行三次联系、每两周见一次面,划分为黄色风险家庭户的每周进行一次联系、每月见一次面,划分为蓝色风险家庭户的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联系。通过微治理“四色定级”评估,实时掌握群众诉求,量身定制提供“微项目”,化解风险,解决民生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没有开展微治理以前,每年我们要协调解决50多起矛盾纠纷,现在邻里之间的一些矛盾纠纷还在萌芽状态就被微治组长及微治员们协调解决了,基本不需要我们村级协调解决。”该镇明山村党总支书记杨冬成感慨道。
通过“和管家”微治理模式,翁堵镇群众诉求做到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有人督查,提升了乡村治理的精度、力度、深度、温度,变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为“最快一公里”。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