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检察院市域社会治理步履坚实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司法办案是否公正、处理是否妥当,“感受”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判卷人”是人民群众。同样的,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中,向谁普、普什么、怎么普的问题,既是做实做深专项行动的“领子”和“框架”,更是从人民立场、从需求端出发,做好“精准滴灌”的关键。近日,昌宁县检察院组队走出机关,走进乡镇、学校、律师事务所和行政机关,倾听意见建议,了解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从需求端出发,围绕“实、新、效、长”的要求,扎实开展调研工作。
走进乡镇学校 精准对接普法需求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耈街乡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普法强基专项行动中有什么意见建议?”在耈街乡政府的大青树下,检察干警和乡镇干部围坐在一起,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因婚恋纠纷、邻里矛盾引发的一些不稳定因素比较突出,觉得在今年的普法强基专项行动中应聚焦重点人群,聚焦重点问题,精准开展普法工作。希望检察机关针对重点人员、重大风险家庭采用上门普法的方式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化解矛盾纠纷,助力基层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座谈交流的乡镇干部谈道。在听说社会治理工作中,耈街乡挖沙村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好的成效后,检察干警走进挖沙村,学习挖沙村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经验做法,通过了解村情民意,第一时间掌握了村民的普法需求。
学校是学生普法的主阵地,未成年人是普法的重点对象,在走进昌宁县第一中学时,检察干警对检察机关普法工作、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如何更好地开展听取老师的意见建议。“希望检察机关到学校多开展一些沉浸式普法,可以表演防范校园欺凌、交通安全等普法情景剧,在让学生旁听一些故意伤害案件、醉驾案件庭审的同时,希望检察机关在做好学生高考前的心理辅导上给予专业的帮助……”学校老师谈道。“搞好教育事业需要情怀,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更需要情怀,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是抓前端、治未病,对于司法机关来说,就是做好诉源治理工作。做好未成年人普法工作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个有效抓手。”在和老师交流后,检察干警也明确,在下步工作中,检察机关一定精准对接学校、师生需求,提供好普法产品,精准施策,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和父母、老师等沟通交流的方式,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讲出来、写出来。
走进律所 增强法律职业共同体意识
同时,检察干警也走进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交谈全县在社会治理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难点和堵点问题?对检察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在昌宁县昌源律师事务所,律师代表建议检察机关在司法办案中和律师加强沟通交流,全面听取律师意见。在认罪认罚从宽具结工作中,要确保律师有充分的时间来掌握案件情况,在案证据,确保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的效果,切实保障当事人权益……“虽然律师在法庭上是坐在公诉人对面的人,但公诉人和律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目标价值是一致的,都是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今后的办案工作中,我们会不断加强与律师的沟通交流、听取律师意见建议,不断规范司法行为,严把案件质量关,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检察干警在收集到问题后,立即给出了回答。
走进行政机关 聚焦治罪到治理的问题
针对如何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共同做好社会治理工作,检察干警走进昌宁县林业和草原局,聚焦林草资源保护和昌宁古茶树保护问题进行学习交流。“治罪不是最终目的,执法办案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从治罪到治理,最终的落脚点是社会治理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昌宁县检察院将用好已搭建的‘行刑衔接’‘林长+检察长’等工作平台,以个案为小切口,同林业和草原局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充分发挥刑事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大法律监督力度,严厉打击涉林、涉野生动物等犯罪,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深挖案件背后的社会治理问题,通过提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开展针对性普法等方式,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同时,以《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发挥好‘四大检察’职能,以高质量的检察履职维护千年茶乡的历史根脉、城市记忆、文化符号。”检察干警说道。
据了解,“实、新、效、长”是昌宁县检察院在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中追求的四个效果,走访调研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在下步工作中,昌宁县检察院将在突出形式、内容新颖,突出普法效果,突出久久为功上下功夫,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走深走实,不断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鲁娟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