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践行使命担当(文明之光保山好人) ——记2021年度“保山好人”文德维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保山好人”文德维
文德维正在做防疫宣传
文德维在执勤卡点
文德维(左)与同事们
本报记者 宁玲 通讯员 龚祖金
他的微信名叫“战神”,而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党龄34年的普通党员,一名军龄14年的老兵,一个工龄36年的基层公仆。他殉职在防疫一线的工作岗位上,生命定格在56岁。
他叫文德维,腾冲市蒲川乡龙朝社区人,1965年3月生,1984年10月参加工作,198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10月至1998年10月,在云南省迪庆军分区服役。转业后分配到蒲川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历任蒲川乡党委委员、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工。他积极投身到集镇管理、综合执法、抢险救灾、脱贫攻坚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多次被迪庆军分区、云南省军区和地方党委政府给予表彰奖励,一辈子用行动和成绩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用汗水和生命兑现了入党的铮铮誓言。
他倒下的那一刻 手里还紧握着体温枪
2021年5月4日,这一天文德维起床格外早,早上才6点多就骑上自行车,到19公里外的蒲川乡米果社区高楼子疫情防控健康检测点去值守。
自2020年9月以来,由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乡党委政府决定在米果社区高楼子增设日常健康检测点,文德维就是该检测点的组长,一直在此轮岗值守。
“文德维同志是老共产党员、退伍军人,自转业到乡里工作后,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尽心尽责,而且非常讲原则,敢说敢做,不怕得罪人,让他来负责健康检测点,乡里才放心。”分管健康检测点工作的组织委员李玉唐说,“那里条件艰苦,需要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同志才能胜任,所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文德维。”
“我是一名老兵,也是党员,我一定会守好健康监测点,绝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在接到值守任务后,文德维没讲任何条件,坚决服从组织决定,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文德维值守的检测点是海拔1700多米的山区,冬季风大雾浓,寒冷难熬;夏季却无风多雨,酷热难耐。风吹日晒的他,皮肤黝黑,嘴唇开裂,鬓角发白。由于过往车辆较多,值守的工作量很大,但他从来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
五一假期,车辆比往常多,天气异常闷热。
和往常一样,文德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在岗值守。每经过一辆车,每路过一个人,他都是第一个挥手拦下,扫码、测体温、信息登记,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检测点的每一项措施后再放行。
下午,下起了小雨。
17点30分左右,正在执勤的文德维突然晕倒在地,同事们立即冲上去查看,并迅速拨打120。救护车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救治,在送往腾冲市人民医院途中,文德维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在晕倒送往医院抢救前的最后时刻,他的手里还紧紧地握着体温枪。
检测点的同事李玉唐回忆起当天的情景时潸然泪下,他说:“文叔当天早上已经感觉到身体不适了,但他依然像往常值守时一样,尽职尽责检查了检测点的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还将紧缺的物资用微信报给了我,让乡里尽快送上去。”
“干革命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好处,而在于无私的奉献。”这是文德维在日记中写下的一句话,这也成了贯穿他一生的理想和信念。
2021年5月5日,蒲川乡党委政府追授文德维同志为“蒲川乡优秀共产党员”,号召全乡党员干部向他学习。2022年3月,文德维同志被保山市委追授为2021年度“保山好人”,同年6月,被云南省委追授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他随身携带小喇叭 声声喊出为民情怀
2021年5月5日,是文德维去世后的第一个蒲川街子天。那天集镇上再没有响起老文喇叭喊话的洪亮声音,最熟悉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2004年,文德维抽调到刚刚组建的乡集镇中队工作,后又担任了中队长。从那时起,蒲川多了一位手持小喇叭吼大吼小,身穿制服敢管敢说的“街长”,老文也从此有了“文喇叭”的外号。
当时蒲川乡的下甲集镇脏乱差现象非常突出,整个集镇没有一个公共厕所,群众公共秩序意识不强,车辆乱停乱放,一到街天,集镇上人车混杂,水泄不通。
这样的集镇怎么管?文德维给出的答案是靠“吼”。雷厉风行的他买来了手持小喇叭,一到街天,从早到晚,从街头吼到街尾,来来回回规劝摊主占道经营和赶集车辆违规停放行为。
从集镇面貌脏乱差到如今的井然有序,文德维 “吼”出了效果。“他不光吼,还主动帮车主找车位,不厌其烦地引导占道司机应该去哪里停车,跑前跑后指挥,往往累得满身大汗”,在集镇经营饭馆的叶钦达说,“集镇能有今天的样子,老文贡献最大”。
也就是从那时起,喇叭就成了文德维的标配,从集镇中队,到后来的执法大队,文德维从事蒲川乡集镇管理16年,他拿着喇叭吼了16年,风雨无阻,从不缺位。有同事打趣道:“要知道是不是街天,只消瞧瞧街子的十字路口文叔有没有拿着喇叭?”
他骑自行车上下班 二十余载奔波于初心之路
在蒲川工作的这几十年,一辆红色的自行车就是文德维唯一的交通工具。寒来暑往,几度春秋,蒲川的群众经常会看到骑着红色自行车的文德维风里来雨里去的身影。
“遇到什么困难,找他就对了!他骑着单车来看我们的次数多得数不清。”文德维挂钩的龙朝社区建档立卡户杨所枝说。
杨所枝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多年前丈夫突遇车祸,自己又身患重病,欠下医药费10多万元,致使生活陷入困境。文德维挂钩她家后,不但帮她家拆除危房,补齐住房短板,还为杨所枝争取了村庄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每逢杨所枝一家谢他的时候,他总说:“都是自家人。”
“文叔走后,我两天都没睡着,脑海里一直是他这几年骑着自行车来帮我的画面。”杨敬芹说,“最苦最难的时候,都是文叔帮我想办法渡过的。”
几年前,外出打工的杨敬芹夫妻俩返乡创业。但苦于创业贷款无人担保,杨敬芹求助多人无果后找到了文德维。没有想到,原本经济并不充裕,还供养着两个学生的文德维毫不犹疑地为她担保了贷款。
如今,杨敬芹的生意越做越好,生活逐渐好转,还盖起了新房。她说:“这几年,文叔骑着单车一趟趟地往我家赶,帮助解决了许多问题,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柱。”
一个人把小事做到极致,平凡就成了伟大。乡政府距米果社区高楼子检测点约19公里,由于路途遥远,乡里给到检测点值守的工作人员专门安排了一辆车供他们往返使用,但文德维说:“我又不是干什么急事大事,就不用公车了。”
在值守期间,他每次都骑着那辆红色的自行车提前十分钟到达检测点交接工作,就算雨天也只是穿了件雨衣。
一辆自行车,一件雨衣,陪伴文德维坚守岗位到了最后。
“老文叔”走了,赶集日的大喇叭里再也听不到他亲切而又幽默的声音,村庄的道路上再也看不到他奋力蹬着自行车前行,执勤点再也看不到他坚毅的身影……但他却永远地活在了乡亲们和同事们的心里。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