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续缘 沪滇共赢
来源:云南网 阅读:
上海、云南,相隔千里却心手相连。
自1996年中央确定上海对口帮扶云南以来,沪滇两地携手并肩,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2021年,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两地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实现“十四五”沪滇协作工作良好开局。
2022年,两地共建更加紧密,年度协作协议、计划指标全面完成,产业、教育、医疗等协作持续加强,沪滇协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空间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沪滇两地着眼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加强战略协同,继续坚持把东西部协作作为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两地合作续写新篇章,实现“山海共赢”。
合力打造区域协作特色样本
近年来,东西部省区市加强协作,探索出政府援助、企业合作、社会帮扶、人才支持等主要协作方式,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帮扶模式。
沪滇协作取得显著成效正是因为找准了功能差异化协同发展这一关键,没有照搬东部建设模式。立足云南资源、区位、开放等综合优势,依托上海科技、信息、企业等优势,双方选取特色种植养殖、生物医药、文旅康养等一批主导产业重点发展。
打开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一种被称为“国货之光”的高价水果拥有百万条笔记,这就是产自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牛油果。
孟连县牛油果产业的成功离不开沪滇协作的助力。按照“中央要求、孟连所需、黄浦所能”的原则,两地全方位合作发力,探索出一条牛油果产业发展致富路。目前,孟连已培育牛油果产业主体33个,成为国内种植规模最大、能稳定向市场供应产品的牛油果基地,已替代了7%的进口份额,产品也首轮入选上海“百县百品”产品名录。
随着协作机制不断健全、协作层次不断深化、协作领域不断拓展,一批经验做法形成并得以复制推广,为沪滇两地共赢打下坚实基础。
红河县宝华镇实施生态梯田鸭养殖项目,存栏量达6000只以上,年鸭蛋孵化达60万枚,辐射带动受益合作社及周边农户916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楚雄彝族自治州利用沪滇帮扶资金800万元,实现“楚雄民族服装服饰产业化国际化”等4个沪滇文化帮扶项目,让彝绣走向世界舞台;祥云县以沙龙镇申洱花卉产业基地建设为支撑,聚力做强花卉产业;借助沪滇协作专项资金,宁蒗彝族自治县逐步加大对马铃薯种薯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最美彝乡”马铃薯种薯品牌越发耀眼……
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的关键,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沪滇协作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关键路径,积极探索“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总部+云南基地”等产业协作新模式,更好地服务新发展格局,助力云南乡村振兴。
通过深化“四个+”协作模式,我省正积极探索跨省合作园区建设新模式,助推产业强省建设。在原有共建园区基础上重点打造20个产业示范园区,园区布局重点支持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所在地,引导至少100家企业来云南投资兴业,企业实际到位投资超过60亿元,实施产业项目100个以上。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与上海对接,确保每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年内引进不少于20家东部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将70%以上的援助资金投向脱贫县产业发展项目,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培产业,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庭院经济发展。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长效合作机制
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内容日益丰富,协作机制不断优化,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协作格局逐步构建,取得显著成效。除产业外,消费、人才、医疗等方面的协作也在走深走实。
对于上海来讲,协作关键在于精准发力,确保支援项目与地方需求、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相匹配。对于云南而言,协作关键在因地制宜、主动出击,对上海进驻项目尽可能创造落实落地条件,对输送来的各方面力量整合优化、充分利用。
消费帮扶工作,一头连着云南的优质农产品,一头连着上海的广阔市场空间,既能鼓起云南农户“钱袋子”,还能丰富上海市民“菜篮子”“果盘子”。做好消费帮扶工作,就是做好一项双赢的民生工程。
上午10时,上海市奉贤区会议中心食堂后厨正在烹饪特色菜。当天,食堂特地推出两道对口帮扶菜品——云南汽锅鸡和云南红烧羊肉。中午时分,两道特色菜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如今,咖啡、鲜花、蔬菜等已经成为上海市民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优质“云品”。这是“三端”发力的成果。
在消费端,上海市积极发挥“前方一群人,后方一座城”的资源优势,主动探索“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优势组合,实现消费帮扶能级新跨越。聚焦产品、渠道、市场发力,不断做强产业链、做宽流通链、做深消费链,扎实推进沪滇消费帮扶,实现优势整合,为云南提供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在生产端,云南借助上海大市场、大流通优势,发挥云南资源禀赋优势,着力改造产业链、打通流通链、提升价值链,力争实现超过60亿元的云南农副产品在上海销售。
在渠道端,我省积极在上海搭建展销平台,组织两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对接交流,支持帮扶产品“六进”、参与“五五”购物节,擦亮“百县百品”招牌,推进“云品入沪”工程。依托上海大型批发市场及保供主体、电子商务业态、展销平台、消费协作阵地,加强云南基地与上海市场对接,拓宽畅通消费协作渠道,扩大采购规模。
在深化劳务协作方面,我省以支持实施以工代赈、挖掘岗位资源、发展就业帮扶车间等方式,帮助6万名农村劳动力、4万名脱贫劳动力就业,转移到上海市就业各超过0.5万名、0.3万名;在深化人才科技支持方面,我省加强干部人才双向交流,完善“科技入滇”平台,借助协作地区优势,积极开展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育等;在深化教育卫生帮扶方面,我省深化“组团式”教育卫生帮扶,全面加强两地学校、医院交流合作。
2023年,沪滇协作步入新阶段。开年以来,各领域工作推进顺利,成效显著。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云南省赴上海市对口帮扶区调研对接工作260人次;上海市援滇项目资金到位38.18亿元,已拨付至州县37.04亿元,占总资金量的97.01%,实施帮扶项目509个;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96期,培训农村劳动力3519人次;东部省份采购、帮助销售农副产品6.18亿元;上海141名校长和骨干教师、50名院长和骨干医生在云南国家重点帮扶县开展“组团式”教育卫生帮扶。
一个个产业项目充满活力,一次次帮扶互动温暖人心。沪滇两地在真挚的交往中结下深厚情谊,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东西部协作的精彩答卷。
云南网记者 王淑娟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