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群众满意,再苦再累也值得”(奋斗者正青春·边疆青年 时代风采)
——记龙陵县木城乡乌木寨村第一书记、税务干部罗保苍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今年58岁的罗保苍,是龙陵县木城乡乌木寨村第一书记、龙陵县税务局驻村干部。他1984年当兵,1987年4月入党,1993年1月成为一名税务干部,2016年积极报名驻村,至今已第八个年头了。
“满意,我很满意”
“帮你算了一下,1000元。你觉得给差不多?”罗保苍用手肘碰了碰和他一起蹲在地上的杨高明。
“这个事情我做不了主,得问问家里其他人。”杨高明搓了搓手。
“我给你家里人打电话。”罗保苍拨了号码打出去。
这时,周围或蹲或站的10多个人都把目光看向罗保苍,尽管听不到电话里说什么,但大家都悬着一颗心,怕谈不拢。
这是4月20日上午10时许,发生在龙陵县木城乡乌木寨民族小学施工现场的一幕。
几天前,村民杨高明来到乌木小学施工现场告诉施工队说,施工队把他家在一堆草丛中的祖坟给填埋了,要求施工队处理。
罗保苍经过几天的调查走访后,决定代表村里,约好中心校校长杨林茂于4月20日早上来到现场,与小学、施工方和杨高明家一起进行现场办公。
“好,1600元。就这样说定了,我希望不要再有后遗症。”罗保苍挂了电话。
“说好了,补助你家1600元。你家选日子,自己来迁。”罗保苍又把目光转向小学校长和施工方负责人说:“1600元由学校出。迁坟的时候,你们工程队用工程车帮着他家些。”
“这样处理,你给满意?”记者问杨高明。
“满意,很满意。保苍经手的事情,不有讲场。”杨高明呵呵一笑,大伙也都笑了。
2021年7月,芭蕉林小组两户村民因山林界线划分不清而矛盾升级。
罗保苍得知后,果断进行调解。最后,双方用锄头挖出界沟确定了山林分界线并握手言和。
过去,因为争水,乌木寨打架斗殴的事情经常发生,乡里决定把家在乌木寨村的罗保苍调配到乌木寨村来坐镇。
有人劝他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亲戚多,在家边不好工作,别来。但他说:“怕么,我办事不偏心,只要一碗水端平,就问心无愧。”
8年里,这样的事例很多,就连罗保苍也记不清了。但他只有一个答案:“我们满意。”
“工作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乌木寨村全村3342人,有少数民族1782人,是典型的边境少数民族聚居村落,贫困面大。
2016年,罗保苍到花椒村驻村1年。他积极跑项目,协调资金60多万元,帮助花椒村修沟渠、机耕路。
被调配到乌木寨村后,罗保苍联系22户贫困户。
自国良家只有母子俩,母亲常年生病,自国良也患有心率衰竭和肺积水。
罗保苍清楚记得第一次去他们家的情景。自国良的母亲卧病在床,气若游丝,喊了几声都没有反应。
为帮自国良家增加收入,罗保苍自己出钱,买了15只山羊让自国良帮养,说好收入两人分成。后来,自国良病情加重,无法再继续放羊,罗保苍只好把羊都卖了。
罗保苍自己掏钱,帮自国良家修建了卫生厕所。好几年了,罗保苍帮他家支付电费1000多元,从来没有还过一分钱。
记者采访的头一天,53岁的自国良去世了,他们家正在办丧事。
几年前,隔壁邻居罗建国家要建盖新房,罗保苍就到信用社帮他们家作担保,贷款5万元,用来建房和发展产业。
走进罗建国家,2019年建盖的房子已经装修一新,庭院整洁,鲜花盛开。家里娶了新媳妇,搞起了养殖,收入稳定。
监委会主任江新荣告诉记者,在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养老保险待遇资格确认过程中,罗保苍认真负责,完成了80多人的资格确认。
有一郭姓农户很不配合,多次上门,但说什么也不缴费。实在没有办法,罗保苍就帮他垫付了280元的医疗保险。这事过去了,罗保苍也不打算把钱要回来。
今年年初,这个农户生病了,到县医院住院。出院时,一看住院费是8000多元,一下子吓呆了。医生办理出院手续时问他有没有医疗保险,他说没有,自己没有交过。
医生不信,就去系统里帮他查。一查才知道,病人是交了医疗保险的。当医生把这个情况告诉病人时,病人根本不敢相信,他打电话给村里具体办理医疗保险的人时才知道,是罗保苍帮他交的。
到结账时,8000多元的医疗费,病人只出了2000元左右。回到家后,病人特地到罗保苍家表示感谢,几乎是声泪俱下。
现在,这个农户和罗保苍的关系很好,也很支持他的工作,还经常和别人说:“保苍的工作要支持,不要拖后腿。”
罗保苍自己帮垫付医疗保险费的有好几家,他从不主动去催要过。
2022年,全村的厕所革命进入扫尾阶段。好多人家都反映,主劳力在外打工,沙子、水泥零星卖不方便,还贵,很不愿意。
罗保苍把大家反映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然后自己掏钱,用大车把沙子和水泥买来,再根据每户人家的用料情况送上门去。所有运费都是罗保苍自己出,没有收大家一分钱。
村里的留守老人、孤寡老人、外出务工人员或其他无法自主办理缴费的群众,罗保苍都会逐一代办,确保不漏一人。
“我没有手机,每年都是保苍帮我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乌木寨上组70岁的孤寡老人杨春花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
驻村期间,罗保苍为调动村民集民智、聚民力、听民声,提出了“三根柴”的倡议。
每当村民有大事要事,每家每户抬出“三根柴”送过去,意在燃起“希望和团结之火”。
路难走,一直是乌木寨村群众的一块心病。修建灌溉沟渠和农用机耕路也是乌木寨村民最迫切最急需的愿望。
大摆田沟是乌木寨上组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主要依靠沟渠,以前,沟面狭窄,还经常漏水坍塌,无法保障下游农田的灌溉用水。
罗保苍就挨家挨户做工作,希望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把路修通,把渠打通。他还多次跑县城,主动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最后终于争取到67万元项目资金。
动工前那一晚,村民自发抬来“三根柴”,燃起了篝火,手拉手跳起了“三跺脚”。
罗保苍联系施工队和材料商,调动村民投工投劳。随后,一条长2.2千米,惠及26户、农田86亩的沟渠修建完毕,彻底解决了乌木寨上组的缺水问题。
驻村8年来,罗保苍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280余万元,修沟建渠11.44千米,修建机耕路3.1千米。
2023年,他又争取到了40万元,用于修筑长1.2千米的沟渠。同时,还向县税务局争取到了3万元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资金。
“村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需要什么,驻村工作就要重点研究什么、抓什么、推什么、干什么。”
“乌木寨上下组现有椿木树生病,树叶已全部掉了。”
“山神庙大沟因大雨影响总路冲毁,我和小姚到大洼断水。”
……
罗保苍的日志里密密麻麻记录的全是村里和群众的大事小情。这些年,他写了厚厚的几大本。
“我就一直驻村到退休了”
走进乌木寨村上组罗保苍家,端坐在走廊椅子上的是他93岁的老母亲。
“保苍事情多,每天早上出门的时候,我妈还睡着,保苍把尿盆倒了才走。晚上回来得晚,她已经睡下了,保苍都要到床前看看。”罗保苍的妻子蒋家萍对记者说。
“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我也不好拖他后腿。”蒋家萍说,“就是他驻村后,经常有人骂保苍,说他不讲人情。”
罗保苍是军人出身,现在依然是一身迷彩服。从“橄榄绿”到“税务蓝”,再到“迷彩控”,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他的军人本色不褪色,手机铃声仍然是“冲锋号”。
“他的口头禅是‘怕么’ ’’’”乌木寨村副主任陈兴盛告诉记者。
罗保苍会说彝族话和傈僳族话,遇到听不懂汉话的群众,他就说民族话。
因为常年在田间地头风吹日晒,罗保苍的脸堂黝黑透亮,村民叫“阿黑哥”。
村委会距离家不远,没有菜,他就从自家园子里背来,没有柴,他就自己拿来。收水稻时,自家出钱请人收,他却跑去帮困难户收。
县税务局的同事杨永强说:“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驻村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保苍坚持了下来,因为群众认可他。”
2022年,罗保苍被评为“县级驻村队员先进工作者”。
“只要群众满意,再苦再累也值得。”罗保苍对记者说,“我申请在村里干到退休。到时候,村里直接送我回家,省事。”
本报记者 黄宝洲 通讯员 王佳凤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