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收信人” 做好“责任人”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当好“收信人” 做好“责任人”
熊晓银
4月20日,百年云大诞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这是云南大学的光彩与荣耀,也令整个云南高校备受鼓舞和振奋。从“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对于学校发展寄予的厚望,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下简称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
千秋伟业,人才为本。人才培养首先在于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表现在高等教育上就是人民对于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其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不全面之间的矛盾,为解决好这一矛盾,我们必须认清当前发展形势,迫切需要提出新的理论和措施来指导、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认真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以后,深知当好“收信人”,做好“责任人”的重要性。
一、立足于“教”与“学”,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做好思政工作,教育者首先要“实”起来,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只有自身理论水平过硬,才能讲得清楚,说得明白。因此,不断提升思政工作者的素质,成为了大学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是重视理想信念的培养。“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所以,教师的理想信念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教会学生的是做人,其次才是科学文化知识。
二是重视道德情操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道德情操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力量。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者的工作才能吸引和感染学生。这种人格魅力具体体现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等。
三是重视学识的培养。教育者本身的学识对于教育内容科学性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实现思政工作方式可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地潜移默化,可以是“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的响鼓重锤敲,也可以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无声教化,无论是利用传统讲授式、问题专题式、情景体验式等教学方法,还是利用思政课网站、微信平台、QQ群等教学手段,“只要能抓住耗子都是好猫”。
四是重视仁爱之心的培养。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这是有效进行思政工作的基础前提。只有如此,教育对象才会对教育者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
二、立足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从这个层面来说,思政工作的价值性和“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个人目的是不谋而合的。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前的思政工作更多在于“填鸭式的”,手段多局限于传统方式,而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却在加强。因此,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因事而化,深化对思政工作目的的研究。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在党的领导之下,使教育对象达到符合社会发展规范的要求的过程,而思政工作的开展需要教育对象对于教育者、思想教育内容的认同。这就要求思政工作的内容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抓住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到用理论的魅力感染他人。因此,必须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切实加强思政工作目的的研究。
其次,要因势而新,把握学生思想新动态。面对正处于“人生灌浆期”的青少年,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育人”的工作。另外,思政理论课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学生的专业背景、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得不够紧密,往往就会出现教师讲得热火朝天,而台下的学生无动于衷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尝试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在教学中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结合生活实际,更好地适应于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规律。
最后,要因时而进,借助于互联网的春风,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借助“互联网+”的春风,高校思政工作的方式也愈发多样,愈发贴近年轻人心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在改变过去的一板一眼,给学生念“紧箍咒”般地上课模式。因而,面对新形势下的网络时代,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审时度势,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借助新媒体“搭台、唱戏”。
(作者系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