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融媒体中心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纪实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守正创新“融”出新活力 筚路蓝缕“合”出大平台
施甸县融媒体中心2019年由施甸县广播电视台和施甸新闻网融合而成,下设采访部、编发部、保障部3个内设机构,2020年9月通过省级验收。施甸县融媒体中心成立以来,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机制护航,突出民本导向,搭建宣传矩阵,筑牢安全屏障,努力构建“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发布、立体传播”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守正创新“融”出新活力,筚路蓝缕“合”出大平台,唱响了施甸“好声音”。2021年荣获云南省“央地联动·协同创新”十佳县级融媒体中心,2022年荣获云南省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力建设“央地联动”先进单位称号。
重培养大胆闯
让人才队伍“强”起来
施甸县融媒体中心积极探索媒体融合之路,在原有施甸县广播电视台、施甸新闻网等传播平台的基础上,先后开设了“水墨施甸”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号、视频号、“水墨施甸”App等传播平台,多渠道延伸融合触角,构建“全媒发布、全网互通、全域覆盖”的融合媒体立体化大宣传格局,努力打通服务人民、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
注重“头雁效应”。施甸县融媒体中心对照“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杨善洲精神,从事业观、人生观、奉献观等方面严把融媒体中心班子组建关和职称评定关,拓宽选人用人的视角,突出班子成员干事创业首当其冲、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带头示范作用,真正把意志坚、作风实、德行优、能力强的优质人才选出来任用、推出来重用,让基层干部有为更有位。
注重“全才培养”。施甸县融媒体中心积极推行“全媒体人才培养计划”。按期对中央、省、市各主流媒体新媒体账号及网络爆款的运镜、配乐、剪辑、文案等开展学习分析,并根据干部职工业务水平分专业组、日常组、特色组、业余组分类培养,各组之间互相交流、互通有无,形成了“众参与、众学习、众提高”的良好氛围,将融媒体中心记者培养为采、拍、写、演、编、剪于一体的“多面手”,培养了“超哥”“方脸老朱”“小可爱”等栏目形象IP。
注重“全员参与”。施甸县融媒体中心秉持“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态度,鼓励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大胆履职。坚持每周开展一次业务交流,每三天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新闻选题,每一名记者、编辑、播音员都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选题报题,每次优选2个报题集中力量组队拍摄,由报题人带队,以“三定三新”(采访定题、定团队、定交稿时间,角度新、叙事新、剪辑新)为标准和要求,深挖日常生活中“不一样”的瞬间,确保每条专题外推稿件都配有一个精品短视频,实现有图有文有声有画,切实讲好施甸故事、宣传好施甸形象。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70余次业务交流、拍摄170余条报题,为提高上稿率和传播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建机制强沟通
让联动效率“高”起来
施甸县融媒体中心把新闻宣传工作提到生产力的战略高度,不断整合资源,在传播路径、传播效果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内宣、外宣并举,提升传播力,讲好施甸故事,展示施甸形象。
对内宣传上,建立健全每月宣传策划部门会商和宣传思想系统月度会议制度,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市县委政府中心工作,找准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结合点,由“坐等新闻上门”变“提前上门服务”“单向被动承接”变“双向沟通协商”,从上级关注、外宣视角、舆情焦点等角度开展“媒体问政”,打破相关职能部门、乡镇管理壁垒,有效引导各部门、各乡镇强化宣传思维、拓宽策划视野、谋划工作思路、主动总结经验、回应群众期盼,自觉将宣传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切实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形成了“全县齐动手、共参与,既步调一致、齐头并进,又各具特色、各展所长”的良好大宣传格局。截至目前,共召开12次宣传策划部门会商会,拍摄重大选题16个。
对外宣传上,加强与各级媒体的联动对接,通过新华社、人民网、央视云南记者站、云南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及市对外宣传联络群直推稿件,实现中央、省、市、县四级平台联通、协同联动的高效传播态势。2022年以来,全县累计被市级以上媒体平台采用稿件4430余条,其中央级媒体播发765条(央视新闻联播3条),“100万+”作品30件。策划推出的《施甸:三桥忆峥嵘 奋进新征程》专题新闻报道荣获学习强国2022年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优秀作品冬赛一等奖;《85岁布朗族老奶奶搬新居》荣获“奋斗杯”云南省群众文艺作品大赛短视频类一等奖;《传统老手艺 刻画新生活》荣获云南省广播电视局2023年第一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优秀作品;《六万份水稻育种材料按时栽插》被200余家媒体转载;《敬业者 人恒敬之》荣获2021年度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优秀电视类作品三类。
为讲好施甸故事,展示施甸新形象,今年以来施甸县融媒体中心被央级媒体采用215条(大屏27条、报版4条),省级489条(大屏72条、报版45条),其中灰叶猴和栗喉蜂虎在央视多个平台发布。施甸融媒全媒体矩阵平均每天播发本土新闻信息超过30条,视频作品超过20分钟,每天平均有2个宣传产品在省级以上媒体播发,每年有10余部作品荣获省、市奖项。目前共有7个发布平台,2022年以来生产原创10W+作品199个(本平台发布47个),100W+作品30个(本平台发布6个)。
接地气有温度
让融媒产品“活”起来
面对自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挑战,施甸县融媒体中心以宽广的视野、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竭力做好媒体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灵活鲜活宣讲理论政策。施甸县融媒体中心聚焦学习理论,聚焦政策宣传,将全县发现挖掘出的文艺人才聘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艺志愿者,结合施甸本地方言和本土文化特色,把“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宣讲内容送到寻常百姓家。打造“理响施甸·理上网来”品牌,推出“学‘习’时光”“强支书喊话”“文明小剧场”“超哥爱说理”“施甸姑娘有话说”“小马桩广播站”等理论宣讲短视频183期,总播放量超1000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往深里走、实里走、心里走。
有力有效宣传重大新闻。5月29日,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名单对外正式公布后,36岁的施甸人桂海潮成了网络的焦点。施甸县委宣传部和融媒体中心迅速行动、积极策划、主动出击、全面宣传,统筹好县内宣传及县外宣传两个关系,保证融媒产品达到“数量、质量、流量”三丰收。截至目前,施甸县共发布有关桂海潮的作品46期,浏览量达2110万,点赞30万,其中100W+5条,《高中同学眼里的桂海潮》浏览量400.4万,《高中老师眼里的桂海潮》361.4万,《施甸人桂海潮: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255.9万,《桂海潮亲友齐聚老家看直播》133.2万,《顺利出征!桂海潮家乡人民激动万分》131.3万。
有声有色宣传文化资源。施甸县融媒体中心紧紧围绕施甸“善洲故里、稻母之乡、高山硒谷、地质宝库”四张名片,从杨善洲精神红色文化和原乡生态绿色文化的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优选报道角度,全面“绘制”施甸美食美景非遗传承等短视频“地图”。打造“云游施甸”品牌,推出“美味施甸”“乐游施甸”“‘施’情画意”“悦听施甸”等宣传推介短视频128期,总播放量超400万,以更引人、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宣传施甸、推介施甸。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