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老兵杨安祥的“独家记忆”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退伍老兵杨安祥
□ 蔡文雯 范雨露 鲁航君
“八一”建军节前夕,腾冲市芒棒镇老桥头社区响水湾小组的居民杨安祥早已开始期待和老战友们的聚会了。43年前,他和腾冲城里的97位热血青年一起参军入伍,转眼已过花甲之年,那段红色生涯成了杨安祥格外珍视的“独家记忆”。
少年时期,杨安祥就把家中当兵的大哥当作榜样。1980年,21岁的杨安祥应征入伍,成为步兵第125团1营1连2排5班的战士。1981年5月,越南军队占据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的扣林山,频繁向中国境内挑衅骚扰,中国军队不得不奋起反击,收复失地,杨安祥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了此次作战任务。
“我们当时主要负责保卫炮兵阵地,40多天的时间都在战壕里待着,很多时候四五天都吃不上饭。”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杨安祥记忆犹新。问起置身枪林弹雨是否有过恐惧和退缩的念头,杨安祥摆摆手笑了笑:“那时年轻气盛,只有一腔热血,想着保家卫国,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杨安祥还给我们讲述了一桩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猫耳洞往事。猫耳洞是中越战争时期一种比较特殊的工事,一般只能容纳三个人。当时的猫耳洞大多在天然形成的洞穴基础上进行简单加工形成,战士们在其中生活,可以减少被炮弹轰炸的危险。文山当地属于喀斯特地貌,有一次,正值雨季,杨安祥睡梦中隐约听到土质松动的声响,他赶紧摇醒同伴艰难爬出狭窄的猫耳洞。没想到刚刚爬出来,洞穴就坍塌了,杨安祥庆幸二人“捡回了一条命”。
杨安祥正在整理烤烟叶
我们无法想象,眼前这位精瘦的老兵曾经在战场上是怎样的视死如归,气贯长虹。在部队,他是荣立三等功的优秀战士,回归故里,拿起农具,他依旧闪耀着“退伍不褪色”的光芒。
1983年,杨安祥退伍回到响水湾。当时的上营乡号召农户建设万亩茶园,杨安祥立即响应,带着妻子栽下20多亩茶。“当时我怀有身孕,差点晕倒在茶地里。”杨安祥的妻子回忆道。不仅自己种,杨安祥还发动了响水湾10多户人家一起种茶叶,在那个年代,一年几千块的茶叶收益对农村大部分人家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自从实施村民自治以来,杨安祥一直担任着村民代表,积极带头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农网改造之前,他发动响水湾110户人家自掏腰包捐款,凑钱给村里竖电杆、买变压器;发动村民架水管,让饮水条件较之以前更加便利;自发参与生产队修路,路通了,村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也更高了。“你看,现在我们开车走过的这条村组道路,当年就是老兵杨安祥他们投工投劳亲自来修的。”村民白自权介绍道。如今土路已不在,当年他们在尘土飞扬间埋头修路的场景却依稀可见。
如今,64岁的杨安祥依然闲不下来,在家种田养牛。老杨最大的心愿,就是期望现在念初一的孙子好好读书,将来参军报国。在老杨眼里,“这是一项义务,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担当!”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