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保山,一定要“甩”一碗浆米线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 陈永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美食。保山,古称永昌,寓意“永世良久、昌盛繁荣”。仁厚谦和、辛勤劳作的人民,春耕垄亩,夏耘锄田,秋收冬藏,五谷不绝。
保山人相约吃早点,常说“甩”一碗米线,为何使这么大的力气呢?这其实体现了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热情豪爽的品性。
古烹饪书《食次》记载,米线名叫粲,用稻米制成,长条状,截面为圆形,色洁白,有韧性,人们习惯叫酸桨米线或干米线,是传统风味小吃。
古人云:“饭之甘,在百味之上。”保山坝所产稻米清香扑鼻、甘甜醇厚,软硬度适中,品质优良,是用来加工米线的上乘原料。另外,保山米线加工得很有形,独具个性,有筷子般粗壮,很适合劳动人民的口味。很黏手,抓在手上甩都甩不掉,手上须淋湿水抓米线。耐煮不烂,爽口滑嫩,煮后汤水不浊,易于消化。这么好的米线还得益于“九二米”的粮食加工标准工艺,20世纪50年代,我国为减少浪费,增加口粮,规定100千克糙米碾磨出92千克白米。这样可以保留较多谷粒糊粉层和谷胚,营养价值高,制作的米线也很黏手,所以保山米线质量很好。
保山浆米线的灵魂搭配为豌豆浆。豌豆浆的制作一点也不马虎,选的是上好的干豌豆面粉,用石磨磨成的。首先用冷水搅稀豌豆面粉,静置20分钟,醒一醒干豌豆粉,然后在锅里放水,大火烧开,待水温70摄氏度左右,小火慢煮,大火易糊锅。将搅稀的生豌豆面粉徐徐淋入锅里,放点精盐,边煮边搅拌,防止焦煳,搅至浆色变黄,浆面不能稠,用筷子搅动一下提起后能黏在筷子上淋成一条线,熟时起锅备用。这种浆的制作,不需要用纱布过滤生的豌豆面粉浆,看似简单,有点粗糙,其实煮出来的口感更丰满、保留的营养成分更多、口味的层次感更浓郁。当然,也有细腻的制作方法,如泡豆、磨豆、过滤、煮浆,但是营养价值稍逊一筹。
让人念念不忘的美味都追求着刻意中的随意,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吃时烫好米线,放入熟的豌豆浆,然后放佐料。浆米线的佐料制作也很地道,油泼辣椒香而不辣,选用的是本地的露天辣椒和菜籽油制成;杂酱肉帽子、紫杆芫荽、栗壳红蒜泥、花椒粉、盐、味精、酱油放在一起,一碗香味浓郁、风味独特、滑糯香辣、朴素无华、黏黏糊糊的保山浆米线就可以开吃了。
保山的早点铺子遍及城区的大街小巷,通常店铺很小,小本经营,一般是夫妻店。其中,南门街浆米线店久负盛名,南门街原来是明代建的永昌府城的八大门之一镇南门处,除了仁寿门城门洞,其他已经荡然无存了。据悉,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南门街就有卖浆米线的早点露水铺子,人民币5分钱一碗,不要粮票,只要现金。
现在南门街有数家早点铺子,大家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店铺。如南门竹篓浆米线、巷道浆米线、卤汁米线等,经营的都有保山浆米线。尤其是傍晚时分,来吃浆米线的人熙熙攘攘,生意火爆,口味大同小异,佐料十分丰富,辣椒有小米辣、火烧辣子、油泼辣子,葱、姜、芫荽、蒜泥,舂好的花生、花椒粉,炼好的花椒油、芝麻油、蒜泥油,还有腌制的萝卜、爆炸腌菜、包白菜,味精、鸡精、酱油、下村醋等,粗壮的米线放在小竹篓里,在滚烫的开水里一烫,放入碗里加入豌豆浆,再加上用保山腊八紫苏豆瓣酱炒制的杂酱肉“帽子”,肉料有猪肉、猪排、鸡肉,食客任意选择,佐料自行放,每一种佐料都会勾起满满的美味回忆。一碗价廉味美、百吃不厌的浆米线,呈现的是保山人平平淡淡的市井烟火。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