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作品“动”起来》教学案例
昌宁县教师发展中心 罗宇钧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一、案例背景
本次教学案例选择的内容是云南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科书中《让多媒体作品“动”起来》,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提升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能力,在欣赏的同时理解模仿和创作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本次课程承接之前所学习的内容,对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新课程标准,不仅口头讲解和示范操作,也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尊重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上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目标
本次通过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多媒体的认识,在模仿和独立操作中掌握教科书知识,根据教师引导按部就班进行操作。学生要积极动手实践,提高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积极性,增长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感受集体学习氛围,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目标紧扣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提升信息技术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三、案例过程
在本次案例开始的时候,教师要讲明今天所使用的主要软件就是PowerPoint,操作方法更简便、内容更丰富、更充实。本节课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多媒体动起来,让人看上去更加具有审美价值,这也是学习的重点,学生要掌握自定义动画。在开始教学要做好软件准备,确保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正常运行,教学的地点在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展示魔法,让学生看到屏幕上的有动画的多媒体,文字飞入、小人跑步、切换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产生好奇心。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各小组利用本节课的知识做一份演示文稿来介绍本小组成员及风采。要求:三张以上多媒体,突出主题,有文字、艺术字、图片、背景、声音、动画效果以及多媒体切换效果。教师安排学生分组练习,完成《小组风采》中的文字部分的动画效果。在学生基本掌握文字飞入后,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制作出图片飞入的动画。这个问题提出后,就由同一个小组内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熟练的基础上继续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魅力,询问学生是否会做欣赏的小鸡绕圈的动画?询问学生动作路径的长度是否可改变?由于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给学生预留一定的进行思考和实践。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插入新多媒体”和“切换效果”,让学生在观看后更好学习。
最后教师回到在课堂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风采》的练习,设置出以下问题:如何设置对象动画效果?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采用小组集体学习探讨的方式进行解决,知道在计算机操作中需要确定以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做到先选中操作对象,然后再设置对象的动画效果。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如何改变动画对象的出场顺序?学生在认真观察后可以发现出场面进行存在规律,懂得观察右边任务窗的变化,这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得到解决。
在拓展延伸阶段,教师将本节课所学内容继续整理出来,让学生更加清楚了解到课堂的主要知识脉络。学生可以总结出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两部分内容:第一个是设置多媒体动画效果,第二个就是设置多媒体动画效果的注意事项。教师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方法让我们的多媒体更美更富有动感?从审美教育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要求学生在放学回家后制作一个演示文稿,对其设置多媒体切换效果。通过让学生课后自主创作一个演示文稿并设置动画与切换效果,巩固学生课堂记忆。
四、案例反思
本次教学案例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循循善诱,注重语言引导、操作示范,让学生真正学懂了多媒体知识。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授课轻松愉快的氛围,提升积极性,能够和同学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互动。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教师确保教学环节完整,让学生在熟悉知识点的基础上,回家后继续练习信息技术知识,提升教学效率。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