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阿盖公主庙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腾冲娘娘庙
球牟山麓的阿盖公主庙
顾建中 /文 杨家寿 /图
抗战最艰难的1942年,郭沫若先生创作著名作品《孔雀胆》。《孔雀胆》描述了美丽的蒙古族才女阿盖公主与末代大理王爷段功的爱情故事,体现了彰善阐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阿盖公主是末代梁王把匝瓦尔密的女儿,也是蒙古族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存诗两首,诗文抒发了她对段功的深爱和对现实的无奈。
《金指环歌》
将星挺生扶宝阙,宝阙金枝接玉叶。
灵辉彻南北东西,皎皎中天光映月。
玉文金印大如斗,犹唐贵主结配偶。
父王永寿同碧鸡,豪杰长作擎天手。
《悲愤诗》
吾家住在雁门深,一片闲云到滇海。
心悬明月照青天,青天不语今三载。
欲随明月到苍山,误我一生踏里彩。
吐噜吐噜段阿奴,施宗施秀同奴歹。
云片波粼不见人,押不芦花颜色改。
肉屏独坐细思量,西山铁立风潇洒。
阿盖公主的诗蕴藉隽永,凄美哀婉间透出北国女子爱憎分明的刚毅个性。她与段功的故事广泛流传于大理和昆明等地,但在“极边第一城”的腾冲,也有一座“阿盖公主庙”。
腾冲阿盖公主庙在城东伽河村(现属东山社区),民间称为娘娘庙,始建于明正统年间。“娘娘庙”建筑格局为传统宫观式样,由山门、照壁、娘娘殿和左右厢房构成。庙内翠竹婆娑,庙前小溪清澈,环境清幽空灵。殿前对联:“左来凤右飞凤球牟晚照映佛光,枕龙江面盈江洱水长流昭圣泽。”来凤山、飞凤山、球牟山、龙川江、大盈江都是腾冲的山水名,洱水明显是指大理洱海。
腾冲有“娘娘送子来到娘娘庙,观音普渡来到观音堂”之说。可见娘娘庙在腾冲民间影响极大。
关于娘娘庙所供娘娘塑像为阿盖公主,是李根源先生于1940年考证的。
这年春天,李根源从新疆返乡。因为伽河村有李姓本家,春节期间按礼仪到离城不远的伽河村拜访亲戚。看到娘娘庙香火旺盛,便也进庙谒拜,无意间发现庙内立有一块石碑。细阅后,方知庙内供奉的娘娘塑像就是阿盖公主。
后来,李根源作《阿盖祠记》,《记》中说:“腾冲东城外七里许,球牟山下伽河村有娘娘庙,建自明正统年间,曾受景帝敕封,香火因缘至今数据百年不绝。庙有碑,纪祀事本末,阅之始悉娘娘即元梁王女阿盖也,从俗称为娘娘也。”
李根源亲见“娘娘庙”石碑,并作《阿盖祠记》(见《永昌府文征·文录》),其结论足信。
李根源在详述阿盖公主故事后说:“阿盖终悲愤以诗明志,不食而死。其贞义节烈,滇人咸钦重之。”
李根源家族祖籍山东青州,其先祖李德系明洪武年间随沐英平定云南入籍。至于汉族的李姓为何供奉阿盖公主,他是这样认为的:“万历间,吾族书文祖讳现自叠水河迁居是村,子孙繁衍近七八十户。乙卯冬,根源从迪化(乌鲁木齐)归,以祀宗祠之便来谒庙。族中父老佥言甚著灵异。余谓如此贞烈,礼宜从祀,且可以式贞风而励末俗。惟名称宜改,爰为正名曰阿盖祠。”
除了伽河村的阿盖公主庙,腾冲来凤山还有供奉段功塑像的汉景文帝殿。相传王骥三征麓川,得阿盖公主和段功神助。王骥告捷后,英宗皇帝大喜,敕封段功为“汉景文帝”,立庙来凤山;封阿盖公主为“球牟山天妃驿母元君”,建庙于球牟山麓,名为“天老祠”。
腾冲部分段姓人口每年有过“三月节”的习俗,时间为农历三月二十一至二十八,届时要把娘娘庙的阿盖公主神位请出,隆重送到来凤山的汉景文帝殿,意为让阿盖公主与段功相会,三月二十八才又请回娘娘庙。
腾冲作家杨家寿先生撰《腾冲段氏与三月三》一文,说当年段功、阿盖死后,遗子段贤(又名段寅)仅两岁,得段功手下杨渊海等搭救,长大后参加明军。洪武十九年(1382年),段贤随军驻腾冲,后落籍城北观音堂,生段黑、段勒、段恭、段泰、段赛五子,于宣德八年(1433年)去世,葬于西山坝老草坡。至今,段贤后人在腾冲已传承至第二十九代。
腾冲的阿盖公主庙和段功庙,除为纪念阿盖公主的贞义节烈外,还与白族是腾冲世居民族有关。2019年,腾冲白族人口3860人,多数插花散居于汉族聚落,界头等地有集中聚落。《腾冲县志》载:“本县白族是民国9年前由大理、鹤庆、云龙、剑川等地来做木活、石活、教书、做生意定居的,主要居住在界头区桥头铺、黄家寨,五合区庐山,团山区曼弄等地。”
事实上,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一直是腾冲的主体民族之一。元末明初,因为战乱,大批白族人口向西迁移进入腾冲。
清末民初,英国吞并印缅后,西南丝绸之路商贸兴盛,腾冲成为滇西边境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鹤庆商帮、喜州商帮的大批白族商人在腾冲设商号,大批坐商落籍腾冲。此外,滇西和缅北远离海洋,食盐紧缺,滇缅公路未通车前,大批兰坪、洱源、云龙等地的白族民夫肩挑背扛,替商号运输乔后、诺邓井盐到腾冲,时间久了,在途经的江苴、桥头等歇脚地自发形成聚落。至今,腾冲坊间仍流传着许多民间背盐人吃苦耐劳的故事。
正是有了这些白族聚落和人口,加之腾冲各民族崇敬阿盖公主贞义节烈,“极边第一城”才有了阿盖公主庙和段功庙。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