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王丹妮
近年来,保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两次考察云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新时代“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等市情特点,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为路子,努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提出,要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发挥文化振兴的重要作用,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乡村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乡村旅游必须依托乡村文化,但旅游业本身具有经济和文化属性,若要高质发展乡村旅游,先要精准定位乡村文化,打造乡村文化产业,通过对其有效利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从而实现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为担当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奠定了理论基础。
乡村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风俗习惯、农耕技术、时令节气、道德情感等,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在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汁原味富有个性的乡村文化渐渐消逝。因此,必须通过创新理念、创新路径、创新模式开创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途径,为传统乡村文化在新的生活环境中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新土壤。
江西婺源篁岭景区、贵州黎平肇兴侗寨等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证明,通过对乡村文化的有效利用,可以有力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也可以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一些地方在对传统乡村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创新利用等方面已经有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许多具有普适意义的路径和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进程中,我市也涌现了一批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如腾冲的和顺古镇、银杏村等,引得全国游客纷至沓来。
但总体来说,我市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仍较少,许多乡村旅游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我们要在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重要论断指引下,持续发挥乡村旅游在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中的资源整合、产业支撑和方向引领等优势,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
首先,要系统性地挖掘整理乡村文化。我市辖1区、1市、3县,乡村数量众多,民族风情浓郁,虽然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但对乡村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各地工作人员可结合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等工作,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入系统性调查、整理和研究,进而摸清家底,构建系统性的乡村文化数据库体系,扎实做好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新闻工作者也要勇于担当,在采访过程中积极挖掘乡村文化,收集整理后对乡村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宣传,也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素材支撑。
其次,要积极探索乡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在利用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文化传承方面,我市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腾冲市更是以传承乡土文化、彰显腾越特色、促进利用发展为方向,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基本原则,将古镇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编制了《腾冲市乡村风貌建设导则》,探索出了以“花”为媒的和睦茶花村,以“艺术”为媒的帕连网红村,以“口岸”为媒的猴桥国门新村,这些传统村落现已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网红打卡点。此外,我们还要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先进技术,通过先进技术的创新利用,打造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新服务,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新探索、新尝试,逐步形成乡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最后,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发展导向。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弥补人们在都市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疏离感,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活在他乡得以实现。但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将旅游休闲空间嵌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中,按照主客共享理念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接待体系,持续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当地群众获得感,使乡村旅游得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总之,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重要论断为根本遵循,积极探索乡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