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子村的大格局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小街子村新貌 马映雪 摄
一条条蜿蜒入户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旁的绿植生机盎然;一幢幢房屋整齐划一,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笔者日前走进昌宁县更戛乡小街子村,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这画卷,正是小街子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交出的成果。
小街子村位于更戛乡东南部,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是昌宁县1999年易地扶贫开发项目移民安置村,因古时该地有个规模较小的农产品交易集市而得名。1999年至2002年间,来自昌宁县珠街、耈街、漭水、大田坝等乡镇的758户人家先后在小街子村安家立业。2004年3月村民委员会换届,小街子村依法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立以后,班子成员始终坚持“移得来,留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把扶持龙头产业、壮大农村经济作为易地搬迁的头等大事来抓,积极为移民户出主意、想办法,规划生产、谋求发展。
移民工程,是一项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改变了许许多多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他们在新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安居乐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更美好的新生活。今年54岁的村民李先华一家,2000年从大田坝镇搬迁到了小街子村,住上了砖木结构的安置房,还分配到了水浇地。在老家时,李先华一家以务农为主,“出路不太好,打工意识也不强,一家人就是种种地。”李先华说,“小街子村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热条件较好,发展甘蔗、澳洲坚果、芒果、荔枝等热带经济作物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现在已经发展了26亩坚果、16亩甘蔗,并探索养殖生态猪,目前养了76头。儿子也开了间铺子销售兽药和饲料,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就像父辈们说的那样:上楼梯,吃甘蔗,一截更比一截甜。”
“今年是小街子村移民安置的第24年。从深山到坝子,从土坯房到小平房,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交通方便,孩子读书方便,老人就医养老的问题也得到了改善,特别是收入渠道变多了,大家的经济条件都好了,生活品质也提升了。”小街子村党总支书记艾中华介绍说,为了让搬迁群众住得稳、得致富,小街子村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用好政策、用活政策,因地制宜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通过生产扶持项目、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大大提升移民的致富本领,拓宽了他们的致富门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小街子村已形成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更戛乡以建设“环境美、产业美、生态美、精神美”美丽乡村为目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对小街子村的扶持力度。在突出抓好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移民村重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的同时,切实加强村庄道路建设,完善供水排水、照明、绿化等配套设施。2006年以来,已投入7200余万元用于建设小街子村。
如今的小街子村,在党的惠农政策扶持下,处处凸显出经济繁荣、生态宜居、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景象,426户1672名群众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好起来”的目标,继续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奋斗着。
马映雪 鲁轶平 杨冲楷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