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党建底色亮 乡村振兴成色足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高自元,田地4.09亩,发放股金分红123元……”今年3月28日,隆阳区西邑乡鲁图村石门自然村人头攒动、欢声笑语,村民们依次在股金分红发放清单上签字摁手印,并拍手称赞“鲁图模式”带来的收益。当天,共发放股金分红18360元。这是隆阳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美丽图景的生动一幕。
近年来,隆阳区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乡村振兴。
抓组织体系,筑牢根基稳固的堡垒
“如今,我们村咖啡种植面积13600亩,咖啡豆年产量1200多吨,产值达1.2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3万元,带动群众户均增收1.5万元。”谈及发展,“中国咖啡第一村”——潞江镇新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加维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
地处怒江沿岸的新寨村,曾经历了种咖啡到砍咖啡的困境。为破局解困,村党总支坚持“改变的是理念,不变的是产业”,采取“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走精品化发展之路,新寨村实现“砍”咖啡到“吃”咖啡的“蝶变”,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咖啡第一村”,咖啡成了当地群众的“金果果”。新寨村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好支部。
近年来,隆阳区以“双整百千”四级联创为抓手,持续巩固深化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开展村民小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组织2169个基层党组织开展分类定级和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全力落实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级事务统一管理、村干部分工负责的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全面推行“乡镇党委—行政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乡村组织体系,实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不断织密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全力推进“党组织+”模式,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抓骨干队伍,建强本领过硬的雁阵
“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本领,开阔了视野,还通过观摩交流找到了差距,也提振了信心,坚定了决心。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能力素养,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年4月21日,参训完隆阳区2023年度村(社区)干部示范培训班的学员张正满怀信心地说道。
近年来隆阳区紧盯“人”这一关键要素,深入实施“头雁”“归雁”“雏雁”工程,大力推进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工程,全力加强村(社区)干部、村级后备力量、驻村工作队员等骨干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充电。
今年以来,隆阳区聚焦村(社区)干部、乡村振兴一线骨干力量能力提升,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培训3713人(次);604名村(社区)干部参加“双提升”项目。充分发挥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作用,逐步提升青年党员素质,持续锻造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现已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062人。
同时,隆阳区通过对户籍在外的党政机关干部、外出创业务工人员以及离任村干部、德高望重老党员等各类乡贤人才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人才信息“储备库”,发挥党组织“磁石”效应,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在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中,1000余名公职人员回乡共谋家乡发展,征集到意见建议3600余条。
今年5月,隆阳区还制定出台了村(社区)干部行为规范,“要对党忠诚作表率,不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人’”等“八要八不做”列进其中,持续打造过硬的基层带头人队伍。
抓群众增收,提升惠农利农的成色
三年前,西邑乡鲁图村的土地因为零星分散,被称为“补丁地”“口袋田”,耕作不便、成本高,很多土地撂了荒。
如何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鲁图村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乡村振兴之路,成立土地流转服务合作社,将全村可用耕地统一流转,集中开发,零星散乱的贫瘠土地变成了整块连片、通水通路的高标准农田。这样一来,村民的土地租金提高了,村民到村里的专业化服务队务工收入有了保障,种烟后村民可以种蔬菜又有一份收入,合作社收益后还有“二次分红”,实现一块土地“四份收益”,形成远近闻名的“鲁图模式”。
“今年是‘鲁图模式’创收的首次分红,一年下来,村民每亩地的收入比过去增加了15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5万元,来年各种收入、分红只会更高。”鲁图村党总支书记王学春满脸憧憬地说。
近年来,隆阳区大力实施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2022年末,全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数量达11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平均达21万元,其中:20至30万元30个、30至50万元11个、50至100万元15个、100万元以上8个,让群众直接在项目建设或产业发展中享受稳定、普惠的增值收益。
此外,隆阳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充分挖掘年轻村干部、驻村干部、返乡大学生等力量,全力发展乡村电商,让隆阳咖啡、果蔬、美食等“触网出山”,联农带农助农增收。今年以来,全区电商交易额达19.78亿元。
段亚军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