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要闻

史迪威公路北线上的故事—— 猴桥“小孩子”

发布时间: 2023-10-23 10:19:12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www保山日报网

  猴桥『小孩子』蔡文伯与女儿蔡金花与尤金·兰斯在甘拜地丫口 李根志 摄www保山日报网

  □ 阿贤www保山日报网

  2004年2月7日,美国俄勒冈州大学人类学系在中国中央民族大学留学的12名留学生来到腾冲,他们的辅导教师是卢百可(Patrick Lucas)。这群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来与当地的高中生进行文化交流。而卢百可却有另外的一门心事,因为他曾答应过一位当年曾在中缅边境猴桥一带修筑史迪威公路的老兵尤金·兰斯的请求,要到猴桥替这位老兵寻找一名叫“小孩子”的中国人。www保山日报网

  当年这名被他们称之为“小孩子”的中国人大约有7、8岁。因为语言沟通困难的原因,他们当时是用中文“小孩子”的发音来称呼那名小男孩的。而“小孩子”却用英语 “Boss”称呼兰斯。他们之间曾有过一段非常深厚的友谊,兰斯不知道事隔60年后,这名猴桥的“小孩子”还在不在人间?他自己现在已经80多岁了,但是对这名“小孩子”却永远也忘不了。他想知道这名“小孩子”的下落,还想回到猴桥来看一看。因为他只要想起史迪威公路或者听人提起史迪威,他就会想起那名“小孩子”,他希望史迪威公路和这名“小孩子”共存……www保山日报网

  历史还得从昨天说起。www保山日报网

  1942年5月,日军占领了缅甸全境和中国怒江以西的大片领土,切断了盟国援华的重要陆上运输线滇缅公路。鉴于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中美英商定另辟印度至中国的公路。1943年春,中国战区参谋长、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先后派出中国驻印军工兵第10、 第12两团, 美军工兵第45、第330两团,第823、第849两个航空工程营, 第209、第1883、第1905等3个战斗工兵营,暨英方率领的印度、尼泊尔劳工,中国劳工等共约7000人,修筑自印度利多经缅北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并派遣中国驻印军一个团进出野人山区,掩护筑路,抗击日军袭扰。www保山日报网

  有的老兵回忆说,这条路是一边与日本人打仗,一边用大炮和推土机修出来的,是用生命和鲜血铺筑起来的血线。它与南线的滇缅公路形成一个较为强烈的反差。南线是在抗战前修通并使用,在日本人来时被封锁,在中缅印战场的硝烟接近尾声时又重新热闹起来的。而北线的中印公路却是在日军还没有被全部歼灭时,边打仗,边修路而逐渐筑成的,它的命运也随着战争的逐渐远去而被冷落,形成了一条昙花一现的战时性公路。www保山日报网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还会想象得出这条路的实际样子。但是它在抗战时,却是维系整个中国战场的一条公路,更是决定胜负至关重要的一条生命线。www保山日报网

  美国工兵兰斯与猴桥“小孩子”蔡文伯www保山日报网

  1943年10月,史迪威将军命令中国驻印军两个师和一个美军支队进入缅甸,以歼灭缅北之敌,扫清筑路障碍。大批的美国小伙子便成了这支筑路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带来的先进技术更是给筑路民工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尤金·兰斯便是当年其中的年轻一员。他说,民工们用手工修路,有成千上万的民工,由于当时没有什么重型的机械,成千上万的民工修路全靠肩挑背托,当我们带来了重型的修路机械时,民工们感到非常吃惊,这台机器做1小时的工作,100个民工可能要花几天的时间,甚至更长,尽管这些民工们的报酬很低,每天只有2至4美分,但他们仍然坚持工作。而且是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并生存了下来。www保山日报网

  猴桥是史迪威公路上横跨槟榔江的一座重要桥梁,因当地土人最初用树藤编桥通行,原始森林里的猴子也喜欢从此过桥,所以得名。在二战中,美军在此位置上架设有一座钢架桥,桥建成后,结束了人像猴子一样攀踩着藤索桥过江的历史。www保山日报网

  筑路工程队进入到中国境内的猴桥后,尤金·兰斯从他自己的视野里发现了中国人在艰难的生存环境里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他对中国人开始有了一种莫名的崇敬和感激。他说,我看到了中国人的耕作方法,他们生存的方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山上有成片的梯田,真可谓人间奇迹。真是了不起,尽管他们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们创造了奇迹。很奇怪,在那儿,你的所见所闻会使你自己产生很多奇怪的想法。www保山日报网

  尤金·兰斯在与他的同伴们日与继夜的筑路生活中,他感到了孤独和无助。他开始想念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那时他写下的思念诗还一直保存到现在。“(诗的大意义)遥望大海,妻子的美貌显心里。远航的轮船带去我对你的思念吧,请接受我对你这份真诚的爱,不久我将回到你的胸怀。”www保山日报网

  尤金·兰斯说,当时他们离开家的时候都还非常的年轻,他们只感觉自己要到一个该去的地方去做他们该做的事情。当时他有19岁,是个写诗的年龄,所以写下了这首小诗,以寄托对家乡和妻子的怀念。www保山日报网

  最初的时候,他们感到非常的孤独,尽管身边也有很多的人。而正在尤金·兰斯对家乡和妻儿最为想念的时候,他结识了中国儿童“小孩子”。让他在“小孩子”的身上看到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他从此开始了从军生涯中最为有意义的一段日子,从那时开始,他每天看到的太阳都是快乐的。www保山日报网

  他记得那天,他们在搭建营房,有一个小孩在离他们大约30码的地方呆呆地站着,晚上可能也是在那里。第二天早上,小孩仍然还站在那儿,尤金·兰斯想,他一定是饿了,于是就叫他到他们的帐篷里,煮咖啡给他喝,这个小孩比着手势说“你们收留我吧,我可以替你们做很多的事”, 尤金·兰斯领会了小孩的意思,同意他留在了营房里,小孩大约待了两三个星期后,尤金·兰斯估计他的家人一定想他了,于是就开着吉普带着他去找他的家人,在小孩的带领下,吉普车大约行驶了一小时后就不能走了,他们又爬山才到了他的家里,他的家里有母亲、两个比他小的弟弟和一个比他大的姐姐。尤金·兰斯带了很多的食品和香烟,送给了他们家。www保山日报网

  从那以后,这名小孩成了尤金·兰斯军营里的正式一员,他们给他军服穿,给他食品吃,俨然已把他当成了他们当中的一名士兵。www保山日报网

  “小孩子”每天早早起床,替美军工程营官兵们烧水、打扫卫生,并特别注意督促尤金·兰斯刮脸,当时他是唯一一个每天都在修面的美国人。“小孩子”力所能及的替工程营官兵们做一些事情,并在白天为他们放哨,注意躲进深山的残存日军动向。www保山日报网

  一天,一个小队的日军突然袭击了筑路工程队,由于工程队没有作战经验,“小孩子”便带着他们往山里跑,使工程队逃过了一劫,于是他们的友情更深了。www保山日报网

  当时这个“小孩子”大约有8、9岁,最多也不会超过10岁,他们相处了6、7个月,“小孩子”每天早上4点起床,然后生火,用钢盔打水烧水。www保山日报网

  尤金·兰斯他们教他简单的英语“good morning;I love you”www保山日报网

  虽然“小孩子”家很穷,但是他对筑路队的生活却照顾得特别的好。www保山日报网

  古永傈僳族民工参与筑路www保山日报网

  在尤金·兰斯和“小孩子”交往的日子里,“小孩子”与他们照了许多照片,照片的背面都记有详细的拍摄地点和日期。www保山日报网

  由于在腾停留时间有限,卢百可没有找到这个“小孩子”,他把尤金·兰斯要寻找这个“小孩子”的愿望拜托了当地媒体《保山日报》社记者站的李根志。www保山日报网

  通过李根志的多方联系打听,2005年2月,终于从猴桥传来了消息说,“小孩子”还活着,他就是猴桥镇猴桥村小杂河的老香童蔡文伯。李根志迅速把这个消息传到了在北京的卢百可那里,卢百可马上告诉给了尤金·兰斯,尤金·兰斯激动得一夜都没有睡好觉。第二天,他开始筹备前往中国腾冲猴桥的事宜,他一定要在有生之年见到“小孩子”。www保山日报网

  而当这个故事在一些中美友好人士中间被津津乐道时,美国畅销书作家詹姆斯布拉得利正着手构思他的第三部作品《美军在CBI》,在苦于采访不到有价值的故事而苦恼时,他从朋友们那儿得到了这个消息,詹姆斯当即决定要首先到腾冲采访这个“小孩子 ”。www保山日报网

  2005年6月21日,对于詹姆斯来说是一个比较激动的日子,他终于替尤金·兰斯看到了时隔60年的“老朋友”——“小孩子”蔡文伯。www保山日报网

  在猴桥村,当詹姆斯把当年尤金·兰斯在猴桥施工时与“小孩子”的照片打开时,“小孩子”蔡文伯一眼便认出了老兰斯和自己的照片。“小孩子”蔡文伯自己叙述了当年的经过,他所说的和尤金·兰斯所说的相差无几,唯一不同的是,他忘记了他曾经带领美军工程队逃过日本兵追杀的过程。当我们问他为什么不说这个情节时,他说,其实这是很平常的事,我并不认为是我救了他们,而是因为他们修桥补路是行好事的事情,所以是他们做的好事让神仙帮了他们的忙,不然我也可能要跟着遭殃的。www保山日报网

  蔡文伯告诉记者,当美军工程队撤走后,他便和尤金·兰斯失去了联系,这一隔就是60年。在60年中,蔡文伯在寨子里和老乡通苦学上刀杆、下火海技艺,逐渐成了刀杆队里的骨干,他们曾经到过许多地方表演。后来随着年龄和技术的同步增长,他成了刀杆队里的师傅。他说他活到这个年纪,所有的心愿都已经差不多了结了,唯一还有的一个愿望就是如果他的刀杆队能到美国去演给那些筑路老兵们一场“下刀杆、下火海”,那就死也足矣。www保山日报网

  而正在这时,正紧锣密鼓的筹备9月27日的“中缅印战区滇西战役国际学术研讨会”腾冲方面,正准备在这次研讨会上为曾在滇西反攻战中阵亡的美国盟军19名阵亡将士重立墓碑。而且拟准备邀请一些美国老兵和学者前来参加这次活动,尤金·兰斯和詹姆斯·布拉得利首先被列入了邀请名单。www保山日报网

  对这件事情倾注了大量热情的李根志把这一消息通过电子邮件告诉了尤金·兰斯,尤金·兰斯马上回信说,9月27日的研讨会他一定要来参加,他说此行的主要目的主要是要和老朋友“小孩子”见上一面,他希望“小孩子”永远健康地活着。2005年9月26日,兰斯来到了腾冲,在猴桥,那个他曾经亲手筑就的公路上,他见到了那个60年前的“小孩子”。www保山日报网

  当年的桥是一座用竹子弯成的临时性季节桥,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猴子过的桥。形状非常的漂亮,像一把弓,又像是道彩虹。兰斯和许多工友就在那座桥上留过影。当时的美国航空工程营官兵们在猴桥的上游建了一座军用贝雷桥,据说这座桥后来被拆去支援了越战。原来的位置被一座铁索桥所取代。www保山日报网

  “小孩子”其实已经很老了,2005年时已是76岁的老人,在“文革”期间还由于与美国人有过来往被戴上过“理通外国”和“美帝国主义走狗”的帽子,被打驼了背。www保山日报网

  听说老朋友尤金·兰斯要来,蔡家所有的人都聚到了蔡文伯的家里,用他们的最高礼仪,把堂屋中永不熄灭的火塘烧得更旺,两位老人被请到了堂屋火塘东方的位置上,面对傈僳人家最崇拜的火塘,兰斯拿出了当年的照片,并把它送给了“小孩子”。两个老人像两个小孩搂在一起哭了起来。www保山日报网

  下午6时30分,由于时间的关系和考虑到兰斯还要参加27日的研讨会,随行的工作人员建议结束见面,告辞蔡家回城。尤金·兰斯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要与“小孩子”一起到中缅边界南4号界碑那儿重走一段他们当年共同修筑的中印公路;蔡文伯也提出了他最后的一个要求,他要让他的徒弟们为兰斯表演一次上刀杆、下火海。本来如果自己还年轻的话,自己要亲自为兰斯表演的,现在只能让自己的儿子也是徒弟为兰斯表演了。这也是他们全家对兰斯和美军工程营官兵们唯一能表达感谢的一种方式。www保山日报网

  一边是千万里的牵挂,一边是千万里的感激;无法说清,无以言表。两位老人的愿望谁也不敢懈怠,只能满足,随行的工作人员最后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既能表达蔡家的盛情,又不耽搁兰斯第二天的会议——大家请蔡文伯与女儿蔡金花、儿子蔡学书与兰斯一起先到界碑,然后一起回城,到城里借一家旅游公司的傈僳山寨的设施为兰斯表演上刀杆、下火海。www保山日报网

  就这样,车子载着所有的激动和60年的故事首先向中缅边境的南4号界碑驶去。到达界碑,兰斯和“小孩子”相约一起走上了他们当年曾一起修筑的史迪威公路。www保山日报网

  半个钟头后,大家坐上车子返城。蔡文伯突然用傈僳话唱起了一首他自己编的友谊之歌……www保山日报网

  10点30分,蔡文伯一家和兰斯来到了县城里的一个傈僳山寨,这儿是一个专门为旅游团队表演上刀杆、下火海的场所,老板是一个傈僳族青年,当他听说了这个故事后,当即表示将尽全力帮助蔡文伯完成这个心愿,并把他的刀杆队中几个爬刀杆能手也叫来与蔡文伯的儿子一起爬刀杆。www保山日报网

  竖立在场地中央的刀杆由36把锋利无比的钢刀捆绑而成。www保山日报网

  蔡文伯为他的儿子蔡学书在祭坛前做了简短的仪式后,在傈僳山寨高高架起的36把锋利无比的钢刀上,蔡文伯的儿子和另外两名小伙子一起伴着鼓声为兰斯进行了上刀杆表演。www保山日报网

  古永下街路段www保山日报网

  当蔡文伯的儿子最后一个走下刀杆时,兰斯激动的走上前去鼓掌喝彩,为了在我们的镜头前展示36把钢刀的锋利,兰斯特地找了一块红布在刀刃上轻轻划断。他说,这样的绝技是无法做假,作为一个老兵能够享受到这么高的礼仪,他感到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荣幸。这样的荣幸就是美国总统也不一定能够享受得到,可他得到了,他这一生没有白到这个世上,因为他幸运地来到了中国,并认识了“小孩子”才会得到这种礼仪,而美国总统没有。www保山日报网

  在第二天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尤金·兰斯说:我60年前看过这个表演,但是今天我又看到了“小孩子”的孩子为我表演。我非常激动。这次来中国我见到了“小孩子”,完成了我的心愿,我确定他就是我的“小孩子”。在这里,我要谢谢所有帮助我找到他的人们,我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像我和“小孩子”的友谊一样,是纯洁的、毫无修饰的友谊,但它却是我们最朴素的真实故事,世界就是由这种最平凡的故事组成的。www保山日报网

  注:2012年,尤金·兰斯(Eugene Lance)在宾州“临终关怀”医院逝世。去世前,前来探望的中国友人周泽浩对他表达谢意,他则用最后的力气回答说:“彼此彼此,美中两国互相帮助。”然后安然离世。享年89岁。www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www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