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风采】更好的服务患者
记余翔个人事迹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余翔于2001年9月参加工作,现腾冲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因学习的勤奋和过人的专业能力,刻苦钻研,被聘为中医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云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胶囊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医师学会消化分会委员、胰腺病分会委员,保山市医学会消化病及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被腾冲市人民政府表彰为金牌员工、优秀医务工作者。
谋发展思路,创龙头科室。2009年的老年病科尚处于无技术优势、无优势病种、设备缺乏,发展前景不是很好的局面。作为新任科室主任的余翔提出:“要生存,必务实,立足中医,发展西医,用疗效说话”,于是他带领科室成员按照科室建设标准,结合实际深入思考,成立了胃脘痛病、肺病等治疗小组,发展优势病种,开展特色治疗。在医院“名医、名院、名科”发展战略的带动下,踔厉奋发,把老年病科发展成为具备竞争力的医院龙头科室,2011年被评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如果说老年病科的发展是在有大内科背景支持下的质的提升,那么脾胃病科的成立,则是抢占了发展的思维顶端。胃脘痛病治疗小组在老年病科的孕育下,于2018年单独分科成立,余翔从老年病科主任变成了脾胃病科主任。超前的发展意识、规范的管理制度建设、精湛的服务水平,脾胃病科成为了医院的拳头科室。无痛诊疗、胃镜、结肠镜、小肠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等,让医院成为保山市内第一家开展全消化道诊疗的医院。开展的小肠镜技术、超声内镜技术等消化内镜三四级技术在云南省前列,更有部分内镜技术为保山市内首家开展的新技术。为了更好的发展科室、辐射周边,余翔率先提出并建成了消化内镜中心,这是保山市内第一个内镜中心,也是云南省中医医院里唯一一个内镜中心,中心的建设得到了省级专家的支持,引进并建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郭强专家团队工作站。科室技术领先,特色突出,对边境医疗内镜诊疗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展诊疗特色,赢良好声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腾冲中医药的群众接受度高,传承发展持续向好。中医药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脾胃病科成立之初便是以中医为立科基础。为了进一步突出科室优势病种,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的作用,余翔积极同上级专家沟通交流,拜师学技,掌握胃病急危重症救治及中医辨证论治,对中医、西医“融合参与”脾胃病科部分常见病及疑难重症疾病有一定的见解,在全省范围内成立了全国名中医龙祖宏第一个名医基层工作室。中医参与重症及复杂手术治疗,中药及针灸全程参与ERCP(四级技术)减少并发症及术后症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期空肠管置入使用中药以缩短患者虚弱期减少再出血风险,ESD术后中药参与缩短PPI使用时间等,“做全基本、做强西医、做特中医、做精特需”的医院发展思路在科室发展上逐步迈向了成熟。科室与云南省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缔结科室联盟,积极选派人员进修学习,邀请专家来院授课,协同合作开展科研课题,从技术、教学、科研等方面,形成了中医药在脾胃病的治疗领域上的全面深入合作,极大地提高了中医药服务能力。目前科室共有中医优势病种共有3个,分别是腹痛(结肠息肉、直肠息肉)、胃脘痛(慢性胃炎)、胃脘痛(胃息肉)。
西医够强大,中医有特色,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高度融合,极大的方便了病人的诊治,降低了患者及家属的负担,受到了全市及周边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医疗技术可谓日新月异,结合科室的发展,脾胃病科下一步将在中西医结合在肝病的治疗上谋求新的开始。
强科学研究,领技术前沿。“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二十二年转眼而逝,余翔倾情付出,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带出一个服务能力强劲的团队。医、教、研的协同发展,是考评一个医院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真是有了敢为人先,乐于进取的意识,余翔深知开展科学研究、永攀医疗高峰的必要性,于是他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可谓成果丰硕。2018年参加全国发现消化系早癌计划比赛荣获云南赛区优秀病例,并获专业技术类最高奖项——锐意进取奖。代表云南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全国优秀病例三等奖,是云南赛区参赛者中唯一获奖者。他开展的《注射+APC+钛夹联合止血》获得腾冲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超声内镜辅助下诊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在保山市立项,参与了昆华医院课题《硫糖铝凝胶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胃ESD术后溃疡治疗作用的研究》。目前,他正在开展通过对比研究中医药常用方、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及两药联合使用对食管反流病进行治疗,收集治疗前后食管测酸检测变化、中医症候积分评价,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中医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上是否具有其作用及对比西药治疗是否有一定优势。以研究成果指导疾病的诊治,减轻患者负担,解决患者病痛,实现更好服务患者的目标。(保山卫健)
责编: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