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腾冲马”绝处逢生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本报记者 字相禹 杨清华
2011年以来,随着役用价值降低,养殖户的减少,驮载能力持久、耐粗饲、环境适应性强的腾冲马逐年锐减,从高峰时的数万匹跌至282匹。如何挽救腾冲马?如何挽救一个灭绝边缘的物种?如何把维持生物多样性,推动种业振兴的重要论述落实在基层?请看记者带来的报道。
2023年10月17日,仅存200多匹的腾冲马迎来了它们的“伯乐”们——国家驴马骡类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孙玉江教授,以及随同而来的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所、云南省畜牧总站、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保山市畜牧工作站的专家。专家们不仅对腾冲马的遗传资源采集、相关数据保存等工作给出了权威指导意见,还确定了腾冲马 “扩繁增量、优化种源、选育复壮、区域定系”的保护发展原则,让濒临灭绝的腾冲马迎来了壮大种群的曙光。
逐渐消失的腾冲马
腾冲养马历史悠久。作为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自古以来,腾冲不仅商贸交易活跃,马匹交易也尤为活跃,直接促进了马匹的养殖、选育。
腾冲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1985年,腾冲马的数量还有20188匹。
直至20世纪90年代前期,腾冲的农村依然还有很多群众养马。腾冲市明光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李世龙清楚地记得,1994年,腾冲发生马流感,每天早上天不亮,就有群众牵着马到兽医站等候打针,因马匹太多,一直到晚上,还有很多马没打上针。等疫情平息梳理信息,发现仅明光镇登记在册的腾冲马就有5000多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机械大规模推广使用,马的役用价值逐渐降低,腾冲马的存栏数量开始大幅减少。
在腾冲市畜牧工作站站长杨茂生看来,机械进入农村解放了生产力,加之本地没有形成腾冲马的供销链,是导致腾冲马不断减少的原因。
李世龙认为,败马草(紫茎泽兰)的肆虐生长,致马属动物哮喘病时有发生,也是导致农户不愿意养马的另一诱因。
而腾冲市畜牧工作站畜牧师李向兴觉得,腾冲马市场行情的低迷和近年来外出务工潮的兴起也有关。外出务工会让部分群众卖掉马匹,换养经济效益好的畜禽。
以上因素的叠加,加速了腾冲马的减少。
至2020年,腾冲马逐渐在腾冲坝区绝迹。
2021年6月,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中,腾冲市查实的腾冲马存栏数量锐减到了惊人的268匹。
根据腾冲市畜牧工作站掌握的情况,2021年末,腾冲山区仅有明光镇、界头镇、滇滩镇的少数傈僳族群众还在散养腾冲马。
迫在眉睫的保护
为了保护腾冲马,2022年8月,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保山市畜牧工作站、腾冲市畜牧工作站、云南骑乐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始在明光镇、界头镇、滇滩镇对现存的腾冲马开展调查测定。腾冲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寸代标形象地把这项工作比作“护芯”行动。
寸代标告诉记者,2022年以来,国家、省、市级的专家先后10多次到腾冲落实腾冲马抢救保护的相关工作,为腾冲马实现年新增50匹的目标打下了基础。
腾冲马 范南丹 摄
腾冲马的保护有了喜人的开头,对于基层畜牧站的工作人员来说,也意味着艰苦工作的开始。
在马匹几乎绝迹的山区,要亲眼见到腾冲马并非易事。摸清现存腾冲马的家底,就是对基层畜牧工作者的一场考验。
“每天只敢给自己设定完成一户养殖户登记造册的小目标。”杨茂生心里清楚,现存的腾冲马,基本都散养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每次上山前,他们都要请当地村民小组长提前电话联系养殖户,让养殖户把马匹拢好。要不然,少与外人接触,胆小性野的腾冲马,外人很难靠近。
经过10名基层工作人员一个多月的艰苦寻访,2022年10月,腾冲市终于完成了282匹腾冲马的登记造册,为下一步开展保护采集了第一手数据。
2022年11月,腾冲马被列为云南省4个濒危品种资源之一进行抢救性保护。
滇滩镇棋盘石社区养殖户
2022年12月29日,国家和省级马驴骡技术专家、云南省畜牧总站、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等单位,在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三实牧院对腾冲马进行了相关测定。
2023年10月17日,国家驴马骡类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孙玉江教授,协同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所、云南省畜牧总站等单位,到明光镇松园、自治社区,滇滩镇联族社区,分两批次对3个腾冲马群体进行了血液、耳组织、鬃毛样本采集,通过了外貌鉴定、体尺测量、佩戴标识项圈,并把样本信息及时送往中国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禽品种资源基因库保存,为后续开展家系鉴定、分子鉴定提供试验材料。
腾冲市畜牧站到明光镇麻栎社区采集马血
紧接着,腾冲市结合腾冲马抢救性保护工作,采用“就地组群、种马置换、选育复壮、扩繁增量”的方式,将明光镇和滇滩镇两个腾冲马聚集边境乡镇划定为保护区,并建立核心保种群3个,家系6个,群体规模达117匹;同时,按照种公马、能繁母马、新生马驹等不同类别,制定了不同补助标准。这些举措,极大地提振了腾冲马养殖户的养殖信心。
任重道远的振兴
腾冲市明光镇涩梨树村民小组37岁的杨金海是该村唯一还在养殖腾冲马的傈僳族群众。作为家里第三代养马人的杨金海,已是涩梨树村养马的“孤勇者”。
在明光镇通往界头镇公路一侧的一块草地上,杨金海家40多匹壮瘦不均的腾冲马因为见到陌生人,在简易马棚里来回冲闯。得益于6万元腾冲马保护资金的补助,先前空旷的草地被杨金海用木桩及栏杆围成了马棚,看着远远躲着人群的马匹,杨金海说:“我能坚持到今天,全是对马有一种情怀。”
村里,和杨金海同岁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曾经靠养马维持生计的老一辈,因为有太多谋生的选择,想让他们重拾旧业,光靠有限的补助资金是很难实现的。
杨金海(右一)和他的马
今年55岁的黄爱幸,其父养马最多时达到90多匹。到了他这一代,养殖数量每年都在缩减,随着马匹用途减少和价格低迷,黄爱幸在1993年下定决心贱卖了最后的4匹腾冲马,结束了一家人的养马历史。当记者问他会不会再养马时,他摇摇头说:“划不来。”
和黄爱幸一样,曾经也靠养马养家糊口的刘绍文,18年前卖掉了家里的最后5匹马,在界头镇的集市上开起了家电维修的小铺子。他说,虽然开始也有不舍和痛苦,但慢慢也就适应了。
明光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张一川告诉记者,有限的保护经费主要用于扩繁补助,能开展的工作并不多,在饲养条件受限、养殖效益低等现实面前,要想重现腾冲马养殖的盛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
“首先需要为腾冲马的价值赋能。”杨茂生说。面对低迷的市场行情,如何提高农户养马的积极性、深挖开发利用渠道、提振养殖户的信心,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孙玉江等专家在明光镇指导腾冲马保护
为此,腾冲市在因地制宜开展保种选育,增加腾冲马种群数量,提高种质质量的同时,开始探索腾冲马保护在乡村旅游、体育竞技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期望通过“以保促产、以保增收”的方式,达到增加养殖户收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种质安全,助推乡村振兴的一系列愿景。
腾冲马保护任重道远。寸代标告诉记者,下一步,腾冲市将通过引进有实力的公司对腾冲马进行规模化饲养、系统化保种和开发,在达到腾冲马保种、保护目的的同时,也让腾冲马年新增50匹的目标尽快实现。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