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坚持工业发展“一盘棋”,推动生产要素、政策、资源等向园区集中——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全力打造园区经济发展新高地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全力打造园区经济发展新高地
近年来,我市坚持工业发展“一盘棋”,推动生产要素、政策、资源等向园区集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招商引资吸引力,带动园区集群发展。今年以来,全市辖区内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44.3亿元,占全市的76.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6亿元,同比增长72.5%,占全市的11.75%;提供就业岗位4.09万个。
规划立园
建强发展“主阵地”
——强化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积极探索推进“一线两园”建设,完成《云南保山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2022—2035年)》,规划面积19.62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园、三轴、四片区”的空间结构、“一主两特”的产业格局。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参与中缅“人字型”经济走廊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境外园区(保山市—曼德勒缪达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采用中长期出口卖方信贷融资模式投资开发,总规划用地1905亩,计划总投资6.47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4.46亿元,实现从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的提升。
——打破区域界限。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业集聚、共建共享”的原则,与5县(市、区)共同建设“园中园”,着力破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务服务、产业配套等短板弱项,推动产业、企业、资金、人才、基础设施配套等资本资源要素向园区“园中园”聚集,全方位探索发展“飞地经济”,产生了“1+5>6”的聚集效应,不断攀登园区经济新高地,成为云南省首个实施“飞地经济”的园区。
——细化目标任务。先后制定印发《保山市“大抓项目年”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绿色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绿色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绿色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的意见》《保山市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十四五”及近3年保山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产业重点、保障措施,做到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责任化落实。
产业富园
点燃发展“主引擎”
——依托资源,定向招商。坚持“一把手”带头招商,按照延链、补链、强链的思路,制定产业招商图谱,组建4个招商专班,围绕头部企业、领军企业“量身定做”招商方案,建立“一个产业领域、一个主责部门、一个工作专班、一个目标企业清单、一个招商计划”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口洽谈、登门拜访、小分队招商等活动。今年以来,组织外出招商及考察活动30余次,赴浙江、上海、广州等多地拜访企业58户,接待到访企业55户,分别与国信中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乐山亿诚聚鑫科技有限公司等9户企业签订协议,引进资金30.03亿元。
——做强链条,以商招商。采取项目招商、产业招商、资源招商、以企招商等方式,拓展对外开放招商的领域和空间,以“延链、补链、精链、强链”为关键切入点,集中力量打造了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园中园”,产业集群效应不断凸显。在全省率先形成了从“硅矿—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的前端产业链,单晶硅产能达到31GW、高纯晶硅产能达到5万吨,保山也成为云南省唯一可以大规模生产多晶硅的州市。通威二期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
——搭建平台,活动招商。依托各类赛事活动,倾力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为全市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成功组织举办了首届“保山小粒咖啡”文化月活动、3次大型咖啡赛事以及30余次舞台演艺活动,启动了“啡比寻常大舞台”的运营管理,盘活了汉营走马古镇资源,引进44户商户入驻。
服务兴园
奏响发展“主旋律”
——“保姆式”服务。坚持工作力量向项目集中,发展要素向项目集聚,优质服务向项目集结,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专班、一抓到底”,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精准解决企业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谋企业所谋、想企业所想、做企业需做”,确保企业顺利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让企业“来到了、留得住、建设快、发展好”。
——“配套式”建设。扎实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道路、电力、供气、供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园区功能配套日趋完善。目前,产业园区已建成市政道路14条、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建成变电站6座、供水厂1座(生活用水)、污水处理站1个、综合污水处理厂1座,敷设污水管网58.5公里、中低压中缅油气管道约15千米,建成约18万平方米集仓储、物流、保税为一体的物流产业园以及室外体育场1个、保障性住房41栋5861套。
——“联动式”纾困。深入开展“党建纾困促发展”专项行动,强化部门联动,大力践行“三法三化”,在入园企业信贷支持、清偿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提升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园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截至目前,累计办理涉诉案件45件次,处理信访接访108件次,协调兑付资金4928.32万元。 保 轩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