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生命诚可贵,爱心价更高。在这场尊重生命、拯救生命、延续生命的接力赛中,他们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用一个又一个温暖人心的凡人善举谱写了一曲“人间自有真情在”的大爱之歌。
赵金智:这是一场生命的延续
“虽然我是有58年党龄的老党员,但在思想境界方面我由衷地佩服我的老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前夕,在保山城太保山脚易乐上苑小区一处普通民居里,83岁的赵金智老人感慨地对记者说。
“2013年,首先提出将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做研究的是她。她一生胸怀大爱,是个开明的人,同时她也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面对前来看望的隆阳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说起刚刚离世的老伴,赵金智老人红了眼眶。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赵金智老人
赵老的老伴名叫段立新,曾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20世纪80年代从施甸调入保山市民政局直属单位,直至退休。2023年11月13日,段立新老人病逝,为完成她的遗愿,家人将她的遗体捐献给了大理医学院,以“大体老师”的身份再次“执教”。段立新老人也成为保山市首例成功捐献遗体的志愿者。
段立新于2016年9月在保山市红十字会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她在遗嘱中这样说:“我之所以要‘捐献遗体’,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赶时髦,更不是儿孙不孝,这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我想为党和人民做最后的贡献!”
赵金智老人
赵金智夫妇退休前都从事民政工作,在职时他们经常走基层,倡导移风易俗,推行殡葬改革。赵金智曾7次被市委组织部等市直机关评为先进个人,17次被市民政局党组织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退休后,能写能书的赵金智还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了“第一轮修志先进个人”。
“人称殡葬改革是天下第一难事。但我们认为,只要公职人员带头就不难。”赵金智这样对记者说。2013年,老两口萌生了捐献遗体的念头并开始悄悄地为捐献遗体做准备。“我是学林学的,从事民政工作30多年,对林木和土地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希望能做一个榜样,为国家、为子孙节约土地,为后人留下青山绿水……”赵金智老人抚摸着为妻子写下的文章,用平实的语言,说出了一代人的家国情怀和深沉厚爱。
2016年8月,老两口召开了一个特别的家庭会议,公布了早已准备好的遗嘱。那一夜,一家人彻夜难眠,两位老人的开明和豁达让家人钦佩,但想到不留骨灰将遗体捐给医疗机构,儿女一时都难以接受。
为了可以顺利实现遗体捐献,两位老人到保山市红十字会做了遗体捐献登记,同时还到相关机构做了捐献公证。
在赵金智老人心里,老伴并没有远去,只是去赴了十年前的约定。“老伴陪了我一辈子,守了我一辈子,等到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我就去陪她,守着她。”这对民政老夫妇让生命在大爱中延续!
截至目前,保山全市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累计7254人,实现人体器官捐献12例。段立新老人的此次捐献,对“生命接力·大爱传递”做出了新的阐释。
田玮:当别人需要我时,就应该帮一把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是一名党员,当别人需要我时,就应该帮一把!”在隆阳区兰城街道王官社区白王庙小组,云南省第26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田玮对记者说。
田玮今年28岁,现在保山城北一家环境科技公司工作,负责环境检测工作。工作踏实、勤奋,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小田的妻子是一家体检中心的医生,夫妻俩有个3岁的可爱女儿。
2015年,小田在楚雄读医专时因为志愿参加无偿献血进而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他梦想着有一天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拯救他人的生命。平时,小田经常参加爱心公益活动,已多次无偿献血。
田玮对红十字会的“三救三献”工作有清晰的了解。他清楚,“三献”中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拯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的唯一通道。
田玮的捐献证书
2021年6月,小田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省分库打来的电话,告诉他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好消息,他毫不犹疑就答应捐献。他的父母、妻子和妹妹知道这事后也很支持。妻子对他说:“家人有我照顾,人家等着救命,你放心去捐吧!”
因为远在广东的受助者身体健康状态达不到移植条件,小田第一次体检后没有如愿完成捐献,直到9月,他才接到做好捐献准备的消息。
当时,小田年幼的女儿正因生病住院。为了让小田安心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小田的妻子和妈妈在家照顾女儿,岳母则陪着他到了昆明。10月21日,小田按照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流程,进行了严格体检,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好准备。
田玮和母亲、女儿
10月26日上午8时30分至13时33分,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省分库工作人员、云南“三献”志愿服务总队多名志愿者和医护人员的陪伴下,小田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目前,保山全市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27人,捐献28次,全市在册造血干细胞志愿者7020人。小田告诉记者:“我在床上躺几个小时就可以救人一命,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欣慰的是那位受助者已完全康复,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据悉,小田是中华骨髓库第12227例、云南省第26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王玉娟:应急救护就是传递生命的温暖
在保山艾维眼科医院,记者见到了隆阳区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志愿服务队队员王玉娟。28岁的王玉娟参与救护培训已有一年。她说,成为一个志愿者,是我的光荣。
王玉娟与应急救护志愿服务结缘于2022年年初。当时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在青华海晨跑时,突然晕倒停止了心跳,等救护车赶到时,人已失去了生命体征。“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心痛之余,我觉得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比如可以普及培训心肺复苏的救护知识,在有需要的时候帮助别人,挽救他人的生命。”
在与隆阳区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后,王玉娟加入了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队。当时,隆阳区红十字会仅有1名专业救护师资。经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拥有23名救护培训师资的志愿服务队,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有一名救护师资的目标。2022年至2023年,隆阳区红十字会共举办应急救护培训121场次,培训初级救护员1949人,公益普及培训4.3万人。
王玉娟(左三)与同事
萤火虽微,但为其芒。王玉娟记得每次外出志愿培训,工作人员都要大包小包,背着模拟人,抬着AED,提着电脑和各种材料,一场接一场,一遍接一遍,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态度用心对待每一次培训。“我们的培训都是以理论+实操来开展的,确保每个人都能实实在在地学到技能,特别是持证培训。这是对工作负责,更是对生命负责。”隆阳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站站长范加蓉对记者说。
“愿我们心怀感恩,所遇皆温暖;愿我们心有所暖、向阳而生。”王玉娟告诉记者,每一名救护师就像一个小太阳,温暖而坚定,为群众送去生命的关爱,传递生命的温暖,用千百遍不厌其烦的讲解,唤醒广大群众的急救意识,传播应急救护知识,为人民群众构筑起生命健康的坚固防线。
“红十字会作为党委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在困境人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爱心人士,为困境人群点亮希望,传递温暖。我们将一如既往用服务赢得信任,用行动诠释担当,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群众身边熠熠闪光。”隆阳区红十字会副会长赵月玲说。本报记者 周向东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