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小棕树”引发大讨论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1月11日《保山日报》刊登的《保山小棕树长成亿元大产业》一文在不同行业的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各方的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将有关意见和建议整理如下,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甜棕树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居民们的‘绿色银行’。发展农业,老兵吴仕平算内行。我们村海拔高,半年雨水半年霜,当地棕树以前家家都有,但都是老一辈种的,因为可以入药治病,已经砍得差不多绝种了。吴仕平现在将甜棕树作为产业来做,应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的农业发展规律。虽然甜棕树周期长,要栽培三五年才见效,但可以栽大苗、密植化,采取‘砍一补一’的循环种植或砍一株保留一株,留足株行距剥棕包米卖。”隆阳区水寨乡太元村党总支书记杨国进说。
水寨乡乡长杨嘉聪说:“水寨乡有四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786户3514人的闲置田地离居住地远,劳作成本高,发展种养殖业不实际,非常适合发展甜棕树产业。下步推开此产业后,不但卖棕头、棕包米,还要建棕叶、棕衣、棕根、棕树树干加工厂,棕树附加值会更高,形成产业链的同时,种棕农民家门口就实现就业增收。看到吴仕平127亩棕树的长势和育苗情况,水寨乡理清了乡村振兴思路,坚定了富民信心和决心。”
瓦渡乡安和村58岁村民李东华说:“十几亩地种包谷、小麦确实苦不赢,收入还低,就采购了8200株甜棕苗来栽。棕树无病虫害,只要简单地除草施肥,三五年后养老无忧。在农村,如果起房盖屋、娶亲嫁女等都将棕包头炖鸡作为主菜,销路不愁的。”
腾冲市新华乡邦户村支部书记柯自贤介绍:“我们村现在已经种植了20多万株腾冲甜棕包树,其中可以剥棕包卖的有16万株左右,大多数每棵树一年剥两次棕包,有一部分可以剥3次,只有少数剥1次。今后几年还要种10多万株,腾冲甜棕包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我们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支柱产业。”
保山市政协秘书长潘正飈说:“市政协挂钩新华乡邦户村已有好几年,腾冲甜棕包在该村确实是一个好产业,但是现在继续扩大种植的耕地有限,只能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田边地脚、茶园等矮杆经济林间见缝插针地扩大种植。另外,该村开始探索电商销售腾冲甜棕包,还准备组织一部分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腾冲棕包系列产品的加工方法,取长补短,把腾冲甜棕包产业打造成该村优势产业。”
保山市药检所的领导和专家表示,他们将会从腾冲甜棕包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等方面查找资料,并结合有关腾冲甜棕包的样本分析,提供相关数据支撑。所长张满常表示,保山市药检所将安排10万元调研经费,给开展腾冲甜棕包产业调研的专家作为课题启动开支。
临沧市永德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郭建军介绍:“我目前在永德县亚练乡平掌村驻村,落实绿美乡村工作中,群众说甜棕树作为行道树非常不错,不但四季常绿,还可以剥棕匹和棕包花卖,绿了乡村,富了当地百姓。我们已经两次从保山市引进树苗62000株,此产业将会带动临沧的绿美乡村建设。”
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的于研究员说他很早就了解和多次吃过腾冲甜棕包,确实是一个特色产品,只要他路过腾冲一定会买一些带回去,自己家吃、送熟人朋友。他建议,腾冲甜棕包持续发展,今后要在优质品种选育、科学栽培、适时收获等方面加强科研和技术推广;要在棕片、棕板、棕匹等副产品的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延长产业链;要做好宣传,通过科学宣传,让更多人知道腾冲甜棕包是一个食药两用的好菜肴,只有这样才能做特做优、做大做强。
(郑家文 齐齐)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