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结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胡椒总是和我记忆中的美味联系在一起。记得少时,家中一来客人,父亲便张罗着要煮鱼。只见他将鱼洗净去鳞后抹上一层白色的胡椒粉腌制几分钟,把切好的葱姜蒜放入油锅中炒香,倒入山泉水,然后把腌好的鱼放入锅中,加入炖梅,干辣椒面,花椒和胡椒一起煮,先用大火煮十分钟,再用小火慢慢炖煮,不多一会儿,满屋都是鱼香。客人们总是对父亲煮的鱼赞不绝口,说我家的酸辣鱼吃起来和别家的不一样,我叫父亲传授一点独门秘诀给我,他指了指白胡椒粉,说那就是他的独门秘方。
来保山工作后,有一次我去一位朋友家做客,他用丙麻小黄牛做的黑胡椒炒牛肉又嫩又香,令我久久无法忘怀。后来,保山晓东书屋的主人,美食爱好者杨晓东告诉我:用白胡椒腌制鱼肉,不仅能除去腥味,还保持了鱼本来的鲜味。牛肉在食盐和香辛味浓郁的黑胡椒作用下,肉质内部的酸性物质发生变化,酸味减弱,腥味消散,烤、煮、炖、煨后的肉质香味醇厚,口感嫩滑。困扰我多年的谜团由此解开,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我也和大文豪兼美食家苏东坡一样,成了胡椒的忠实拥趸。
有一天,我无意间翻开了一本名为《热经所简史(1951-1988年)》的书,上面关于胡椒的记载让我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了六十年前。
1956年10月,原保山地委书记郑刚从海南带回胡椒种苗2株,委托热经所科技人员试种。1957年,热经所原党支部书记李孟太去参观海南岛时又引回胡椒种苗3株,试种成功后,1958年,热经所组成了胡椒课题组,进行“研究胡椒扦插技术”课题研究,由此,热经所成为云南省最早研究胡椒的科研机构。
自从在干热的保山潞江坝地区引种成功后,热经所的科技人员便将胡椒引入湿热的河口地区开始试种。1960年,热经所派科技骨干杨悦前往海南岛兴隆华侨农场、保亭育种站参观学习胡椒种植技术;1962年,热经所进行“胡椒的栽培试验”课题研究,并自繁种苗扩大种植;1966年,潞江农场和新城农场派人前往广东省湛江粤西试验站学习,并引回种1000株进行试种,在科技人员的精心护理下,这些种苗的成活率达98.8%。此后,潞江坝、元江坝和蒙定坝等热区初步形成生产基地,为此,热经所向各单位提供了胡椒的栽培技术和部分苗种,继续进行推广种植。
作为云南胡椒研究的第一家单位,热经所开辟了云南胡椒产业化种植的先河。在热经所的科技指引下,仅保山地区的胡椒种植就从1960年的30.22亩发展到现在的1500多亩。
一日雨后,我来到热经所潞江坝基地,看见了自己向往已久的胡椒树。它们从厨房里、菜单上的黑白颗粒变成了一棵棵发着绿光的藤木,一串串红黄绿相间的果实如同一串串玛瑙系在树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位位珠光宝气的少女,焕发着青春夺目的光彩。有谁能想得到,它们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居住了六十多年……(杨弘倩)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