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民心接地气 律动保山零距离
—— 保山市实施“一村(社区)一律师法律顾问”制度纪实
来源:保山日报 阅读:
“一村(社区)一律师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加强了律师与群众的互动交流,让法律服务更接地气。”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德寿告诉记者,“如今,华侨社区已成为保山市民主法治示范村。”
从2021年开始,我市为每个村(社区)安排一名律师作为法律顾问,用法治为群众的幸福生活护航,有力提升了法治乡村建设水平,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目前,全市328名执业律师对接955个村(社区),实现了“一村(社区)一律师法律顾问”全覆盖。基层干部群众都说,律师来了,大家心里有了底气——
系统布局,村庄与律师无缝对接
“实现‘一村(社区)一律师法律顾问’全覆盖,目的在于解决律师行业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不高、法律服务资源不平衡、法律服务保障不充分、法律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市司法局党组副书记王磊说。
我市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及服务期限,所有律师全部无偿服务。
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和村民法治意识不强、法律知识缺乏,农村社会利益冲突凸显、村民法律纠纷频发的现实需求,按照“就近就便、科学分配、资源均衡”的原则,将全市辖区内30家律师事务所与76个乡镇(街道)合理配对,原则上1名律师服务3个村(社区),并签订书面服务协议。
早些年,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学生的辍学率较高。法律顾问进村后,协助党委政府和学校大力开展普法宣讲教育。目前,学生辍学情况得到好转。
“法律顾问工作室的设立,对于我们村民来说是件好事。”村民杨世成说。
“只要有需要,他们就会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几年前,杨世成和几位老乡外出务工,因为包工头拖欠工资,生活陷入困境,是摆榔彝族布朗族乡的律师用法律的手段帮助他们讨回了工资。这件事后大伙进一步知道了法律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结合实际,我市印发了《保山市巩固深化“一村(社区)一律师法律顾问”工作实施方案》《村(社区)律师法律顾问工作管理制度》文件,坚持用定期教育培训、季度考核评估、半年督查通报、每年总结交流等制度,确保工作制度化运行,并将其纳入法治建设成效考评。
突出示范引领,大力实施“抓点成典、推典成景、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工作法,扎实开展“一村(社区)一律师法律顾问”示范点创建工作。按照“1个县创建1个乡镇、1个乡镇创建2个村、1个律所创建1个示范点”的标准,全市共创建181个“一村(社区)一律师法律顾问”示范点,把“一枝独秀”变成“百花齐放”,把“小盆景”变成“大风景”。
木城彝族傈僳族乡是龙陵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边境乡。
云南若在律师事务所针对区域特点,重点推送边境管理、涉缅婚姻、防止“偷引带”及防电诈等方面法律法规,及时形成法律需求“订单”。经审核后,以普法宣讲、法律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普法活动,形成普法闭环。仅2023年就收到“订单”20余份,开展专项法律宣传活动10余次。
由2名律师与木城彝族傈僳族乡130名普法宣传服务队员、20名村级“法律明白人”等组建的“普法讲师团”认真开展法律培训10余次,开展各类普法活动80余次,受益群众达6000余人次。
事务所依托“云南掌上12348”和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等数字平台,及时推送相关案例给全乡广大群众,用“以案释法”的形式让群众对相关法律法规有清晰认识,更对违法导致的危害有更加深刻的感悟。2023年以来,共通过相关平台向群众推送相关法律知识160余条。
老满坡村已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同时荣获市级“平安乡镇”称号。
压实责任,法律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自从村里有了法律顾问,我们咨询法律问题特别方便,有什么纠纷或为难的事,都愿意找法律顾问商量,真是给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昌宁县大田坝乡新寨村村民王大爷点赞说。
云南昌源律师事务所徐腾宁律师在走访中得知,村民李某兄弟二人因为赡养老人的事情意见很大,导致老人的赡养问题一直没有着落。村、镇两级曾多次调解,效果不大。
经司法所所长和村支书安排,当事人被请到村委会进行集中调解。徐腾宁与双方当事人进行面谈后,找到了当事人争议的焦点。缘由是:李某愿意赡养母亲,前提是要将母亲的户口转到自己家。而因为母亲的户口跟随老二,老二家才被定为贫困户。国家政策贫困户可以享受5万元额度的无息贷款,并且还可以领取老人的高龄补贴。为此,老大心里一直不平衡。
随后,徐腾宁充分发挥其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专业优势,从情理、法律、道德等方面进行讲解。经过他苦口婆心地劝解,矛盾纠纷终于得到化解,最终达成一致协议。
老人继续随李某二弟生活,老人的高龄补贴由老二领取,每月及时付给老人。其他子女要经常看望老人,关心老人的晚年生活。老二媳妇也爽快地保证,以后会好好孝顺老人,安排好老人的晚年生活。
一家人握手言和,重续亲情。“咱村有了法律顾问太好了,帮我解决了困难,真是太感谢徐律师了!”调解成功后,老人激动地说。
法律顾问发挥律师专业特长,除认真履行“律师法律顾问”职责外,还发挥调解员、审核员、服务员、咨询员、宣教员、代办员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乡村发展。
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积极参与重大疑难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调处,做好释法析理,引导群众依法解决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努力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3年来,律师法律顾问参与化解矛盾纠纷3309次。
当好法律文件审核员,协助村(社区)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其他管理规定,为项目谈判、合同签订和其他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开展村(社区)事务“法治体检”。3年来,对村(社区)辖区内的学校、个体工商户、法人组织等不定期开展“法治体检”1073次,帮助村委会解决法律难题1347个。
当好乡村振兴服务员,面对面参与城乡社区协商、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农村电商、农家乐、民宿等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促进村(社区)“两委”依法办事、公道办事。
云南滇拓律师事务所捐赠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法律顾问工作室经费5万元,用于工作室调解案件人员酬劳补助,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当好法律知识咨询员,每季度定期上门为村(社区)法律服务不少于1次,以口头、书面、微信等形式及时答复法律咨询者,耐心为群众解疑释惑。
隆阳区组建“法润保山”微信群,定期在微信群推送生产生活、婚姻家庭等法律常识,开展线上调解,实时解答法律咨询。
当好基层普法宣教员,每年进村(社区)举办法治讲座、发放法治宣传资料,普及法律知识不少于2次。协助有关部门依法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提供法律解答及其他法律服务。
当好法律援助代办员,开展公益志愿行动,积极为村(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和代办服务;为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提供必要法律帮助,打通了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规范服务,助力法治保山高质量发展
作为城市社区,隆阳区兰城街道田心社区在“一村(社区)一律师法律顾问”工作实施中,从“乱”到“治”到“美”,昔日“问题小区”蜕变成了“和谐小区”。
过去,社区内某小区物业职能混乱,物业和业主矛盾严重。社区多次召开业主大会,准备进行业主委员会选举。法律顾问全程参与业主委员会选举,指导选出合适的人选后,帮助业主和物业进行多次协商,清算相关费用和设备。
随后,积极和业主寻找有资质、口碑较好的物业公司入驻。最后经过社区、法律顾问、业主共同研究,让新物业公司进驻。法律顾问还亲自指导修订合同,确保双方共同权益。
新物业入驻后,将原来物业遗留的问题逐项解决,某某小区由原来收取不到三分之一的物业费,到2023年物业费用全部主动缴纳。
村(社区)法律顾问以方便群众为原则,每季度至少举办1次法治讲座,每年现场服务不低于50小时。法律顾问所在的律师事务所,定期主动向乡镇(街道)司法所和村(社区)了解群众法治需求,编制服务清单,每年至少组织1次“送法进村(社区)”活动。
村(社区)设置公示栏,对外公布本村(社区)法律顾问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确保村民需要时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律师现场服务时,统一佩戴徽章、携带工作证。
建立法律顾问工作日志台账管理档案,做到服务留迹、问题解决、群众满意。制定《监督检查考核制度评分标准》,通过电话回访、现场了解等方式,征询群众服务满意度,并将其作为通报表扬依据。
3年来,全市律师到村(社区)4608次,服务时长34666小时,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530场,提供法律咨询解答等15834人次。
律师顾问还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把线下定期“坐诊”与线上及时答疑结合起来,把远程服务与上门服务结合起来。3年来,全市律师顾问团共办理涉及农民工维权案件3608余起,帮助农民工追薪2165万余元。
腾冲市积极探索“一村(社区)一律师法律顾问”工作模式围绕短板弱项,全力协助社区打造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共同绘就“边民富、边防固、边关美”的幸福生活新画卷。
李仕灵被指定为胆扎村的法律顾问后,与王文翰律师一起,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村民议事会议商量制定10条村规民约,建立人居环境“红黑榜”“最美庭院”等评比制度,实现“村民自治有规可依”。
他们参与和鼓励党员群众支援边境管理,常态化开展“自强 诚信 感恩”主题宣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共同创建幸福文明新家园。
他们邀请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知晓少数民族习惯的法律明白人共同开展普法活动,通过户长会、网格组会、火塘会、微信群、大喇叭等措施,将举报涉边违法、严禁偷引带、“十个一律”等政策法规宣传到家家户户,引导群众增强守边护边意识。
王磊说:“从目前的效果来看,一村(社区)一律师法律顾问工作制度,既赢得了律师队伍高度认同和群众的好评,又选树了律师公益法律服务这个品牌。”本报记者 黄宝洲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