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我们身边的变化 | 宣讲聚起“V”力量——施甸志愿服务有声有色
来源:保山日报
“强支书来掌勺”V宣讲志愿服务项目
“安全小事你不管,闯出大祸就不远。这几天,孩子放寒假在家,大家要知道安全来自于长期的警惕,事故源于瞬间的麻痹。寒假期间,家长要提醒督促孩子做好四个安全……”
今年寒假刚开始,施甸的“强支书”开始着急了,他走到广播前,苦口婆心地劝导家长在假期要教育孩子注意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安全、网络安全等。幽默风趣的语言,亲切朴实的形象,一个3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和广播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还受到教育。
“强支书”的扮演者赵从军,今年39岁,是施甸县姚关镇一所小学的教师。2020年,他开始在抖音上发布展示家乡风土人情的短视频,生动有趣的方言、幽默机灵的表情、饱含乡愁的内容让他的“笨小强”抖音号收获了很多粉丝。2021年底,施甸县融媒体中心短视频栏目请他帮忙拍摄一个关于疫情防控的“村支书喊话”系列宣传视频,视频播出后,在水墨施甸官方抖音平台上获得了较大流量和关注度,从此和“笨小强”关联的“强支书”走进了大众视野。
在施甸县,和赵从军一样的宣讲志愿者还有很多。
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暨“百家万人行”志愿服务活动
2019年6月以来,由中共施甸县委宣传部牵头,20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组建了施甸县“春芽”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创新推出了“强支书来掌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项目聚焦国家大事、本地特色、群众冷暖,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为抓手,在理论宣讲、助学支教、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医疗健康、法律服务、扶贫帮困等八大服务平台上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其中,为大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聚焦“在哪讲、谁来讲、怎么讲、讲什么”四个关键问题,推出了“强支书来掌勺”V宣讲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开展分众化、互动化、通俗化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项目聚焦新时代不同群体的理论政策需求,通过“微角色、微主题、微课堂、微剧场、微笑奖”开展菜单式V宣讲,实现了阵地硬起来、品牌响起来、特色亮起来。实施志愿者“评优推荐+宣传发动”招募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大V“强支书”的带动作用,让百姓“微角色”唱主角,用理论宣讲的火种宣传发动志愿群众,实现了对象化精准施策、鲜活化宣传宣讲、常态化深入基层,线上每月推出2期微视频、4期微剧场,线下每月开展1次V宣讲活动。分众化打造5味“微课堂”,织密线上线下“宣讲网”。聚焦群众关心的“微主题”,讲好国家事、农家事、本地事,实现了志愿队伍常态、活动服务常在。
目前,全县共有宣讲队14支,在全县持续掀起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热潮;276个志愿服务团体、41356名志愿者如点点星火,以燎原之势播撒下文明的种子。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用群众熟悉的典故故事、身边的人和事、网络潮语等进行阐释,将科学理论通俗化。用“百姓话”讲述“百姓事”,将官方话语、学术话语转换为群众话语、地方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用平实的家常话、大白话让群众明白“就是这么个理”。利用“微剧场”调味,通过加一点“现身说法”“生活实际”“实用有效”,减一点“高高在上”“枯燥无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杨善洲故事、未成年人保护法编创成“微剧”,让群众在笑声中了解文明常识、法律知识,体会杨善洲精神的力量。2022年10月10日,在云南省第二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中,施甸县“春芽”政策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申报的“强支书来掌勺”V宣讲志愿服务项目获金奖。以“强支书”为代表的志愿者凭借“微力量”汇聚起了新时代强大的精神力量。
截至目前,施甸县乡村三级开展菜单式V宣讲600余场次,受众2.5万余人次,播放《强支书喊话》《超哥爱说理》《施甸姑娘有话说》《小马桩广播站》《学“习”时光》《杨善洲精神微党课》《文明小剧场》等理论政策宣讲短视频226期,以接地气、有温度、暖人心的宣讲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送进千家万户。(本报特约记者 杨丽娟)
责编:蒋建国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