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欲翔:攀越语文教学的三道坎
来源:保山日报
郑欲翔,男,彝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隆阳区丙麻中学正高级教师。1971年6月出生,现年52岁。1992年7月,原保山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隆阳区丙麻乡老南小学任教,1993年9月至今,在丙麻中学任教。2011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优秀班主任”。2012年,评选为“保山市市级骨干教师”。2023年,获云南省级“乡村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著作长篇小说《人往低处走》,2023年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郑欲翔老师在实践中总结了教学常规管理的做法和成效,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讲,写字、阅读、写作是“三道坎”,他30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攀越。
感汉字之美,品书写之馨
郑欲翔老师始终坚信:书写是语文的软实力。他几十年来坚持把书写当作常规来抓。学校没有专门的书法老师,也没有专门的写字课,郑老师30多年来坚持这样做:在学校排定的语文课内,每周选定一节课作为写字课,七年级每个星期上一节写字课,八年级两个星期上一节写字课。初中三年,让学生每天下午用15分钟练字,练字时不追求写多少篇多少行,而是聚焦书写质量——要求学生每天练好3个字。郑老师常对学生讲:“字是一个人的脸面。”说这话时,他时常提醒自己:“学生的书写是语文老师的另一张脸”。在写字教学中,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撰写的论文《中考写字题复习点睛》在《学生新报(初中生)》2022年总第925期上发表。
畅享阅读,浸润书香
“阅读能力不但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郑欲翔老师在教研会上强调。为了推动高效阅读,他在2007年带领语文组老师创办了“我爱诵读”活动,多年前1700多名学生共同诵读一篇作品的震撼场面,至今还有师生在津津乐道。新课标规定初中必读名著有12部,为完成这项宏大的阅读任务,郑老师这些年坚持这样做:语文寒、暑假作业以阅读名著为主,从时间上保证学生有读完名著的机会。郑老师在把阅读当常规来抓的同时,始终在追求有效、高效的阅读教学。他撰写的论文《现代文阅读题训练要过“五关”》《帮助学生读完<课程标准>建议阅读的名著》分别在《学生新报(初中生)》2020年总第820期和《保山教育》2016年第三期上发表,论文《以问题为导向抓实初中学生的阅读》在2016年云南省教育科研论文竞赛中获二等奖。
深耕写作,文字飘香
写作课是郑欲老师开展语文教学的常态课。为了避免写作教学的随意性,几十年来,他坚持让写作课上课程表——在学校排定的语文课表上指定一节课作为写作课。他在实践中建立起新课程背景下“爱写、会写、能写”的初中写作教学体系,将作文教学讲义辑录为《作文有道》供师生使用。
郑欲翔老师1997年与语文组教师一道创建学校“墨耘文学社”,任文学社指导老师和社报《墨耘》编辑。一个文学社、一张社报,他已坚持了26年。培养社员786人,出版社报207期,社报刊发学生作品4026篇。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起了积极作用。有多名文学社社员在省级、区级作文竞赛中获奖,张佳玲的作文《母亲》在《学生新报(初中生)》上发表。
郑欲翔老师多年坚持给学生写“下水文”,有文章散见于《保山日报》《作文》《高黎贡》。他的以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为题材的42万字的长篇小说《人往低处走》,于2023年7月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
郑欲翔老师31年间一直走在学、思、践、悟的路上,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他结合乡村学校和学生实际,追求有效、高效的语文教学,形成独具风格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隆阳区丙麻中学 供稿)
责编:蒋建国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