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施甸

摆榔乡:民族文化巧融合 演绎最炫文明风

发布时间: 2024-03-08 10:14:59

来源:保山日报   

67dc10656ed3d77e19fa8929acf15a3.jpgvvv保山日报网

  走在摆榔乡摆榔社区集镇的道路上,一排排富有少数民族文化韵味的房屋鳞次栉比,每栋楼房门牌上画有葫芦(福禄)的门牌标识;穿着彝族、布朗族服装的原生态文艺服务队在宽阔的文化广场上,跟随着欢快的民族歌曲跳舞;傍晚孩子们在金布朗风情小镇广场无忧无虑地奔跑追逐……一片温馨祥和近在眼前。vvv保山日报网

264265c9cb4574315abfc6425db276d.jpgvvv保山日报网

  近年来,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全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维护稳定的基础工程,积极推动民族文化与乡风文明相交相融,把文明之风植根于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沃土,有效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vvv保山日报网

  文艺服务让乡风文明更灵动vvv保山日报网

998fe42f02853f51766cc5d776e2d8f.jpgvvv保山日报网

  摆榔乡作为民族歌舞之乡,有着代代传承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传承技艺,民俗文化传承氛围浓厚。全乡有文艺服务队5支,挖掘整理《甩腰歌》《三台歌》等原生态民族歌舞,以春节、端午、火把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积极开展民族文艺演出,年均开展文艺汇演 10场,广泛传播文明新风、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增强群众文化自觉,有效促进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养成。市级文明村大中村利用“打歌开三会”,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摆榔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利用道德讲堂、火塘会等方式宣讲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简办,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实践者。vvv保山日报网

  墙体文化让乡风文明更出彩vvv保山日报网

9cd02f82c4f4d9322ad4b58ad15c713.jpgvvv保山日报网

  为加强对搬迁群众的思想引导,在摆榔乡摆榔社区安置点精心打造“党建文化墙”,环绕安置点,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不同的主题墙画,每栋楼房上的门牌标识都是葫芦形状,在布朗族心中葫芦是“福禄”的谐音,是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两个同心圆也象征着摆榔干部群众心连心。蓝天白云下,一幅幅文化墙、一个个特有的门牌标识,将房屋点缀得美丽多彩,给安置点增添了文明气息,安置点在这一画一花中“活”了起来。水体公园南侧的草地上是“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几个大字,寓意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进步、和谐共处。让群众在游览乡村美景的同时,感受着摆榔独特的风土人情,警醒人们知学、知善、知信、知法、知德。vvv保山日报网

  村规民约让乡风文明更和谐vvv保山日报网

ecadd123ebd42acda75b2f90948ee7b.jpgvvv保山日报网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摆榔乡4个村(社区)通过村“两委”会、户主会、火塘会议等形式对村规民约进行研究修订与完善,提升村规民约的适用性,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民意调解等方面的约束指导作用,不仅能规范村民生活工作的言行举止,还能促进村庄和谐稳定,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治理、树立新风、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家户户严格遵守村规民约,爱护环境卫生,自觉做好自家房前屋后卫生清扫,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严格执行殡葬改革,树立文明新风,做到红白喜事从简,办理酒席前主动到村委会报备……随处可见邻里和睦、孝老爱亲、夫妻恩爱、婆媳融洽的画面,处处洋溢着传递好家风、弘扬正能量的良好氛围。摆榔社区村规民约被命名为“文明保山 幸福有约”优秀村规民约。vvv保山日报网

  如今的摆榔处处洋溢着浓郁和谐的文明氛围,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错落有序的庭院,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美景图浑然天成,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乡风文明建设也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图:王晓静vvv保山日报网

2023年新增公益广告2-转曲-16.jpg

  责编:刘自明vvv保山日报网

  编审:杨冬燕vvv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