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拥山纳海”的情怀“访”出群众的幸福
来源:保山日报
信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是民声诉求的“感应器”。近日笔者获悉,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和无锡市信访局联合开办的一档建设性舆论监督专栏《一访定心》荣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新闻专栏。栏目以“融媒报道+信访落实+共治共享”的运行模式,为群众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笔者以为,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工作探索,也折射出为民服务的责任和使命必须根植于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中,方能在基层土壤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以“拥山纳海”的情怀,“沉”到群众心中。为官者,须有“心无百姓莫为官”的心境,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为民情怀一直是党员领导干部需要长期思考并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磨砺、不断精进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来,信访窗口一直是很多社会热点、改革难点、民生重点以及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得以传递的重要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胸怀为民之心者,对群众的心声,当“沉”得下去、“听”得进去。把群众揣在心里,群众才有可能把你举过头顶。不同于传统舆论监督报道中记者为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一访定心》栏目将报道者功能定位为引导者,扭转了传统的“官民”固有印象,互动和沟通的方式更趋于平等、接地气,群众接受起来自然就舒坦得多了。
以“匠人之心”的功夫,“塑”为民服务标本。基层群众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幸福感和满意度大部分来源于一件件小事。为官者,怀揣匠心,是做好基层服务之本。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不因事小而忽视,不因事大而甩锅,更不因事不关己而高高挂起。反观当前的有些领导干部,调查研究之风止步于“车上视察”,问题查摆止步于“材料查摆”,工作难以突破“惯性圈”、打破“舒适区”。然而,惠民政策再好,倘若被“束之高阁”,或者被“揣进口袋”,谈何普惠于民?透过《一访定心》栏目,节目组在数字化上做文章,依托信息化平台,构建了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的全链条,形成网上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长效机制,推动民生实事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
以“攻坚克难”的担当,书幸福民生答卷。为官者,为民服务既是一份神圣的使命,也是一份必须牢牢扛在肩上的责任。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的奉献度和群众的幸福度成正比例。为官者唯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开路,在基层的大地上练就自己“脚踩新鲜泥土”的铁肩作为,办好一件件和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让每一项为民工作都“掷地有声”。毋庸置疑,面对基层工作的千头万绪,“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必不可少。须提振精气神,激发“干”的锐气,增强“干”的底气,昂扬“干”的豪气,方能在广阔的基层大地上,把群众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准,从而打开群众的“话匣子”,温暖群众的“心窝子”,推动各类信访事项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至真至诚书写出事关群众的幸福民生答卷。杜加从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