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宽乡:团结之歌唱响幸福生活
来源:保山日报
位于高黎贡山山脉东麓与怒山山脉之间的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汉、彝、傣、傈僳、苗、白等民族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互融共通,守望相助的深情让这朵民族团结之花在高山峡谷中常开长盛。
20世纪的1968年,芒宽乡共接收保山安置下乡知青8批2388人,此后的12年里,他们跨越了语言上、生活上的障碍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把少数民族群众挪出穷窝窝,让他们过上了新生活;2022年,满载援沪抗疫生活物资的车子从芒宽乡出发,带着各族群众的深情与牵挂奔向2700公里之外的上海……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篇篇生动的事迹,让这片原本就野花时时红、生机处处浓的高山峡谷之地有了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如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进发。
积分超市聚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芒宽乡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把发展落实在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群众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2年,芒宽乡围绕“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团结进步、治理创新”主线,在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搬迁5个安置点先行先试,建设“石榴籽”超市,“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实物”的形式,通过搭建平台、组织推动、党员带动、村民参与的推动方式,实现“双向需求”精准对接,将文明善行量化为积分,小积分“撬动”大文明,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现在芒宽乡已经建成“石榴籽”积分兑换超市12个。
以“一月一评比、一月一晾晒、一月一积分、一月一兑现”的形式,芒宽乡引导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把“输血”变为“造血”、自治转为共治的同时,有效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以“挂一牌、亮一户、带一片”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在党支部的号召和党员的带动下,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主动加入;以人居环境红黑榜为动力,你追我赶,红红脸、上上榜,逐项整改,争做一回“门面担当”,吸引群众主动参与,彰显群策群力“战斗力”。
“石榴籽”超市的积分兑换活动,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调动了群众参与村内事务的积极性,促进了芒宽乡各民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双语宣讲凝心
在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中,芒宽乡始终把宣传教育作为民族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利用“醉美芒宽”公众号、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持久地开展民族政策理论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宣传范围,强化宣传效果,使党的民族政策理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芒宽乡还针对高黎贡山傈僳族移民群众对汉语不精通、理解困难等实际,把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组成“双语”(汉语和傈僳语)送学小分队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走村入户,利用节假日、赶集日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宣传活动,用通俗直白的少数民族语言把党的理论宣讲进寻常百姓家,铸牢群众的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他们建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共同发展进步。
文化传承固本
守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以来,能歌善舞的各少数民族群众扎根生活沃土,以文化广场为舞台,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唱在一起、跳在一起、舞在一起,不仅活跃了少数民族文化生活,还丰富了各民族的精神家园。
在保障少数民族文化权益的同时,芒宽乡还在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上着力,高度重视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彝家大钹舞、打歌,傣族大鼓舞、孔雀舞,傈僳族打跩、三弦舞,苗族芦笙舞等舞蹈,以及彝族的唢呐、长号曲调,傈僳族、彝族的三弦、四弦,苗族的太平箫,傣族的象脚鼓、葫芦丝等乐器的吹奏,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目前共有非遗传承人9位,传承内容囊括民族传统音乐舞蹈、民族传统技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等。培育出“傈僳族四声部”“孟美元农民歌手组合”“呀拉耶组合”等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及“鸽子渡食”“叶罕左与冒弄央”等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承办的云南乡村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受到各族群众的欢迎,彰显了芒宽乡22种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团结的地方,定有幸福相随。1999年,芒宽乡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截至目前,芒宽乡已创建成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成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7个,创成市级示范单位6个,创成区级示范单位32个。
张红缘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