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龙洒笤帚焕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来源:保山日报
村民在扎笤帚
时下,走进腾冲市新华乡龙洒社区,农家庭院、阁楼上晾晒制作笤帚的粽叶树花序。家家户户在忙着扎笤帚,大家有说有笑,花序在手上灵活的翻转,动作娴熟、行云流水,呈现一幅繁忙而幸福的乡村新图景。村民坚守传承的传统老手艺,如今焕发出了“新动能”。
董生亮在扎笤帚
“手工扎出来的笤帚紧实、美观,仿佛已不在一把小笤帚,而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从15岁学扎笤帚到有77年经验的老把式董生亮乐呵呵地说,扎笤帚的第4道工序,把扎好的5小把花序统一方向整齐摆放,然后用两片篾扦分别穿好,竹篾往两头编制,编制时从每把笤帚的中间按照左右方向往返穿插竹篾24-26圈,正反两面编至65厘米左右,在50厘米处贴裹商标包把,再编至留余15厘米处打结,打结处编制一个椭圆形收尾结,方便使用时挂取,之后再塞楔子固定就完成1把笤帚的制作。
瞿发冬(右二)在扎小笤帚
“笤帚制作工序看似不复杂,但需要一定手法和技能,“零基础”的人很难扎出牢固、外观精致的笤帚。”有10年扎笤帚经验的瞿发冬发现,现在使用塑料笤帚的人越来越多,自家制作的笤帚在本地比较畅销,但很难走出外地。基于这样的情况,她想能不能把制作工艺简单化,让产品现代化,不断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于是她说干就干,通过外出学习经验、平日里尝试摸索,她扎出各式各样、造型独特的“小笤帚”,一经展销,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同时也吸引了研学团队到新华体验扎“小笤帚”,既畅通了销路,也促进了农旅融合,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村民采收粽叶花序
每年1月份左右属粽叶的花期,也是粽叶花序采收时节。采收开花的粽叶花序,从其根部砍断,截取三分之一且留3至4片叶壳待用,然后将粽叶花序放置阴凉通风处,晾晒两个月左右便可编制笤帚,这段时期村民们不用外出务工,在家扎笤帚也能实现收入。“今年我栽种了20余亩粽叶苗,自家和收购的粽叶花扎了4000余把,笤帚不愁销路,还有外地商家来收购,一把笤帚平均卖到15元,今年将实现收入6万余元,在家里面就把钱赚了。”黄兰会高兴地说道。
直播销售龙洒笤帚
“我们的笤帚天性柔韧,色泽金黄、粗细均匀,有淡淡的草香味,有绿色、环保、无污染、抗静电等优点,还有扫尘出新的寓意,既美观又实用。家人们,赶快点击1号链接进行购买……”在龙洒笤帚研学馆,村民正在直播销售笤帚。
村民晾晒笤粽叶花序
新华乡立足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优势和种植粽叶树的基础,大力发展笤帚产业,成立了龙洒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撒谷洞粽叶、龙洒笤帚两个商标,让产业发展既有品牌又有平台。目前,新华全乡共种植粽叶树900余亩,预计能扎23万把笤帚,实现收入300余万元;同时,新华乡还大力发展竹枝笤帚、棕笤帚等产品,各类笤帚共40余万把,拉动全乡群众就近务工600余户,预计全年实现收入450余万元。
新华笤帚研学馆
“搭乘电商直播的快车,让各类笤帚走进消费者视野,不断拓宽笤帚销售渠道。”新华乡党委书记张明忠介绍: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种苗管护、技能培训、产品创新、拓宽销路等方面下足功夫,依托研学体验、传统文化、美食节等活动,推出精品研学项目、粽叶宴、龙洒香粽等衍生产品,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产业+”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让群众在家门口能就业、指尖上增收,以产业发展实行富民富乡。
龙洒扫帚
龙洒扫帚
新华竹枝笤帚
(记者 蒋建国 通讯员 尹晓芸)
责编:蒋建国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