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甜棕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腾冲甜棕包属于棕榈科棕榈属的一个特色品种。棕榈又名棕树,是我国南方种植广泛的经济树种,有着悠久的栽培利用历史,棕榈原产我国,在日本、印度也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各地。先秦时期其经济价值就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汉代棕榈树的观赏价值得到发掘,开始种植于皇家宫苑和私人庭院,魏晋南北朝以后,棕榈树作为经济和观赏兼用的树种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形成了完备的栽培技术。在长期的种植利用过程中,在不同生态区域和不同民族之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棕榈崇拜、棕榈文学、棕榈艺术”。腾冲甜棕包是当地各族人民千百年来世世代代不断筛选出来的优良农家品种,因为腾冲人会种棕包和会吃棕包,腾冲又盛产棕包,故腾冲享有“棕包之乡”的美誉。腾冲棕包是一种很好的食药两用特色蔬菜,棕包花含24种氨基酸,主要为5-羟基-2-哌啶酸(5-hydroxypipecolicacid),天冬酰胺(asparagine)和γ-氨基丁酸(r-aminobutyricacid),富含钙质、维生素、蛋白质,另外,花序含一种抗真菌蛋白质TP-1。营养丰富,生吃熟吃都可以,具有软化血管、止痛止痒、帮助消化的功效,就因为腾冲人喜欢吃棕包,云南其他州市的人便把腾冲人称为“棕包”,这既是一种戏称,又是对腾冲人吃苦耐劳、拼搏创新精神的赞扬。
我们回顾一下,2005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两相对照,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不难看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的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要求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升级”。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988年,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在闽东九县调查时,写下了“在农业上,‘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心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我市山多坝少,地多田少,人多耕地少,如果利用好房前屋后、田边地脚、道路两旁、荒山荒坡等土地资源,全市发展1000—2000万棵腾冲甜棕包,必将形成10—20亿元产值的特色产业,在这里有必要对我国棕榈栽培和食用历史,腾冲甜棕包种植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和栽培技术作一个系统了解,从而减少盲目性,增加科学性。
郑家文(右)在隆阳区水寨乡查看甜棕树长势
一、我国棕榈的栽培历史
棕榈或称棕树,古称椶榈、栟榈、并榈或棕树。棕榈之名始见于战国时期南人所作的《山海经》一书,其称之椶木。该书中提到椶木共有十二处之多。例如《西山经》有:“石脆之山(今陕西华县境)其木多椶、枏”,“天帝之山,其上多椶、枏”,“翠山,其上多椶、枏”,“高山(今甘肃六盘山),其木多椶”;《中山经》有:“熊耳之山(今淆山南)其上多漆,其下多椶”,“夸父之山(今淆山,在河南灵宝一带),其木多椶、枏”,“暴山,其木多椶、枏”;《北山经》有:“涿光之山,其下多椶、橿”,“敦薨之山,其上多椶、枏”,“高是之山(今山西五台山),其木多椶,其草多条”等。晋代郭璞在注《山海经》时称:“椶树,高三丈许,无枝条。叶大而圆,歧生梢头。实皮相裹,上行一皮者为一节;可以为绳。一名栟桐”。从这些记载可看出棕榈树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大体分布情况,其分布的最北界达到今陕北横山和山西五台山一线,同时也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对棕榈树的重视程度,因其外裹之皮可以为绳的经济价值。
棕榈的人工栽培究竟始于何时,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林史专家林鸿荣先生据西汉王褒《僮约》一书中“贩椶索”的记载,分析棕索成为商品,进而推论人工栽种棕榈应在西汉末年以前出现。西汉枚乘《七发》有“梧桐栟榈,极望成林”之句,可见梧桐与棕榈形成的树林应该是人工种植的,但棕榈树作为观赏植物而进行人工栽培最早当是在汉武帝时的上林苑,西汉著名赋家司马相如在赋赞汉武帝上林苑的珍贵树种时有“仁频棕榈”赋句,张辑注《上林赋》称:“栟榈,椶也;皮可为索”,说明上林苑中有棕榈树的栽培。
据考古资料介绍,东汉时期的私人庭院中出现有人工栽培的棕榈树,20世纪七十年代成都曾家包的东汉画像砖石墓M1东后室的壁画就有棕榈树的出现;魏晋六朝时期棕榈种植遍及南方各地,文献多有记载,例如西晋郭义恭《广志》称“棕,一名并榈,叶似车轮,乃在颠下。下有皮缠之附地起二旬一采,转复上生”;唐宋以后随着棕榈树经济价值的不断开发,种植棕榈树更为普遍;明代开国之初,朱元璋曾命大力种植棕榈树,《明史·食货志》称:“洪武时,命种漆、棕、桐于朝阳门外钟山之阳总五十万余株”。
在近代,棕榈树较高的经济价值得到了进一步利用,其棕板和棕片可制作天然的棕床垫,棕包、棕果可开发健康的天然食品,棕笋、棕花可制作为降血脂药材,棕叶可制成天然能降解的包装材料,树干还是良好的建筑材料;作为常绿乔木,棕榈树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既可形成特色景观,又可保护生态环境、治理荒山,还能助推乡村振兴,据有关资料介绍,我省有80多个县种植棕榈树和出产棕片纤维,也是全国棕榈特色经济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棕榈树因其姿态潇洒、四季常青的特性,在现代园林造景中得到广泛应用,村寨、集镇、公园、住宅区、机关、学校、道路,皆可见其绰约身姿,或孤植,或片种,或为绿化带,或为行道树,种植数量之多,地域之广,胜于历朝历代。
郑家文(右)在昌宁县柯街镇指导农民防病治病
二、棕榈的主要食用部位
棕榈的主要食用部位一是棕包(也叫花包),二是棕包树头(也叫棕头)。在饥荒年代,人们把整株棕包树砍倒,削去树皮,把树心碾碎用水过滤出淀粉,用棕包树淀粉来充饥渡过灾荒。
棕包古称“棕笋、棕苞花、棕苞米、小米”,它是棕包树上未开放的幼嫩花序,味甘微苦,口感较好,是一种有较高开发价值的无公害特种稀有蔬菜。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棕树“三月于木端茎中出数黄苞,苞中有细子成列,乃花之孕也,状如鱼腹孕子,谓之棕鱼,亦曰棕笋”。因棕榈花开之时在树端茎上长出几个很像鱼腹的黄苞,黄苞中有许多小颗粒如鱼腹中之卵,故又称之为“木鱼子”。实际上棕榈树花苞的食用功能最早就受到北宋有美食家之称的文学家苏轼的重视,其在《棕笋并引》诗序中称:“棕笋,状如鱼,剖之得鱼子,味如苦笋而加甘芳。蜀人以饌佛,僧甚贵之,而南方不知也。笋生膚毳中,盖花之方孕者。正、二月间可剥取,过此苦涩,不可食矣。取之无害于木,而宜于饮食,法当蒸煮,所施略与笋同,蜜煮酢浸,可致千里外,今以饷殊长老”,道出了棕榈花被称为“木鱼子”的来历,并叙蜀人以之作供佛,也“宜于饮食”。所以苏轼诗咏“赠君木鱼三百尾,中有鹅黄子鱼子。夜叉剖瘿欲分甘,萚龙藏头敢美言。愿随蔬果得自用,勿使山林空老死,问君何事食木鱼,享不能鸣固其理”,故此棕笋深受历代人、特别是文人的喜爱。北宋诗人刘攽《棕花》诗云:“砍破夜叉头,取出仙人掌。鲛人满腹珠,鮰鱼新出网”,描绘了棕榈花的特殊形状。南宋诗人李彭有《戏答棕笋》诗“剩夸棕笋馋生津,章就旁搜不厌频。锦绷娇儿(指竹笋)直欲避,紫驼危峰何足陈”,就将棕笋大大称赞了一番,直言棕笋味道鲜美,可与竹笋、紫驼峰相比。到元代,棕笋仍然是当时招待客人的一道佳肴,元诗人洪希文在山农家做客食棕笋后,即兴为主人作诗两首以致谢意,诗题《食棕笋主人请赋》,其一有“且赏珍奇类鱼子,莫将同异别龙孙”之语,坦言对棕笋饌肴的喜爱。
棕包采收时间的早晚,直接影响到棕包的产量及品质,过早棕包幼嫩但产量低,过晚则棕包变绿,品质差,采收时以看见棕树的棕皮处明显膨大而棕包未长出时为最佳采收期,一般在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苏轼《棕笋并引》诗序中称“棕笋……正、二月间可剥取……取之无害于木……”所以,人们食用棕包就年复一年的去剥取食用,剥棕包对棕树不仅没有伤害,反而还有利于棕包树的生长;而人们对棕包头的食用究竟从什么时间开始无据可考,正如晋代郭璞在注《山海经》时称“椶树,高三丈许,无枝条”所描述的一样,因棕包树没有分枝,一棵树只有一个头,如果把棕包树头砍吃了,这棵棕包树也就一定要死,为了能够生产更多的棕包上市销售,种棕包树的人一般都舍不得砍棕包头吃,吃棕包头就多少有点“杀鸡取卵”的做法,但近年来,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喜欢吃棕包头的人越来越多,有的餐馆酒店专门把棕包头烀鸡、烀排骨、烀猪脚等作成一道招牌菜,有的甚至把一个棕包头做成各种花样吃法的盛宴招待贵宾,看来今后人们吃棕包头的发展势头会更加看好。
郑家文(右)在隆阳区水寨乡太元村调研甜棕树种植基地
三、腾冲甜棕包树的植物学特征
腾冲甜棕包树是常绿多年生乔木,树高7~15米;树干圆柱状,直立,不分枝,茎有残存不易脱落的老叶柄基部;掌状深裂叶,直径50~70厘米,叶柄细长,顶端有小戟状;叶鞘纤维质,网状,暗棕色,宿存;肉穗花序排成圆锥花序式,腋生,总包多数,革质,被锈色绒毛,花小,黄白色,雌雄异株;核果肾状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蓝黑色,有白粉;须根发达,根系浅,无主根。
四、腾冲甜棕包树的生物学特性
腾冲甜棕包树较耐寒耐瘠,有较强的耐荫能力,幼苗则更为耐荫,在阔叶树下生长较好,喜排水较好、湿润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土壤,耐轻盐碱土,也能耐一定的干旱和水湿,过湿易烂根,根系浅,易倒伏,不宜净种。棕包树生长慢,生长周期长,使用寿命也较长,一棵棕包树育苗需要2年,移栽后到第一次剥棕脚需6年左右,10年以上开花(产棕包),使用寿命可达50~80年。
郑家文(右)在腾冲市新华乡调研甜棕树收入情况
五、腾冲甜棕包种植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大综合效益
腾冲棕包又有金竹棕(又叫甜棕包)和苦竹棕(也叫苦棕包)两种,苦竹棕苦味太重,可能苏轼《棕笋并引》诗序中称“棕笋……味如苦笋”记载的可能就是苦竹棕,苦竹棕一般都很少做菜肴食用,但其药用功效比金竹棕高许多,高血压患者和肝火旺的人就可以经常吃苦竹棕,对降血压、平肝火的药用功效非常好。而金竹棕就具有苦中回甜,苦甜兼具,鲜嫩可口的特殊风味,不仅作为家常菜食用,而且可以加工成招待贵宾的高档特色蔬菜。所以,发展甜棕包的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从社会效益方面看,腾冲甜棕树是常绿乔木,不管是作为景观树,还是种植成经济林,对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都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从经济效益方面看,我们讲的特色农业就是把某一区域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出具体的名优产品,从而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简而言之,就是把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把产品优势变成商品优势,把商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特色农业的核心就在于“特”,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天赋我有,这是特色农业的“根”。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有“独特性”,这是老天爷的恩赐,我们只能认识它、利用它,不可能创造和改变它。二是唯我独有,这是特色农业的“魂”。也就是产品有“稀有性”,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三是有传统习惯,这是特色农业的“本”。也就是生产有“传统性、习惯性”,多年以来只有当地人会搞,外地人不会搞。只要有了“根”、有了“魂”、有了“本”,特色农业就会有特色、就能做大做强。腾冲甜棕包是一个很好的特色农业。近年来甜棕包的市场零售价每市斤25元左右,盛产期每棵棕包树一年大约能产5—6市斤棕包,产值100元以上,每户农户只要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脚种上几十棵,有条件的种几百棵,年收入都是几千元、几万元,管理得好的棕包树有几十年的收获期,可以说是一个经济效益很好的长效经济林木,民间就有“千棵棕,万棵桐,永世吃不穷”的农谚。
从生态效益方面看,腾冲甜棕包树好种好管,基本没有什么病虫害,不需要施化肥、打农药,种植上属于生态友好型经济林,产品是有机食品。
郑家文(右)在隆阳区瓦房乡调研棕树产业发展情况
六、腾冲甜棕包的种植技术
腾冲甜棕包适应范围很广,在海拔1000—2400米的不同生态区域都可种植,但要实现优质高产,就要根据收获棕包还是收获棕包头的产品目标,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
对收获棕包为目标的要把握以下六点关键技术:一是选好品种,市场上需要的是甜棕包,我们就要根据消费者需求,选用优良的腾冲甜棕包品种;二是育好棕包苗,从育苗到可以剥棕包大约需要8—9年,对大多数种植户而言都觉得生产周期偏长,但我们如果把棕包苗育成4—5年的大苗、壮苗再移栽,棕包苗在苗床上也好管理,移栽到大田4年左右就可以剥棕包;三是选好种植地块,种植地块一般要选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种植;四是挖好种植塘,每个种植塘挖长宽各1米左右、深0.8米左右,每塘施15—20公斤腐熟的农家肥、1公斤钙镁磷肥和0.5公斤硫酸钾肥,或施20公斤左右商品有机肥,回填土后等待移栽;五是种好棕包树,袋苗一年四季都可种植,裸根苗要在进入雨季的5—6月份移栽,一般行距3.3米,株距2米,每亩100株左右,移栽后浇足定根水,在根部盖上1.2平方米的一块塑料薄膜,用土压实薄膜四周,起到保水、保肥、保温、保土和防杂草的作用,棕包树林下要进行林下种植,这样既不浪费宝贵的耕地资源,又有利于培肥棕包树;六是按时剥好棕包,到可以剥棕包的时候需要每年剥一次,如果不剥,一旦棕包大量开花结子,不仅种植户没有效益,连续开花几年后棕包树还会枯死。
对收获棕包头为目的关键栽培技术,除了“选好品种,育好棕包苗,选好种植地块,挖好种植塘,种好棕包树”外,在种植密度上,收获棕包头的种植密度要适当增加,一般行距1.8米,株距1.2米,每亩300株左右,因为收获棕包头就不像收获棕包一样,棕包一年只能剥一次,而棕包头的收获不受时间和季节限制,随时都可以收获,要求边收边补种,最大限度地把土地利用好。
七、腾冲甜棕包的主要食用方法
在每年的冬末春初,正是腾冲棕包上市的旺季,当肉眼能够看到棕包树上有2—3包棕包从“木端茎中”露尖时是最佳的剥棕包时间,一包棕包由一个花序组成,包括与棕包树茎端相连的部分叫“穗柄”,与穗柄相连的部分叫“花穗”(也叫棕包米)两个部分,主要的食用部位就是穗柄和花穗;如果到了春末夏初,树上就会开出一种像鱼子一样的黄花,这个时候的棕包花又苦又涩,根本不能作蔬菜食用,我国很多地方的棕包不好吃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及时剥棕包,近年来开始大量食用棕包头,以下简单介绍腾冲甜棕包和棕包头的食用方法。
(一)炒棕包是腾冲名菜。但做法却十分简单,只需将棕包米撕成拇指大小,将棕包穗柄切成细丝,配以瘦肉或腊肉或火腿、胡萝卜及辣椒、葱姜炒制而成,其特点是荤素搭配合理,“红、黄、绿、白”色彩鲜艳,“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二)棕包汤也是腾冲人喜爱的吃法。简单的有棕包腌菜汤,一般把棕包米撕成拇指大小,将棕包穗柄切成细丝或片加上干腌菜、糊辣子和敲烂的姜块、葱白、芫荽,其味酸中带苦,苦中回甜,有解表祛寒、清热消暑之功效。还可以与龙川江细鳞白鱼一起煮成棕包白鱼汤,其味道鲜美无比,为腾冲美食中的上品。
(三)腾冲还有一道著名美食“海陆空”。它把水里游的鱼,陆地上长的甜棕包,天空中飞的胡蜂的蜂蛹通过一系列的精心加工,再配上酸大笋、老缅芫荽、葱、姜、蒜、小米辣等配料,融于一锅而得其美名,其做工大有讲究,这样的吃法鲜甜香嫩,营养丰富,香而不腻,淡而不薄,是一道顶级的乡野美味。
(四)凉拌棕包别有一番风味。把整包棕包带外壳放入火堆里烧熟,去掉棕包的皮壳,将棕包稍加切割后放入碗中,用调制好的佐料拌匀后即可食用,其特点是鲜嫩有香气,把棕包的本味吃出来,让消费者享受到原汁原味的腾冲甜棕包。
(五)棕包头可分五部分吃。棕包头是树尖拨出来的嫩茎部分,因甜棕树生长不易,所以甜棕包头数量稀少,棕包头和棕包一样,营养丰富,兼有清火解毒的作用、降血脂、降血压、治头痛的功效,属于药食同源的有机食品。棕包头由下往上可分五部分食用,最下段有点老,可煮水做茶饮;第二段可煲汤、煮鸡、炖排骨、烀猪脚等;第三段可炒火腿或腊肉或鲜肉;第四段可吃刺身(该段是棕包头最嫩部分,可切片后蘸芥末和海鲜酱油吃,也可以生吃);最上段可剁肉圆子。
(作者:吴仕平,云南省模范退役军人 郑家文,系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二级研究员)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