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多举措拓宽招聘就业渠道,组织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37场,累计提供岗位39.83万个(次)——
保山:架起拓岗就业“连心桥”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通过拓宽多元化招聘渠道,统筹做好企业招工引才服务,努力实现求职有门路、用工有保障,架起企业用工和百姓就业的“连心桥”。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37场,参与企业4889家(次),累计提供岗位39.83万个(次),达成就业意愿3.82万人(次)。
精心组织 大型综合招聘成效显著
立足“早”字,下好政策宣传“先手棋”。摸排全市3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工情况,掌握用工人数和需求工种,为求职者精准匹配岗位提供数据支撑。市、县、乡、村、组五级联动,成立工作专班,对2021—2023届返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进行全面梳理核查,进一步摸清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依托保山“掌上就业”、沪滇人力资源服务系统、微信公众号、腾讯视频号等平台,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发布招聘用工和求职就业信息,为企业、群众提供岗位推介、就业培训、转移输出“数字化”服务。
突出“实”字,打好春风送岗“组合拳”。依托线上线下平台开展2024“春风行动”系列专场招聘活动87次,其中现场招聘会50场、网络招聘9场,发布网络招聘信息160期。春风送岗期间,来自江浙沪等地以及本地优质企业3000余户聚集现场招贤纳士,涉及农林畜牧、科技信息、医药卫生等诸多热门行业领域,共提供19万余个招聘岗位。
体现“快”字,按下劳务对接“加速键”。充分发挥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加强与省外劳务输入地、劳务协作地的信息共享、政策协同和工作配合,促进本地劳动力从岗位质量不高、工资较低的行业地区向高薪岗位、高薪行业和经济发达地区输入。今年以来,邀请省外9家人社部门组团60家企业、13家人力资源公司到保山开展劳务协作,全市人社部门与省外10余家人社部门签订劳务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了双方劳务供需渠道。
精准发力 特色专场招聘亮点纷呈
“夜市招聘”接地气。为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能力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4月中旬,市、区两级人社部门联合在保山三馆广场组织了首场“招聘夜市”活动。活动依托夜市人群集聚优势,将“夜市经济”与“人才招聘”有机结合,以“线上网络直播+线下现场招聘”的形式,吸引了35家企业前来,共提供销售、传媒、建筑、教育、服务等行业岗位2000余个,“夜市招聘”带动2800余人求职进场,现场178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直播带岗”暖人心。积极探索“直播带岗”新模式,通过直播的形式,多维展示企业优势,带领求职者“沉浸式”探岗,让求职者更加充分、更加直观地了解每个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工作环境,让“家门口”的好工作“触屏可得”。求职过程简单高效,可避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更好地满足供需双方需求。今年以来,我市各级人社部门共组织“直播带岗”28场次,活动观看人次达2.5万余人。
“公开招聘”选人才。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作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举措和民心工程,坚持“考生利益无小事、考试工作无小事”工作理念,积极推进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进一步补充壮大全市事业单位人才队伍。2024年,全市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岗位372个494人,引才人数同比增长18.83%,有效缓解了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重点群体就业。
精诚服务 校园招聘活动人气高涨
引企入校搭建平台。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走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保山学院、保山职业学院、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开展校园专场招聘活动。通过引企入校,为企业和学校牵线搭桥,推进省内外企业与市内高校充分合作,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校园专场期间,省内外100余家重点企业,提供2000余个优质岗位,初步达成意向400余人。腾冲珠宝学院“青春有梦、‘职’达未来”校园专场,涉及珠宝、传媒、汽修、教育培训等行业的78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226个,投递简历967份,322名学生初步达成面试意向,108名学生初步商定就业协议。
就业服务落实落细。抢抓“毕业季”学生求职高峰时机,携手市内高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累计为高校毕业生开展“专员培训、政策宣讲、问卷调查、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岗位体验”等进校园活动10余次,精心设计并印发就业创业宣传手册3000余份。根据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聚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精准落实“1311”服务机制,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优先提供援助,健全帮扶机制,确保有需要的返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能得到相应就业政策和服务帮扶,实现登记、联系、服务和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就业“4个100%”。
围绕重点企业用工、重点群体就业,我市将进一步做好“春风行动”“特色专场招聘”“百日千万招聘”“金秋招聘月”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擦亮保山招聘就业品牌,拓宽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全力稳岗促就业惠民生。杨 帆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