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 “四个万亩”立起产业兴旺支柱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背靠大亮山,我们这些年不缺水了。大田坝村按照践行‘两山’理念,传承和弘扬杨善洲精神,打造核心骨干产业,建设生态村庄的整体思路,结合村情实际积极发展坚果产业。”施甸县旧城乡大田坝村党总支书记段学平这样告诉记者。
站在高处俯瞰,大田坝村一棵棵翠绿的坚果树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上,并在阳光的沐浴下开花、结果。远处,漫山遍野的坚果林后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传承和弘扬杨善洲精神”20个大字格外显眼。
近年来,施甸县旧城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围绕万亩蔬菜、万亩坚果、万亩芒果、万亩甘蔗项目,认真做好“土特产”文章,“绿色果蔬”这块招牌正在这片土地上发光添亮。
在施甸县云良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冷库里,负责人杨子云正在清点工人们刚刚从地里收购回来的四季豆。“我们这个冷库每天储存的蔬菜有80至130吨,工人们把蔬菜分拣、打包好后直接发往四川、重庆、湖北、浙江等地。”杨子云说。
目前,旧城乡共建有14个冷库,仅包装、装卸货物的务工人员,每日就达1500至2200人,当地居民拓宽了增收的渠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旧城乡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务工收入,还带动了周边餐饮和服务行业发展。“我们这里新开了好几家饭馆和烧烤店,到了收购旺季,商贩们还会到这里摆摊卖水果、小吃,非常热闹。”杨子云说。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让旧城的菜农们可以根据价格波动适时调整种植苦瓜、辣椒、豌豆等品类蔬菜。2023年,旧城乡总计种植蔬菜17421亩,产量达28376.8吨,实现产值超过1.17亿元。
旧城是热区,发展甘蔗种植有明显的优势。为此,旧城乡提出了“合理布局、稳定面积、调优品种、提高单产、确保总量”的目标,不断提高当地甘蔗生产水平,降低甘蔗生产成本,促进甘蔗产业向优发展。2023年,旧城乡种植甘蔗面积达12489亩,产量达56349.6吨,实现产值2705万元。
每到榨季,施甸康丰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线就开始忙碌起来。“榨糖的甘蔗基本都是向施甸本地的蔗农收购来的,单是旧城片区,2023年榨季我们就收购了3.28万吨。”施甸康丰糖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自2018年9月并入农垦集团后,一直都兑现“一车一付”和榨季结束后45天内结清蔗款的承诺。2023年榨季,公司根据良种加价政策收购价执行,价格每吨450元,既保障了蔗农的收益,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企业的入驻不仅推动了旧城甘蔗种植业的发展,还为当地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榨季,施甸康丰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累计招用季节工80多人、运蔗车辆100多辆(人次),引进蔗区砍蔗人员1400多人,直接或间接带动2000多人从业。
“通过整合退耕还林、陡坡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让大田坝村‘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生态环境不复存在。”段学平告诉记者。
一棵坚果让山“绿”起来,不仅发生在大田坝村,还遍布于旧城乡的各个片区。对于种植坚果的农户来说,坚果树不仅仅是生态恢复的“屏障”树,更是他们增收的“摇钱树”“养老树”。2023年,旧城乡共计种植坚果10699亩,湿果产量达167.9吨,实现产值151万元。
走在旧城乡,路边、小溪旁、山腰间、村头寨尾、房前屋后都种有芒果树,花开时节,每一棵树上都开满了一串串美丽的芒果花,微风拂过,花香四溢,令人陶醉。
旧城位于勐波罗河谷,炎热的气候和肥沃的土质为芒果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当地盛产的老品种芒果,个大、皮薄、肉厚、核小、甘甜清香,倍受大理、昆明等地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芒果已逐渐成为旧城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据了解,2023年,旧城乡共种植芒果面积10597亩,产量2915.2吨,实现产值1458万元。 本报记者 杨镕滔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