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网络主流价值】杨善洲的接棒者——记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周波
来源: 保山日报 阅读:
更多的人,是通过电影《杨善洲》认识周波的。电影即将结尾时有这样一幕:大亮山林场职工拉起一面鲜艳的国旗合影,宣布周波接任林场场长。老书记高声喊道:“周波,现在林场交给国家了,你要带领大家,把林场管好……”这一镜头,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无数观众泪目。
一片林子 一种精神
现任杨善洲干部学院教研部部长、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周波,先后当过林场的植树工、护林员、电台话务员、出纳、副场长、场长、党支部书记。一路走来,他是杨善洲老书记造绿林海、建设美丽家园的见证者,也是传承杨善洲老书记精神、深耕百姓美好生活的践行者。
1990年,时满18岁的周波凭着一腔热血爬坡10余个小时,来到了还是光秃秃的大亮山,开始了只有两季的生活:旱季护林、雨季植树。
大亮山地处施甸县旧城、姚关、酒房三乡(镇)交界处,平均海拔2200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毁林开荒,生态遭到破坏。老书记杨善洲上山前,几百座山头已经光秃秃的,山石裸露,空旷荒凉,溪流枯竭。人们饮到了破坏生态的苦酒,后悔莫及,甚至纷纷逃离家园。
周波是在老书记上山后的第二年上山的,上山第一站,便是这最为艰苦的防火瞭望台,且一待就是3年、1000余个日夜。
善洲林场防火瞭望台,是大亮山海拔最高点。即便是在已经通电、通路、通手机信号和已经建起水泥房的今天、在善洲林场闻名全国万亩林海碧涛翻滚的今天,人站在这个最高点,扶紧固定物站在这里忍受哪怕是3分钟的大风,“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也会瞬间消失,感叹这里的山高路危、这里的常年风大、这里的悠深僻远。而周波,却曾在自己青春年少的18岁,爬坡10余个小时,来到这背风坎下只有一间低矮毛毡房的大亮山之巅,开始了他的林场生涯。
周波说,那时喝水要花数小时,到山脚沟底去挑;用锣锅在火塘上煮饭,一个月吃不上一次新鲜蔬菜。虽然工作主要是瞭望四周,监视森林火险,看似很清闲,责任却无比重大,尤其冬季,更是丝毫不能松懈。更难忍受的是,夜里听那大风越听越高亢、越听越恐怖,虽有对讲机和外界联系,有时却几个月见不到一个外人,心灵忍受着炼狱般的煎熬。在外人看来,跟老书记上大亮山,就已经“傻透顶”了,而到大亮山中的最高点,即便是真傻的人也不会主动去,但是,工作总得有人去做,既然老书记安排了,就要做好。
那时林场建场不久,大家用心血栽下的树苗刚开始成长,如同婴幼儿,需要人呵护,尤其最怕失火。因此,防火瞭望台就是整个林场的“耳目”,瞭望台的工作人员就是林场的“尖兵”,作用十分重要。由于人手紧缺,常常是一个人值守防火瞭望台,一个人站在山顶从早一直站到晚,不管春夏秋冬、不管烈日冷霜,都要在这个平台观察四方。一个人站在瞭望台,目之所及,只有山和树,只能与孤独为伴,尤其是每年十二月到次年五月的森林防火期,伴随孤独而来的还有巨大的压力,防火瞭望台的工作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一个时代 一座丰碑
电影《杨善洲》里有这么一个情节:年轻的周波因为在大亮山找不到老婆而一度想离开大亮山,后来,一位美丽的姑娘为情所动,来到大山里和周波在一起……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找老婆困难是真的,只是我从未想过要离开大亮山,至少3次放弃离开大亮山的机会。”周波说,“如今,老书记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与他共同生活、工作的每个日日夜夜,仿佛就在昨天,说句实在话,在大亮山工作很不容易,不是我的思想境界有多高尚,而是老书记的点点滴滴感染了我、改变着我、塑造了我,我才数次放弃离开大亮山的机会,才有了我在大亮山这34年的坚守。”
从防火瞭望台下来后,周波先后被安排在林场红砖厂、水果基地、场部出纳等岗位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周波都做到不讲条件、不折不扣地完成老书记安排的工作。期间,有人曾几次主动来调周波到山外工作,都被周波拒绝了。
虽然同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那时大亮山植树的日子是外人无法想象的。“那次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雨,我们白天冒着雨出去栽树,晚上回来在火塘边烤湿衣服,有时候遇上暴风雨,还会把窝棚顶都掀了。”周波感慨地说。
“有些地块种树是很难成活的,在老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反反复复种了五六次才成功,所以我们植树造林的那段时光,也是一段被信仰、责任和无趣现实轮番浇灌的时光。”周波说,“正是老书记那股坚定的信念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一直支撑着我们,带给我们前行的力量,坚定了我们扎根大亮山的信念。”
杨善洲老书记去世后,大亮山林场改名善洲林场,且一夜闻名于全国。不久,周波从善洲林场副场长被提拔为场长。此后,杨善洲干部学院成立。“若将管护好、发展好善洲林场森林这项工作比作一场接力赛,周波当之无愧地是杨善洲的接棒者,是杨善洲精神的接力者。”一位领导如是说。鉴于此,周波被调到杨善洲干部学院任学院教研部部长,同时任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曾经山高、地贫、水少的大亮山让无数好汉闻名丧胆。”回忆起善洲林场的创业史,周波总是感慨,“如今,无数人在杨善洲精神的感召下,执着坚守、潜心躬耕于这片土地,小小的善洲林场成了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全国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国家AAA级红色旅游景区、2015年度中国十佳红色旅游景区、全国首批中国红色地标、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一句承诺 一生坚守
被任命为善洲林场场长后,周波为管护好这片绿洲、为传承杨善洲精神可谓殚精竭虑、尽忠尽职。他通过勤奋学习,努力向护林专家、林场管家、林业行家靠近。期间,他重点在改善基础设施和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下功夫,购买防虫电动喷雾,带领全场职工每年施药30吨,有效遏制了森林病虫害;他加强森林防火,增修防火通道,添置森林防火和灭火设备,加强演练,严防死守,2010年至今善洲林场无重大森林火警;他加强林场生态安全,带领职工深入林场周边各村寨,召开防火工作宣传……
“与老书记朝夕相处的那20年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如何讲好老书记的故事?如何传承好老书记的精神?我日日夜夜都在思考这些问题。”周波表示,他参加“杨善洲事迹报告团”,通过向党员干部讲老书记故事的方式来更加形象地诠释杨善洲精神,在省内州市巡回宣讲杨善洲事迹100余场,也参与到了电影《杨善洲》、电视剧《杨善洲》的拍摄工作。有演员在电影《杨善洲》中饰演周波的角色,周波则在电影里饰演林场技术员的角色……
“老书记从保山地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休后不进省城上大亮山,为的就是造绿山头,恢复生态,改善人民的生活,建设美丽家园,我要秉承老书记的遗志,带领全场职工,一辈子守护这片绿洲,牢记使命,永不停歇。”周波坚定地说。虽然老书记已经离开10多年了,但他的精神依然浸润着这5.6万亩林场,浸润着像周波一样千千万万的党员。
在传承与践行杨善洲精神过程中,周波连续两届当选为云南省人大代表。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责任在心、担当前行的路线,不能辜负了人民交给他的重任。
“人大代表不能只做所在行业的代言人,更要具有全局观念,代表更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身为省人大代表的周波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时值脱贫攻坚关键期,周波时刻想着将大亮山的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借助生态发展产业,搞活林场经济,做到“精准扶贫”“真扶贫,扶真贫”,带动大亮山周边的农民增收致富。
2018年以来,周波积极争取经费,带领群众发展本地土鸡林下养殖和食用菌林下种植。针对姚关、酒房、旧城一带“外出打工多、空巢老人多、留守儿童多”的“三多”问题,林场义务给农户提供土地,采取“林场+农户+公司”的模式,以善洲林场为圆心,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建起1个1000羽林下养殖示范区,建起3个林下食用菌种植示范区,同时吸纳并留下外出务工人员80余人到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做工,帮助他们做到“赡养老人、照顾子女和发展经济”三不误。
34年坚守的背后,是他初心不改的跟随,是他责任在心的守护,更是他担当前行的守望,他在人们心中种下一块绿意盎然的大山,这不仅仅是杨善洲精神的传承,更是“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彰显。
本报记者 董国平
责编:刘自明
编审:杨冬燕